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07.060 CCS A 47 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579—2024 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 2024 - 02 - 01发布 2024 - 05 - 0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579 —2024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一般规定 ................................ ................................ ........... 2 5 直击雷的防护 ................................ ................................ ....... 2 6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 ................................ . 3 7 检测 ................................ ................................ ............... 4 8 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 ................................ ............................... 4 参考文献 ................................ ................................ .............. 5 DB41/T 2579 —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 中心、河南省现代防雷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傅国庆、李鹏、张玉桦、王玲玲、王维思、何巍、蒋超、孙欣、王文博、李学 耕、马双良、王欣、蔡壮、田晓毅、杨琳琳、方志杰。 DB41/T 2579 —2024 1 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 的防护、检测、防雷装置的维护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已建及新建、扩建、改建的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选址、防雷装置的设计、防雷装 置检测与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431 —2023 建筑物雷电防护 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8 —201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HJ 655—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 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 HJ 915—2017 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 指建设在本辖区内相对海拔较高位置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简称高山站),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 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以及样品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 数据。有固定的站房和在线自动监测(观测) 设备,需要持续电源和网络通讯等辅助设备。根据监测的对象可分为高山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高山生 态自动监测站、高山水源自动监测站等。 3.2 站房 指具有防水、防潮、隔热、保温措施的无窗或双层密封窗结构建筑,用于集中安放对环境质量进行 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以及数据存储与传输等过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场所。 3.3 电涌保护器 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电涌电流的装置。它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限制元件。 [来源:GB 50057 —2010, 2.0.29] 3.4 电磁屏蔽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DB41/T 2579 —2024 2 [来源:GB 50343 —2012, 2.0.15] 3.5 等电位连接网络 将建 (构)筑物和建 (构) 筑物内系统 (带电导体除外) 的所有导电性物体互相连接组成的一个网。 [来源:GB 50057 —2010, 2.0.22] 3.6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流的电磁效应。 [来源:GB 50343 —2012, 2.0.3] 4 一般规定 高山站雷电防护应按照 GB50057—2010中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实施。 4.1 高山站的选址 除按照HJ 655—2013和HJ 915—2017中要求执行外,还 应参考当地雷击密度 、电 4.2 磁环境、土壤条件 、供电方式 、信号传输方式 等条件。 高山站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雷电活动规律、设备的重要性以及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4.3 的抗扰度等情况采取雷电防护措施。 高山站的防雷宜采用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连接、接地、合理布线、电涌保护、隔离4.4 等内部、外部防雷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高山站防雷装置应与站房建设同步进行,并采取防盗、防鼠害等安全措施。 4.5 防雷装置使用的材料、规格均应符合 GB 50057—2010中的相关规定。考虑到施工难度、防腐蚀、 4.6 运输便利性、结构强度等因素,高山站防雷装置宜选取钢、铜为主材。 5 直击雷的防护 接闪器的 设置 5.1 5.1.1 独立设置的高山 站宜采用 独立接闪针配合架空接闪线 作为直击雷防护装置 ,外露仪器、 设备等应 处于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内。 5.1.2 直击雷防护装置与被保护物 宜保持3 m以上安全距离。 5.1.3 非独立设置 的高山站,如需单独设置接闪装置 ,其接闪装置 的引下线宜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装 置相连。 5.1.4 接闪针和接闪线 的规格、尺寸应符合GB 50057—2010中5.2的规定。安装工艺应考虑防腐和抗 风强度要求。 引下线的设置 5.2 5.2.1 引下线应优先利用 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屋顶、 梁、 柱、 基础内的钢筋或者建筑钢结构作为引下线 。 5.2.2 引下线应与屋面 接闪带搭接,设置间距应不大于 18 m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 引下线 根数不少于 2处,引下线应设置在易遭雷击 部位,具体位置应符合 GB 50057 —2010 附录B中规定。 5.2.3 站房门、 窗边1 m内不宜设置引下线,当间距不足时可 对引下线 加装绝缘管。引下线 与其它电 气线路间距应不小于 1 m。 5.2.4 引下线在地面上方设置绝缘管防护, 绝缘管长度不小于 2 m, 绝缘管下端距地面宜 0.2 m~0.3 m。 5.2.5 引下线与接闪器的连接应采用 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点过渡电阻应不大于 0.2Ω,并做好连DB41/T 2579 —2024 3 接点的防腐处理。 5.2.6 引下线的敷设应避开人行道口 ,安装应符合 GB 50057—2010中4.5.6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 要求。 5.2.7 引下线规格、尺寸应符合GB 50057 —2010中5.2的规定。 接地装置的设置 5.3 5.3.1 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 建筑物自然接地体 ,若自然接地体 达不到要求时,应增设接地装置 。 5.3.2 接地体由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构成,接地体的埋设深度 应符合GB 50057—2010中5.4的规 定。 5.3.3 垂直接地体 和水平接地 体规格、尺寸应符合 GB 50057—2010表5.4.1的规定。 5.3.4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置于水边的 高山站,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Ω; b)设置于地面及建筑物天面的高山站,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 Ω; c)当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值应以不同系统要求的接地电阻最小值为准; d)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
DB41-T 2579-2024 高山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27:3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525.4 K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8196-1 2009 Milk —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alternative methods of milk analysis — Part 1 Analytical attributes of alternative methods.pdf
ISO 7800 2012 Metallic materials — Wire — Simple torsion test.pdf
ISO 7504 2015 Gas analysis — Vocabulary.pdf
ISO 11111-3 2005 Amd 2 2016 Textile machinery — Safety requirements — Part 3 Nonwoven.pdf
ISO 445 2013 Pallets for materials handling — Vocabulary.pdf
ISO 37175 2024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utility tunnels.pdf
ISO 7202 2018 Fire protection Fire extinguishing media Powder.pdf
ISO 16773-1 2016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on coated and uncoated metallic specimens — Part 1 Terms and definitions.pdf
ISO-TS 19590 2024 Nanotechnologies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objects using single particle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pdf
ISO 19229 2019 Gas analysis — Purity analysis and the treatment of purity data.pdf
GB 25116-2010 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 四氯乙烯干洗机.pdf
GB-T 29713-2013 不锈钢焊丝和焊带.pdf
GB-T 27548-2011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pdf
GB-T 8647.6-2006 镍化学分析方法 镉、钴、铜、锰、铅、锌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GB-T 22150-2008 电视广播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pdf
GB-T 8745-2001 纺织品 燃烧性能 织物表面燃烧时间的测定.pdf
GB 20182-2006 商用车驾驶室外部凸出物.pdf
GB-T 44427-2024 失禁用尿便吸收辅助器具 产品类型名称及图例.pdf
GB-T 20159.2-2008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条件分类与环境试验之间的关系及转换指南 运输.pdf
GB-T 14797.2-2008 浓缩天然胶乳 硫化胶乳 粘度的测定.pdf
1
/
3
9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525.4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