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 05 44 广东省 地方 标准 DB44/T 2579—2024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Lingnan Traditional Tianjiu 2024 - 12 - 10发布 2025 - 03 - 10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579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引言 ................................ ................................ ................ I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 ................................ ..... 1 5 注意事项 ................................ ................................ ........... 3 6 禁忌 ................................ ................................ ............... 3 参考文献 ................................ ................................ .............. 4 DB44/T 2579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甄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D/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符文彬、刘健华、马瑞、王舢泽、罗丁、蔡敏、郑建宏、粟胜勇、周鹏、薛爱 国、梁粤、王锦、罗杰、陈小凯。 DB44/T 2579 —2024 III 引言 天灸疗法是一种将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通过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 来治疗疾病的技术。晋代葛洪、鲍姑夫妇是传统天灸技术在岭南传播的开创者。从葛洪夫妇在岭南以天 灸行医以来,天灸技术在岭南至少有 1700多年的应用历史。民国岭南医家曾天治、周仲房通过创建中医 学校、编写教材等方式培养岭南传统天灸人才;现代岭南针灸医家将岭南传统天灸技术纳入现代中医院 医疗体系,全面构建科学的循证证据体系。岭南传统天灸技术得到了整理和发展,已成为具有浓郁地方 特色的中医技术,并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自天灸疗法大规模开展以来,每年在广东省接受天灸疗法的患者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疗法凭其 简便的操作、可靠的疗效,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目前,岭南传统天灸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38家传承基地,在 23省市及49个国家及地区推广。制定本技术操作规范,有利于岭南 特色天灸技术的规范与推广应用。 DB44/T 2579 —2024 1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岭南传统天灸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岭南传统天灸技术的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46 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 21709.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9部分:穴位贴敷 GB/T 33414 穴位贴敷用药规范 GB/T 40997 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岭南传统天灸 lingnan traditional tianjiu 根据经络腧穴理论与中医时间学理论,结合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在特定时间将某些对皮肤有刺 激作用的药物涂敷于腧穴或治疗部位,使局部充血潮红、或起泡,以治疗疾病的中医技术。 三伏 sanfu days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均为庚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 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九 sanjiu days 三九从冬至算起,冬至当日为“一九”,向后间隔九日为“二九”,再向后间隔九日为“三九”。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4.1.1 药物组成、功效与主治 4.1.1.1 根据中医辨病、辨证原则选择贴敷药物,药物选择原则如下: a) 药物常为辛散通经活络、辛香化浊开窍之品,多具有刺激发泡的作用; b) 部分药物需生用或使用鲜品,以保留其辛散、辛香之气。 DB44/T 2579 —2024 2 4.1.1.2 常用药物组成 芥子、细辛、甘遂、廷胡索等。 4.1.1.3 功效 具有温阳益气、通经活络、开窍活血、宣肺止咳定喘的作用。 4.1.1.4 主治 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慢性肺气肿、慢性咳嗽等。 4.1.2 药物制备 4.1.2.1 常用剂型为干湿适中的膏剂。 4.1.2.2 药物的加工流程为:配药→清洗→晾干→粉碎→过筛→混合。依照处方配药,清水清洗后晾 干,续将药物粉碎成细末,然后以 60目~80目的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 4.1.2.3 使用时取药物适量,以姜汁调和成膏剂后置于胶布上。 4.1.2.4 药物的使用、制备、贮藏原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 GB/T 33414 的规定。 4.1.3 医用胶布与敷料 准备好医用胶布,胶布中心应有直径约 5 cm的圆形或方型防渗液敷料。 4.1.4 穴位选择及定位 4.1.4.1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 其中, 三伏天重视选取俞募穴, 三九天重视选取任脉、 督脉穴位。常用穴位选择如下: a) 初伏或一九常用选穴:中脘、天突、肺俞、脾俞、肾俞、心俞、胆俞等。 b) 中伏或二九常用选穴:璇玑、上脘、魄户、意舍、志室、神堂、阳纲等。 c) 末伏或三九常用选穴:身柱、膏肓俞、神道、胃俞、命门、腰阳关、滑肉门、绝骨。 4.1.4.2 一般每次选 8~12个穴位。根据病证制定多个穴组处方,轮换贴敷治疗。 4.1.4.3 穴位的定位应符合 GB/T 12346 与GB/T 40997 的规定。 4.1.5 体位选择 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治疗的体位。 4.1.6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通风透气。 4.1.7 清洁 医者双手与施术部位应保持清洁干净。 施术方法 将适量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施术后处理 4.3.1 贴药时间

.pdf文档 DB44-T 2579-2024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579-2024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579-2024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579-2024 岭南传统天灸技术操作规范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17: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