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3.020.40 CCS Z 05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664—2024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2024 - 03 - 12发布 2024 - 06 - 11实施 河南省市场 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664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原则 ................................ ................................ ........... 2 5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 ................................ . 2 6 监测方案制定 ................................ ................................ ....... 3 7 监测井建设 ................................ ................................ ......... 5 8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 ... 5 9 监测结果分析 ................................ ................................ ....... 5 10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 ................................ 6 附录A(资料性)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写大纲 ................................ ... 7 DB41/T 2664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 研究院、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 与修复重点 实验室、中南大学、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古彬、冯翔、郭林、刘沙沙、郭晓静、王小娟、唐辉、何凯、吴冰华、王唯 锦、赵河、翟文芳、薛生国、江钧、于福荣、卢小慧、苏建仓、李培良。 DB41/T 2664 —2024 1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监测的基本原则 和工作内容,明确了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监测 方案制定、 监测井建设、 样品采集 与分析、监测结果分析 、质量保证 与质量控制等 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 连续式和漏斗—门式可渗透反应墙运行期间 地下水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 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 25.6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1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RB/T 214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下水污染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积累、水质恶化的现象。 [来源:GB/T 14157 —1993,9.2.1] 可渗透反应墙 通过在受污染地下水流经的方向建造由反应介质组成的反应墙,通过反应介质的吸附、沉淀、化学 降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分为连续式 可渗透反应墙 和漏斗-门式可渗透反应 墙。 [来源:HJ 682—2019,2.5.3] 地下水污染羽 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 。 [来源:HJ 682—2019,2.2.22] DB41/T 2664 —2024 2 受体 一般指地块及其周边环境中可能 受到污染物影响的人群或生物类群,也可泛指地块周边受影响的 功能水体(如地表水、地下水等) 和自然及人文景观( 区域)等(如居民区、商业区、学校、饮用水源 保护区等 公共场所)。 [来源:HJ 682—2019,2.4.7] 反应介质 指填充在 可渗透反应墙 中可通过吸附、沉淀、氧化还原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反 应材料。 目标污染物 在地块环境中其数量或浓度已达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具有实际或潜在不利影响的,需要进行 修复和风险管控的关注污染物。 [来源:HJ 25.6—2019,3.5] 4 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监测工作确保过程安全,防止对工作人员、周边人群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和二次污染。 针对性原则 针对地下水污染管控 目的和要求 ,开展监测工作 ,确保结果的 完整性、代表性和有效性。 可行性原则 在满足监测要求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监测成本、技术应用水平等 因素,保证监测 工作切实可行。 5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资料收集与分析 根据前期完成的 地块环境调查和 环境风险评估等资料,同时考虑 可渗透反应墙 地下水监测目的和 要求, 确定监测工作应收集的资料, 重点核实 污染源基本信息、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污染特征、 受体与周边环境情况等, 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污染源基本信息 :污染源名称、规模、地理位置、占地面积 、地块使用权、土地利用规划 、主 要生产工艺、 产排污历史、目标污染物产生及迁移转化途径 等; b)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含水层结构、地下水补 径排条件、泉 和水井的分布、地下水水位 和水质动态、流场及其演变、主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土壤物理化学 参数及其空间变化等; c) 地下水污染特征:地下水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 赋存形式、地下水污染 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目标污染物监测信息、污染物移动速率、弥散度等资料; d) 受体与周边环境情况:地下水使用功能 、受体类型、位置、规模和 关键暴露途径等。 DB41/T 2664 —2024 3 现场踏勘 考察地块现状,关注前期地块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周边地下水型饮用水源 等敏感受体的变化情况 。考察地块 监测井施工条件, 包括地块用电、用水、交通、 已有监测井等情况, 为监测点(井) 布设提供基础信息。 6 监测方案制定 监测点(井)布设 6.1.1 基本要求 可渗透反应墙运行期间 地下水监测点(井)应按照 HJ 25.2和HJ 25.6规定布设,充分考虑地下水流 向、污染 羽形状及墙体特征等 ,确定监测点(井)位置、数量及滤水管的 位置。地下水监测点(井)布 设还宜考虑以下几方面 : a) 在垂向上依据含水层的结构特征设置监测层位和井深。 若污染物在含水层垂向上分布不均匀 或含水层厚度大于 6 m,宜分层设置监测井 ,形成垂向分布的监测剖面 ; b) 若存在低密度非水相液体, 重点监测层位宜设置在地下水变动带; 若存在高密度非水相液体, 重点监测层位宜设置在含水层底部; c) 监测点(井)布设 应充分利用已有监测井 。 6.1.2 监测点(井) 布设 在参考地下水流动模拟结果基础上,布设 可渗透反应墙 墙体及周边 地下水监测点(井) 。连续式可 渗透反应墙监测点(井)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1,漏斗—门式可渗透反应墙 监测点(井)位示意图见图 2。 各类型监测点(井) 布设方法如下: a) 对照监测点( a):污染羽的上游应布设至少 1个对照监测点,监测 可渗透反应墙 运行期间区 域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b) 墙上游监测点( b):墙体的上游应沿墙体方

.pdf文档 DB41-T 2664-2024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664-2024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664-2024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664-2024 可渗透反应墙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30: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