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40 CCS B 64 41 河南 省地方 标准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2024 - 02 - 01发布 2024 - 05 - 0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613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总则 ................................ ................................ ............... 1 5 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 ................................ ................................ . 2 6 绿化建设 ................................ ................................ ........... 3 7 城市近郊及重要节点建设 ................................ ............................. 5 8 湿地保护与修复 ................................ ................................ ..... 5 9 生态文化建设 ................................ ................................ ....... 5 10 配套设施建设 ................................ ................................ ...... 5 附录A(资料性) 主要植物名录 ................................ ......................... 8 附录B(资料性) 推荐典型群落配置模式 ................................ ................ 13 DB41/T 2613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河南省林业局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南省林业 资源监测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赵义民、万猛、张书奇、光增云、 赵蔚、夏丰昌、郑安平。 DB41/T 2613 —2024 1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总则、 总体要求 、功能定位及发展导向、 绿化建设 、城市近郊及 重要节点建设、湿地保护和修复、生态文化建设、配 套设施建设 、主要植物名录 和推荐典型群落配置模 式等。 本文件适用于黄河干流 生态廊道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2 生态公益林建设 规划设计通则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1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55014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 CJJ/T 308 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 LY/T 3353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基本原则 4.1.1 生态优先 ,保护优先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 续性,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建设结构合理、功能 齐全、持续高效的生态防护体 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格局。 4.1.2 因地制宜 ,科学绿化 DB41/T 2613 —2024 2 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 区域发展定位 方向,科学开展生态廊道绿化 ,合理确定建设模式,适地 适树,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宜林则林,宜湿则湿。 生态廊道建设采取低影响措施 ,不应对原有设施产 生不良影响,不得影响通道安全。 涉及湿地 及自然保护地 的,应符合 湿地及自然保护地 相关规定。 4.1.3 与时俱进, 彰显特色 传承地域生态文化优秀传统 , 不断丰富生态文化时代内涵,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以自然、 历史文化为依托,结合不同的资源现状与环境特征,发掘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展现多样化的地域特 色。 4.1.4 集约节约 ,绿色低碳 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对现有植物和景观资源的破坏, 以水定林 ,以水定绿,节 约用水,推广使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优先选用 乡土树种 ,耐旱乔木 。 总体要求 4.2.1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 沙系统治理,科学确定空间布局,优化生态空间,合理确定建设规模,突出重点 区域、重点区段、重要节点,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4.2.2 功能多样,景观多彩 突出“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功能, 科学绿化 ,构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实现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4.2.3 物种丰富,配置合理 植物品种选择应丰富多样,以乡土乔木为主,适当选择花灌木,注重针叶、阔叶与常绿、落叶等树 种的搭配,形成乔、灌、花、草、藤“五形”合理配置,实现绿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五化” 协调统一。 4.2.4 民生为本,共建共享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生态产品 价值转化,使生态廊道建设能够满足人民对生态资源的多元化需求。 促进城乡融合、 文旅融合、产业融 合。配套建设游径、驿站等服务设施。 5 功能定位与发展导向 中游―灵宝豫陕交界至桃花峪 保持水土 、生物多样性保护 、涵养水源、 景观游憩 、文化弘扬 。建设水土保持林 、水源涵养林、 优 质经济林和 生态风景林,推进多树种混交,合理发展森林旅游和特色经济林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野生动植物,丰富生物多样性,形成重要生态屏障,打造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 下游―桃花峪至台前豫鲁交界 DB41/T 2613 —2024 3 防风固沙 、生态防护、文化弘扬、休闲观光 、生态碳库 。以建设防风固沙林 、生态景观林 为主,兼 顾适当发展生态景观林和优质经济林, 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的 生态绿色屏障 ,构建 “大绿量、 多功能、多节点、多色彩 ”岸绿景美的生态长廊,实现防护和景观双提升。 6 绿化建设 植物种类 根据沿黄地区立地条件、自然植被、 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 等,确定 推荐的主要植物名录见附录 A。 植物配置 6.2.1 配置要求 新建沿黄生态廊道植物配置 比例要求: a) 乡土树种比例占 70%以上; b) 常绿树种比例占 30%以上; c) 珍贵树种比例占 3%以上; d) 混交林比例达到 70%以上; e) 按不同立地条件合理配置喜光植物、耐阴植物、耐旱植物、耐水植物、水生植物和抗污染植 物; f) 注意异龄搭配,宜采用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立体复层的种植形式; g) 构建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其合理的种植密度。 6.2.2 配置模式 根据生态和景观需求,以落叶乔木为主,配置常绿、彩叶和灌木植物,形成有色彩的季节性变化 。 廊道内实行带状、团状、块状等配置,以带状配置为主 。同一植物配置模式种植长度 500 m~1000 m时, 应进行模式交替 。推荐典型 群落配置模式见附录 B。 对现有林按照森林抚育、 低质低效林 改培等技术要求进行近自然森林经营管理, 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补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和常绿树种,调整林分结构 ,形成近自然异龄复层混交林。 6.2.3 种植密度 按照GB/T 15776 中的规定执行。 6.2.4 种植点配置方式 种植点配置方式分为长方形配置、正方形配置、品字形配置、群状配置。长 方形和正方形配置主要 用于平原地区,品字形配置主要用

.pdf文档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613-2024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28: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