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16 41 河南省 地方 标准 DB41/T 2654—2024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4-03-12发布 2024-06-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654 —2024 I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症状及发病规律 ................................ ................................ ..... 1 5 防治策略 ................................ ................................ ........... 3 6 综合防治措施 ................................ ................................ ....... 3 DB41/T 2654 —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濮阳市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洪坤、赵俊芳、张志杰、李艳、吴亚冉、魏鸿利、巩璐璐、景向方、李波、 张凯、张勇、张乐观、 于利强、 屈朝彬。 DB41/T 2654 —2024 1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苹果炭疽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苹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05 水果套袋技术规程 苹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苹果炭疽病 苹果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和尖孢炭疽病菌 (C.acutatum J.H.Simmonds) 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4 症状及发病规律 4.1 症状 果实:苹果发病初期,在果面出现淡褐色至红褐色小斑,扩展后变褐至黑褐色圆斑,凹陷,边缘清 晰,剖切后可见病斑下面果肉变褐呈锥形向果心腐烂。发病后期,病斑表面常出现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 粒,迅速突破表皮。潮湿条件下出现肉红色粘状的分生孢子团。 枝条:枝条被感染后,初期在枝条表面产生褐色的斑块,慢慢扩大,后期表皮干裂,木质部外露, 病斑上出现黑色的小粒点。 果苔:病部深褐色,自顶部向下蔓延,严重者抽不出副梢。 4.2 典型识别特征 发病初期,在病斑的周围会产生一个红色 的圆圈(如图 1);随着病斑扩大会产生凹陷;后期病斑 表面出现呈轮纹状排列小黑点,潮湿情况下小黑点上产生粉红色粘液(如图 2)。 DB41/T 2654 —2024 2 图1 初期症状 图2 后期发病症状 4.3 发病规律 4.3.1 越冬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树上的小僵果、潜皮蛾危害的小枝、 干枯果苔以及小枯枝等部位越 冬,也可在梨、葡萄、枣、核桃、刺槐等寄主上越冬。 4.3.2 传播途径 通过分生孢子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主要是靠雨水和昆虫传播。 4.3.3 侵染 4.3.3.1 侵染途径 DB41/T 2654 —2024 3 苹果炭疽病幼果期开始侵染,主要通过皮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5~10小时 分生孢子即可完成侵染过程。 4.3.3.2 潜伏侵染、再侵染 炭疽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苹果幼果期感染后,病菌常以侵染丝在果皮中滞育,不发病,待果实 近成熟时陆续发病。 在我省苹果产区, 病原菌开始侵染时期为 5月中旬, 侵染高峰时期为果实膨大期的 6~ 7月,发病始期在 7月中旬,发病盛期在 8月中下旬。遇潮湿天气,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分 生孢子遇雨分散,随雨滴 飞溅、流淌和风媒传播。果实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发生再侵染。 4.3.4 发病条件 影响苹果炭疽病的发生因素为侵染时间、品种、栽培管理条件。苹果炭疽菌从落花后的幼果期开始 侵染,降雨量对侵染时间的早晚有重大的影响,春雨早、夏季高温多雨会增加该病的发生。品种不同其 发病情况不一,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其抗病性表现有差异。在降雨量大、排水不良的潮湿环境下容易发 病; 株行距较小、 树冠密闭、 树势衰弱的果园容易发病。 密植栽 培果园, 氮肥过 多会增加炭疽病发生率。 5 防治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 础,优先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手段。 6 综合防治措施 6.1 农业防治 6.1.1 品种选择 选择较抗病品种柳玉、祝光等和中抗品种比如元帅、富士、金冠、红星等 ;不栽植红玉、倭锦、国 光、鸡冠、秦冠等易感品种 。 6.1.2 清园 冬季,结合修剪,淸除果园的枯枝落叶、病果僵果,集中焚毁或深埋,减少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夏季发病期,发现病果,及时清理。 6.1.3 栽培管理 6.1.3.1 合理密植、科学修剪、及时清除杂草,增加果园的透光度,降低湿度。 6.1.3.2 施肥应按照NY/T 496中的规定执行,如生产绿色果品同时 应按照NY/T 394 中的规定执行, 同时,宜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树势,增加对病害的抗性。 雨季及时排水。 6.1.3.3 合理疏花疏果,调控负载量,提高抗病力。 6.1.4 树干涂白 落叶后至发芽前, 树干涂白。 涂白剂配比为: 生石灰﹕硫磺﹕动物油﹕食盐﹕水 =1﹕0.5﹕0.5﹕0.5 ﹕8~10。 6.2 物理防治 DB41/T 2654 —2024 4 生长期果实套袋, 应按照NY/T 1505 中的规定执行。 6.3 生物防治 使用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 000~1 250倍液,5月上旬果实套袋前喷施一次。 6.4 化学防治 6.4.1 化学防治原则 使用化学农药时, 应按照GB/T 8321 (所有部分)和 NY/T 1276 中的规定执行。如生产绿色果品同时 应按照NY/T 393 中的规定。 6.4.2 不同时期可选用药剂 6.4.2.1 发芽前, 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雾 1次。 6.4.2.2 谢花一周后 ,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 或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 600~ 700倍液,或 25%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600~1 000倍液。喷雾 2~3次,每次间隔 10~15天。 6.4.2.3 套袋后, 根据天气预报雨前施药 ,可选用药剂: 10%抑霉唑水乳剂 500~700倍液, 或30%苯甲· 抑 霉唑水乳剂 3 000~6 000倍液,或 40%克菌·戊唑 醇悬浮剂 800~1200倍液,或 40%唑醚·咪鲜胺水乳 剂2 000~3000倍液,或 35%溴菌·戊唑醇乳油 1200~1400倍液。 6.4.3 喷药时注意事项 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严格按照推荐使用浓度和标明的安全间隔期用药;果 实膨大后期,杀菌剂和波尔多液要交替使用,全年喷波尔多液一般不超过 3次;持续干旱条件下可适当 延长喷药间隔期,中、大雨或连续降雨后需要补喷药剂;喷药时,力求做到均匀、细致、周到,雨季喷 药要加入助剂,保证施药质量;铜制剂不能与含金属离子的农 药混用。

.pdf文档 DB41-T 2654-2024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654-2024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654-2024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654-2024 苹果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30: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