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80 CCSB1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方标准DB2327 DB2327/T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 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2024-02-18发布 2024-03-18实施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27/T081—2024 I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料的采集与调制.................................................................2 5堆肥原料的混合...................................................................2 6翻堆和调控温度...................................................................3 7成品鉴定.........................................................................3 8污染防范.........................................................................3 9生产档案.........................................................................3DB2327/T081—2024 II前言 为了规范大兴安岭地区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新林区发展改革局、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敏超、刘冰、吴耀坤、车野、杨柳、孙德生、朱光远、金铃、师臣、齐 国超、朱蕾、冯鹏、顾鑫、韩冰、王丽娜、杨曌、徐艳霞、王晓龙、李莎莎、柴华、蓝岚、吴玥。DB2327/T081—2024 1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利用,从原料的采集与调制、堆肥原料的混合、翻 堆和调控温度、到成品鉴定、污染防范、生产档案等各生产环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业生产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的肥料化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7959-2010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准则(试行)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109-2017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NY/T1168-2006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64/T871-2013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畜禽粪污 畜禽养殖过程中,牛羊等食草牲畜、猪等杂食牲畜类、家禽等鸟类产生的粪便、尿液和污水的 总称。 3.2 自然堆肥 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碳氮比,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有机物被降解形成类似腐殖质等物质的过程。 3.3 混合堆肥 将小麦秸秆、畜禽粪尿、动植物残体等经过预处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自然堆肥,将畜 禽粪便和小麦秸秆逐渐分解腐熟为有机肥料的过程。DB2327/T081—2024 24原料的采集与调制 4.1畜禽粪污的收集和预处理 4.1.1畜禽粪污的收集 通过机械或者人工清粪,采用专门的畜禽粪污装载车辆收集健康、无重大疫病场区生产的畜禽 粪便,根据收集的畜禽粪便含水情况做好车厢防水和密封,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沿途污染。 4.1.2畜禽粪污的预处理 在有防渗层的地面上进行堆肥预处理,畜禽粪污长条状堆放,高度1.5m~2.0m,宽度1.5m~ 3.0m。 4.1.3堆肥助剂的选择 选择有效活性菌数在5000万/g以上的微生物添加剂等堆肥助剂,添加量一般为0.5‰~1‰, 具体操作参照产品说明。应选择低温易活化、易发酵类微贮助剂,菌种应符合NY/T1109-2017中 菌种安全分级目录规定。 4.2小麦秸秆收集和预处理 4.2.1小麦秸秆收集 选择无病虫害田地生产的,未发霉变质的小麦秸秆进行收集。 4.2.2小麦秸秆的预处理 将收集到的小麦秸秆人工或机械切碎至3cm~4cm大小堆放。对干燥的小麦秸秆在切碎后按 照重量比1:1.8喷水混合,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60%左右。 4.2.3堆肥助剂的选择 可适量添加秸秆专用微生物菌剂,选择有效活性菌数在5000万/g以上的微生物添加剂,添加 量一般为0.5‰~1‰,具体操作参照产品说明。菌种应符合NY/T1109-2017中菌种安全分级目 录的规定。 5堆肥原料的混合 5.1场地选择 选择具有防渗层的地面作为混合堆肥制作地点,一般选择在地势稍高、土质硬、排水方便、地 下水位低、背风向阳处。 5.2铺设底料层 在具有防渗层的地面上铺设一层底料,可以选用小麦秸秆、树叶或稻草等作为底料,形成厚度 30cm~50cm左右,宽1.5m~2.0m的条状,底料层长度根据场地实际自行决定,靠近场地边缘的 底料层与一侧场地边缘最少留出1.5m~2.0m距离,多行底料层之间最少留出1.5m~2.0m距离, 方便后续翻堆操作。 5.3混合堆肥操作DB2327/T081—2024 3将经过预处理的小麦秸秆和畜禽粪污,直接按照底料层的长度和宽度均匀堆积在底料层上,经 过预处理的畜禽粪污作为第一层,然后将经过预处理的小麦秸秆均匀地堆积在第一层上方作为第二 层,畜禽粪污层厚度控制10cm~15cm,小麦秸秆层厚度控制在20cm~25cm,如此两层原料交替均 匀堆积,并且保证最上一层为畜禽粪污层,每堆总高度不超过1.8m。 采取自然堆肥方式进行堆肥制作,混合肥堆简单覆盖不需要密封,注意避雨。 5.3调控水分和氧气 初始混合肥堆水分保持在60%左右,以免发生腐败。可以通过定期浇水、动物粪尿汤或覆盖塑 料薄膜来控制水分。为保证堆内通气,堆内每隔1m~2m插通气孔或者小把小麦秸秆,保证混合肥 堆内部通风。 6翻堆和调控温度 6.1第一次和第二次翻堆 混合肥堆在3d~4d后,监测内部温度达到60℃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采用人工或者机械 沿肥堆长边或者宽边方向翻堆,确保翻堆充分。 第一次翻堆后4d~5d,监测内部二次升温至60℃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 6.2料堆温度调控 在接下来的发酵过程中,每5d监测一次料堆内部温度,达到60℃左右时即进行翻堆,通过翻 堆使堆内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温度过高时要适当增加翻堆次数,对混合肥堆多点测量堆 内温度,连续10d平均温度不超过环境温度10℃以上,水分在30%左右时,即可进入检测鉴定环 节,检测堆肥是否达到腐熟状态。 7成品鉴定 一般需要3个月~4.5个月的堆肥过程,当堆肥呈黑褐色、质地松散,无异味,汁液呈淡棕色或 无色,即可认为堆肥成熟。 8污染防范 收集到的粪污放在三防设施内备用,严防收集的畜禽粪污受雨雪天气影响向周围地面扩散,在 粪污堆放周围垒出30cm高的土埂围挡,防止粪(肥)液流失。 9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堆肥场地环境条件、原料、堆肥助剂的选择、混合方法和比例、 品质鉴定情况等。

.pdf文档 DB2327-T 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27-T 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1 页 DB2327-T 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2 页 DB2327-T 081-2024 大兴安岭畜禽粪污和小麦秸秆混合堆肥技术规程 大兴安岭地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31:1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