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150 CCSB52 4103 洛阳市地方标准 DB4103/T176—2024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2024-11-29发布 2024-12-29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03/T176—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南科技大学、洛宁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嵩县水产移民事务中心、洛阳市孟津区农村事务发展中心、郑州市农业经济发展中心、涧西区农业农村 局、伊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宁县下峪镇政府乡村建设办公室。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晓辉、杜鹃、周芬娜、刘亚娟、江燕、张胜利、孙晓、齐茜、姜钧、刘亚军、 郭建庄、杨峰、郑鹏、贾鹏华、王帅兵、万正磊、罗晓静、李效进、郭家宝、刘芳芳、苗军海、李青海。DB4103/T176—2024 1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鲟鱼在流水条件下进行人工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管理、鱼 病防治以及尾水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鲟鱼的流水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T3654鲟鱼配合饲料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鲟鱼 鲟鱼是指鲟形目鱼类,本文件所指的鲟鱼品种为鲟科、鲟属及其杂交种。 4环境条件 4.1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交通相对便利,周边500m内无污染源,环境安静、水源充足的地方,有独立的进 排水渠。自然水位落差应在1m以上,水流量不低于0.1m³/s。养殖场的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2养殖用水 4.2.1养殖水源以山泉水为好,也可使用溪流水、水库底层水、河水等。水质优良且符合GB11607的 规定,水温变化范围在0℃~25℃。 4.2.2池塘水质应保持水体清澈,养殖池水透明度>30cm,氨氮含量<0.5mg/L,pH值7.5~8.5,溶氧不 低于6mg/L。 4.3池塘建设DB4103/T176—2024 24.3.1池塘结构采用浆砌石和混凝土结构,池底硬化,池壁抹平压光。单个池塘面积以80m2~120m2 为宜,最大不超过200m2,池深0.8m~1.5m,水深0.6m~1.2m。 4.3.2池塘形状以长方形、圆形为主,长方形池塘东西朝向为宜,推荐宽度4m~8m,长度8m~15m, 圆形池直径8m~10m。 4.3.3长方形池进水口位于池一端上方,排水口位于池另一端底部,池底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池 内水体交换充分,池底进水处至排水处的坡降为0.8%~1.0%。圆形池应采用中央底部排水,池底坡降 为3%~5%。 4.3.4进、排水口要独立,进水口应设置拦污栅,排水口上端设溢水口。一般池水流速2m³/s~10m³/s。 池水交换率3次~8次/d,要求池水交换无死角。 4.3.5注水闸门宜设置二道闸,第一道是进水量控制闸门,第二道为拦鱼栅。排水闸门宜设二道闸, 第一道为拦鱼栅,第二道为排水及水位控制闸。 4.3.6池塘应以并联排列为宜,串联排列最多不应超过3池串联,过多易导致水流不畅,氧气分布不均, 增加水质管理难度,难以确保每个池塘的水质都能达到鲟鱼生长的最佳条件,还可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5养殖设施 应配备供电、增氧、投饲、捕捞、运输设备、仓储以及水处理等辅助设施。 6养殖管理 6.1苗种来源及质量 从持有供种资质的苗种场引进,检疫合格,体重不小于10g,规格整齐,体色有光泽,游泳行为正 常,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体表无残缺、无损伤。 6.2放苗前的准备 6.2.1清理鱼池。用0.3kg/m3的生石灰或10mg/L的50%三氯异氰尿酸消毒,保持一周后排放并清洗干 净。 6.2.2苗种消毒。用2%~3%氯化钠溶液浸浴10min~15min或用25mg/L的聚维酮碘浸浴10min~15min。 6.3放养规格及密度 通过池水交换量来决定放养密度,确保每天全池水交换18次以上。放养鱼苗的密度因鱼体规格差异 而有所不同,放养规格与密度见表1。 表1放养规格与密度 养殖规格(g/尾) 放养密度(尾/m3) 10~50 150~300 50~100 100~200 100~200 80~150 200~500 50~100 500~1000 30~50DB4103/T176—2024 36.4饲养管理 6.4.1饲料要求。投喂鲟鱼专用饲料,粗蛋白>47%,粗脂肪>11%,钙>0.7%,氨基酸>2.8%,水分 含量<9%。饲料粒径应与鱼种口径相适应。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T3654的规定。 6.4.2投喂量。每15d测量一次鱼的生长情况,根据水温、溶氧及鱼的体重确定合适的投喂率。适宜 水温下(15℃~22℃)不同养殖规格饲料粒径及日投饵率见表2。 表2适宜水温下饲料粒径及日投饵率 养殖规格(g/尾) 饲料粒径(mm) 投饵率(鱼体重的百分比%) 10~50 2 1.0~2.58 50~100 2 1.02~2.75 100~200 2~3 0.74~2.04 200~500 3~4.5 0.55~1.57 500~1000 4.5 0.34~1.03 注:可根据残饵、天气、水温、鱼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投喂率。 6.4.3投喂次数。体重在10g~50g每天投喂3次~5次,50g~500g每天投喂3次~4次,500g以上每天投 喂2次~3次。 6.4.4投喂时间。鲟鱼每天投喂可分为四个时段,7时、12时30分、14时和21时30分,投喂频率和投喂 量也需要根据其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调整,应符合“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原则。 6.5日常管理 6.5.1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水位、水流量及摄食情况,测量水温、氨氮等水质指标,做好养殖记录, 根据水体变化和鱼体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投喂调整。 6.5.2每天池底排污1次,防止残饵、粪便、落叶杂物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滋生,适时洗刷池底, 检查滤水设备,保证进、排水畅通。 6.5.3定期进行筛选,将不同规格的鲟鱼进行分池饲养。 7病害防治 7.1防治原则 7.1.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7.1.2定期检查水质和消毒,使用复合碘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保持 水质清洁。 7.1.3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及时捞出病鱼,清除残饵,定期消毒设施、工具等,可以有效预防多种 鱼病的发生。 7.2治疗 鲟鱼常发病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鱼药的使用应符合NY/T755的规定。DB4103/T176—2024 48尾水处理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应采取物理或生物方法处理,符合SC/T9101的规定再进行排放。

.pdf文档 DB4103-T 176-2024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3-T 176-2024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洛阳市 第 1 页 DB4103-T 176-2024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洛阳市 第 2 页 DB4103-T 176-2024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洛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39: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