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97.195 CCSY88 2312 黑龙江省绥化市地方标准 DB2312/T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2025-02-12发布 2025-02-18实施 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312/T125.1—2025 I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绥化市文化和旅游局提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望奎县文化馆、望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望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福军、贺敏、邢志远、关海英、李婷婷、王一鸣、刘宏丽。DB2312/T125.1—2025 III引言 望奎县皮影戏,作为望奎县独树一帜的文化标识,其源远流长、技艺非凡,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 精髓。并在近年被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望奎县因其独特的 皮影艺术成就,被赞誉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望奎县皮影戏是集文学、美术、音乐、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自清朝同治年间传入以来, 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不仅对剪纸、雕刻艺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还对评剧、龙江剧等舞台姊妹艺术 的繁荣有着重大影响。 望奎县皮影造型艺术汲取了传统皮影造型设计的优点,经过艺人们的大胆创新与改革,形成了简洁、 夸张、象征、示意的独特形式。人物刻画线条简练明快、粗犷豪放、刚中寓柔、疏密得当,各种角色达 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在制作中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并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 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更彰显出特殊的地方风格。 望奎县皮影戏,这一黑土地上的传统艺术奇葩,承载着东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民间艺术家的匠 心独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望奎县皮影 戏的造型艺术及其保护措施,促进其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望奎县皮影戏将继续以其 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华文化。DB2312/T125.1—2025 1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奎县皮影戏第1部分: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奎县皮影戏的术语和定义、造型设计、雕刻制作工艺、保存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奎县皮影戏的造型设计、雕刻、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望奎县皮影戏 指在望奎县区域内创作、流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集文学、美术、音乐、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 术。 4造型设计 4.1基本要求 4.1.1望奎皮影造型艺术在传统皮影造型设计优点的基础上,经艺人勇于创新和改革,形成了简洁、 夸张、象征、示意的独特风格。 4.1.2望奎皮影戏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它风格古拙质朴且粗犷奔放,同时又 单纯明快,广受观众喜爱。 4.1.3就剧目内容而言,望奎皮影戏侧重于歌颂尽忠报国的英雄、除暴安良的好汉、廉洁公正的清官 以及冲破羁绊的佳人,爱憎取向十分鲜明。在语言风格上,望奎皮影戏多运用口语化、地方化的表述方 式,这让剧情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老少咸宜,便于记忆与传唱。 4.1.4影人图谱大多由经验丰富的老艺人自己绘制,或者从其他影箱子描摹得来,望奎皮影人物的面 部表情刻画得更加夸张、丰富,特别是整个影人尺寸明显比其他地区的影人高大多在一尺二寸至一尺五 寸之间,也有的更大一些。 4.1.5在故事编撰上,其情节不但生动感人,而且细致入微,常常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画上圆满的句号。 4.1.6望奎皮影戏的剧目类型丰富多彩,涵盖神话故事戏、民间故事戏、历史故事戏以及现代故事戏, 每一种类型都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彰显出望奎皮影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DB2312/T125.1—2025 24.2图谱设计 4.2.1人物 4.2.1.1头茬 头茬的设计要严格遵循戏曲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精心塑造出帝王、文武官员、各年龄 层的男女、正反派角色以及仙人妖怪等形象,要使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辨识度。 在头茬设计上,要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或剧情发展,创作出扎巾、反扎巾、相纱、王帽、帅盔、太 子盔、甩发子等多种头饰样式,以展现角色的多样性。头茬人物情况见表1。 表1头茬人物情况 头茬名称 具体任务情况 王帽分为正、反两种,为影戏人物中皇上、王爷的头茬,有老、中、青及红脸、青脸、 白脸之分。 相纱 乃公卿大臣之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太子盔 为皇帝儿子的头茬,此种头茬没有老的只有中、青、幼与各种脸色之分。 帅盔 乃正、反面人物中元帅的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扎巾 也分为正、反两种,即正、反两面武将人物之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武生 男性武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文生 男性文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武旦 女性武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文旦 女性文角的头茬,也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甩发子 此头茬用时较少,是作战时被打掉头盔或犯有死罪之人临刑时被除去巾冠后的头茬。 神头 各类神仙的头茬,有男女老幼和各种脸色之分。 妖头 各种妖魔鬼怪之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4.2.1.2戳子 戳子是皮影人物的身体部分,有时也被称作身条,在其服饰设计时同样考究,包括蟒袍、靠甲、官 衣、裙袄、长袍、打衣等多种款式,要彰显人物身份和社会地位。头茬与戳子的结合方式要灵活多变, 只需简单更换头茬,即可让同一个戳子化身为不同的角色,这样的设计能让皮影戏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 有变化。戳子人物情况见表1。 表2戳子人物情况 戳子名称 具体人物情况 皇袍(龙袍)正、反面皇帝的专属服饰(包括女性皇袍),通常在设计时要有五爪龙纹图案,以 金黄色为主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蟒袍王公大臣的官服,设计时要刻有蟒纹(四爪龙)图案,色彩多样,其中黑色蟒袍特 别指代那些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清官。 状元蟒 专为新科状元设计,标志着学术成就的巅峰。 半蟒半靠 元帅级人物的服饰,男女皆有。 靠子(靠衣)武将的战袍,同样区分男女款式。DB2312/T125.1—2025 3凤衣 专属于娘娘和公主的服饰。 花衫 影戏中普遍使用的服饰,男女款式各异。 旦服 专为女性角色设计。 剑鞘 为身佩宝剑的角色所穿,同样区分男女款式。 丫鬟装 侍女及女性仆役的服装。 仙衣 各类神仙的法衣,男女款式分明。 孝衣 用于祭奠亡人,表达哀悼之情。 其他服饰还有正、反面喽啰兵、道姑、尼姑等特定角色的服饰,每一款都需要精心设计,以 符合角色的特性和剧情的需要。 4.2.1.3景片(砌末) 构成舞台背景和环境的道具,包括室内摆设如桌椅、床柜,以及室外景片如亭台楼阁、山水桥梁等。 景片(场片),指的是构成舞台背景和环境的各类道具造型。应划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类,以及用于装 饰影窗上部、突出典型环境氛围的装饰性景片。这些景片和道具在制作上要严格按照阴刻技艺,色彩鲜 明且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尽管是平面雕刻,也要呈现出立体的形象。景片(砌末)情况见表3。 表3景片(砌末)情况 景片(砌末)名称 具体情况 室内陈设桌椅、床柜、帅帐、龙书案等,这些家具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展现出多 样化的风格和样式。 室外景片金銮殿、亭台、门楼、城门、祥云、山洞、桥梁、车辆、船只、轿子等,几乎囊 括了所有可能的户外场景元素。 动物造型,涵盖了飞禽、走兽、家畜等多种生物形象。这些动物在皮影艺术中通常以较小 的体积呈现,要严格采用阴刻技术一次性雕刻成型。对于体积稍大的动物,如狮、 虎、象、战马等,则需要采用分解雕刻的手法,将头部和四肢分别雕刻,以增强 其动态表现力。至于龙、蛇这类长形动物,则需要采用分节雕刻的技术,每一节 独立雕刻后再用线串联,使用这种连接方式表演时的动作会更加灵活逼真,能够 赋予这些动物形象以生动的活力。 兵器表现战争场面和武打动作的重要元素。常见的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 钩、叉等。 日常用品包括但不限于桌椅、床柜、帅帐、龙书案等室内摆设,以及金殿、朝房、帅帐、 花亭、绣楼、仙人洞等室外场景。 5雕刻制作工艺 5.1工具 皮影镂雕所使用的工具有二十余种,其形状宽窄、大小各异。例如,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 三角刀、花口刀等。此外,还有用于雕刻的专用案板以及上色用的毛刷等。主要工具具体情况见表4。 表4主要工具具体情况DB2312/T125.1—2025 4主要工具名称 具体情况 斜口刀(尖刀)在皮影雕刻中使用最为频繁,适用于刻走长线和弧线,是皮影成功雕刻的关键工 具。 平刀用于刻制短线和直线条的纹样,主要依靠切力一点点往前推进,适用于直线的雕 刻。 圆刀 用于雕刻皮革上的圆形或弧形图案,如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形花纹。 三角刀 用于刻制三角形的图案和细节,适用于细节的精细雕刻。 花口刀 用于刻制复杂花纹和图案,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形状刀口的装饰性图案。 雕刻专用案板用于支撑和固定皮革,以便进行精细的雕刻工作。 毛刷 在上色阶段使用,用于均匀涂抹颜色,使皮影人物及道具的颜色更加鲜明和立体。 5.2原材料处理 5.2.1原材料要求 望奎县皮影戏的雕刻制作,精心挑选驴皮作为主要材料,马皮或牛皮的使用相对较少。 5.2.2选皮 挑选优质皮料是刻制优质皮影的先决条件。望奎县皮影选皮时多采用1~3岁的驴皮,此年龄段的皮 料厚度适宜、质地柔韧且结实,透明度高,利用率佳。 5.2.3制皮 运用沤制手段,将选好的皮料置于盛满清

.pdf文档 DB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 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绥化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 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绥化市 第 1 页 DB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 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绥化市 第 2 页 DB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 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绥化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30:4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