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16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方标准DB2311 DB2311/T070—2024 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 技术规程 2024-06-19发布 2024-07-19实施 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11/T070-2024 I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所、北安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科实农业有限公司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武、李春杰、李宝华、项鹏、李艳杰、杨树、鹿文成、栗铭徽、 宋文生。DB2311/T070-2024 1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ideraglycinesIchinohe.)病绿色防控技术的原则、农业防 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 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包含田间取样规范、大豆孢囊线虫病孢囊的检出率。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525有机肥料 NY884生物有机肥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3059大豆抗孢囊线虫鉴定技术规程 DB23/T018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NY/T3059-2016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田间取样 田间取样指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包括采样点的设置和取样技术。通过合理的布设和采样,根据样 本化验的技术数据对采样地做出客观的评价。 田间取样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使所采集的样品能最大限度地反应其所代表区域田块的实际状况。 3.2大豆孢囊线虫卵及2龄幼虫的数量DB2311/T070-2024 2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淘洗后土壤中孢囊的数量,通过孵化或压破孢囊后确定2龄幼虫的数量。孢囊 和2龄幼虫的收集和计数方法符合NY/T3059标准进行。 4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NY/T3059界定的及下列材料和设备适用于本文件。 4.1恒温培养箱 室内分离病土样本中的孢囊,检出的孢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用于孵化2龄幼虫。 4.2体式显微镜 用于观察病土样本中的孢囊、孵化出的2龄幼虫,拍照并统计它们的数量。 5田间取样 5.1取样点的选择 田间取样圃符合NY/T5010标准地块,在靠近田块的农机作业入口,杂草密度较大的区域、有栅栏 的地块边缘或者地块中相对低洼的地块要均匀增加取样点10-20点。 5.2取土样时间 取样时间当年秋季成熟后或第二年大豆播种前进行。 5.3取土样方法 每地块采用“Z”字形取样法,每公顷取样10-20点。每点须先剥离5cm地表层土壤,在大豆根际 向下层取土15cm深,每点取土量为100g,所有点取土样后混合均匀,记作1份土样,并标记好采集样 本相关信息。 6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经济、有效、简易的防治策略,在大豆孢囊线虫2 龄幼虫低于2000个时可以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措施,高于2000个~12000个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 防治。在高于12000个时必须进行化学药剂或与非寄主植物连续种植超过3年轮作。DB2311/T070-2024 37防治措施 7.1农业防治措施 7.1.1品种选择 依据生态条件和大豆生育期选择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中抗(耐)的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 7.1.2选地与轮作措施 7.1.2.1选地 选择保水、保肥、肥力较高、地势平整的土壤种植大豆 7.1.2.2轮作 实行3年或3年以上的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前茬选取玉米、高粱、小麦、马铃薯等非豆科作物 为宜。 7.1.3整地措施 在前茬收获后进行伏翻或秋翻、秋季浅翻、耙茬深松起垄。 7.1.4防止种子和机械传播病院 选取清选好的大豆种子,大豆种子技术符合GB/T4404.2的规定。拖拉机和农机具作业时应从无病 或孢囊线虫病孢囊密度较轻的田块开始作业,再到密度较大的病田作业,作业后及时清除农机具上的病 田土壤。 7.1.5田间管理措施 7.1.5.1未发病地块田间管理 播种后及时镇压,出苗苗齐后深松一次,中耕培土两次。其他按照DB/T018执行。 7.1.5.2发病地块 出现叶片发黄、苗弱时,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类、微量元素叶面肥。发病严重地块可 间隔7d喷施第二次。如遇干旱应适当进行灌溉。 7.2生物防治措施 7.2.1种子包衣或拌种 对于大豆种子可以用生物种衣剂包衣或者拌种,包衣种子要符合GB/T15671的规定。 7.2.2施用生物颗粒剂 播种时采用淡紫拟青霉或厚垣轮枝菌与腐熟后的农家肥或混土后均匀沟施。农家肥要符合NY525 的规定。也可选用含有淡紫拟青霉的生物有机肥沟施。生物有机肥要符合NY884的规定。DB2311/T070-2024 48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田间大豆胞囊线虫密度及分布范围、种子包衣所用生物种衣剂的种类 及用量、生物有机肥的种类及用量等。

.pdf文档 DB2311-T 070-2024 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黑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11-T 070-2024 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黑河市 第 1 页 DB2311-T 070-2024 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黑河市 第 2 页 DB2311-T 070-2024 大豆孢囊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黑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2:29: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