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7.060 CCS A 47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622—2024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2024 - 03 - 12发布 2024 - 06 - 1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622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建设内容与要求 ................................ ................................ ..... 1 附录A(规范性)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监测要素及仪器性能指标 ........................... 6 附录B(规范性)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智慧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标牌制作要求 ................... 8 附录C(规范性)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功能 ............................. 9 参考文献 ................................ ................................ ............. 10 DB41/T 2622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管委会、新乡市 气象局、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农业技术 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姬兴杰、李梦夏、杨广玉、岳永鹏、查菲娜、成林、张广周、李彤霄、张益炜、 张金平、张正灿、刘磊、黄毅梅、严雪。 DB41/T 2622 —2024 1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内容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33695 —2017 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 QX/T 329 —2016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建设规范 QX/T 569 —2020 人工增雨(雪)地面催化剂发生器选址安装技术要求 DB41/T 1833 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标准农田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 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来源:GB/T 30600 —2022,3.1]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六化”标准 建成的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 以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为目标,集气象监测、信息接收、灾害防御、气象科普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4 建设内容与要求 农业气象监测 4.1.1 建设内容 4.1.1.1 地基观测 DB41/T 2622 —2024 2 建设地面气象观测场,对风向、风速、气压、降水、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或总辐射、土 壤温度、土壤水分、蒸发、冠层温度、植被指数等农业气候资源、农作物生长状况、土壤环境等进行监 测。包括建设气象监测站和与高标准农田区域服务中心相匹配的县(市、区)综合气象中心站。 4.1.1.2 空基监测 建设空基监测系统,定时或不定时对农田的农业气象灾害、微气候环境、农作物生育状况、土壤环 境状况等进行监测。 4.1.1.3 天基监测 建设天基监测系统,对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生育状况、土壤环境状况等进行连续监测。 4.1.2 建设要求 4.1.2.1 地基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场建设要求观测地点代表性强,观测设施应集中于不小于 8 m×4 m的观测场内。 气象监测站应布设风向、风速、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六要素气象观测站,土壤多要素 自动观测仪(含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可根据科技工作和生产实践需要适当增加观测设备和观测密 度。 县(市、区)综合气象中心站应布设风向、风速、气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六要素气象观 测站,农作物自动化观测仪,观测场实况电子显示屏( LED),土壤多要素自动观测仪(含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等),总辐射或自动日照计,同时可选配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区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自动 小型蒸发仪、便携式土壤水分速测仪、红外温度计、自动水位计等观测设备。 观测仪器要求安全性好、检修维护方便,设备安装应符合省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有关建设 标准和要求,其防雷装置应具备在线监测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仪安装应符合 DB41/T 1833 。气象数据 格式应符合 GB/T 33695 —2017要求,监测数据应参加河南省和全国气象数据交换。应在显著位置加挂 “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标牌。观测要素及所需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标 牌制作应符合附录 B的规定。 4.1.2.2 空基监测 选配无人机或其他飞行器为主要载体的空基监测设备。 4.1.2.3 天基监测 基于气象卫星为主要载体进行监测,加强监测资料的本地化应用,并形成遥感监测产品,如农作物 种植面积、苗情、植被指数、土壤墒情、冠层温度等。 气象信息化管理 4.2.1 建设内容 4.2.1.1 气象监测数据库 建设气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形成高标准农田气象信息数据库。 分类建设历史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 以及结构化数据、文件数据,规范气象数据接口。 4.2.1.2 数据分析应用系统 DB41/T 2622 —2024 3 建设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及人工智能识别,生成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户 的初级数据产品。 4.2.2 建设要求 4.2.2.1 气象监测数据库 气象监测数据应统一接入河南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和当地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能够开展历史数 据的分析应用,并及时推送至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有关用户。部署带有用户标签和 SSL安全认证的基于 位置的气象实况、预报、预警及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产品的数据接口,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单位和 运营单位共享当地的气象数据。 4.2.2.2 数据分析应用系统 气象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应具备观测数据的自动接入、存储和分析能力,服务产品应在互联网快速发 布,数据存储具备定期自动快照备份和 24 h内快速恢复的能力。监测数据及服务产品能够实时显示、即 时传输、集约质控、统一处理。资料处理应分别满足在设备端、云端独立处理或者在设备端 —云端综合 处理的条件。 农业气象预报预警 4.3.1 建设内容 4.3.1.1 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系统 基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要素监测资料,叠加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产品和重要农事活动气象指标, 形成基于位置的农用天气指数预报产品(机耕、机播、施药、施肥、灌溉、收获等),为农业生产活动 提供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 4.3.1.2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系统 构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并制作针对性动态服务产品。 4.3.2 建设要求 4.3.2.1 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系统 农用天气预报与智能网格预报衔接, 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5 km, 时间分辨率不小于 3 h, 实现自动定位、 基于位置滚动发布。产品应统一接入河南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集约化部署、融合处理和统一调度 运行。 4.3.2.2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系统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能涵盖当地主要农作物、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时间提前 1 d~3 d,统一 接入河南省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集约化部署、融合处理和统一调度运行。预警类信息的发布及其流 程满足《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实施细则》。 气象信息传播发布

.pdf文档 DB41-T 2622-2024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622-2024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622-2024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622-2024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29: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