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140.20
CCSA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DA/T13—2022
代替
DA/T
13—94
档号编制规则
Compilation
rules
for
reference
codes
2022-04-07发布 2022-07-01实施
国家档案局发布91DA/T
13—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A/T
13—1994《档号编制规则》,与DA/T
13—199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更改了“档号”的定义,与《档案工作基本术语》表达一致(见3.2,1994年版的2.1);
———更改了“全宗号”“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号”“页号”的定义(见3.3、3.4、3.6、3.8、3.9、
3.10,1994年版的2.2、2.4、2.5、2.6、2.7、2.8);
———更改了术语的名称,“案卷目录号”改为“目录号”,“页(张)号”改为“页号”(见3.7、3.10,1994
年版的2.3、2.8);
———增加了“档案门类代码”的定义(见3.5);
———增加了“适用性原则”(见4.6);
———将“合理性原则”更改为“一致性原则”,并更改了内容(见4.2,1994年版的3.2);
———更改了“扩充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的内容(见4.4、4.5,1994年版的3.4、3.5);
———增加了“档号的构成元素”一章(见第5章);
———更改了档号的结构。设置了必选代码和可选代码;优化了类别号的组成;规定了按卷、按件的
档号结构(见第6章、第7章,1994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档号的编制方法,按照新的档号构成予以规定(见第8章,1994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对位数的规定(见6.1.3、7.1.3、第8章,1994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档号编制示例,便于理解操作(见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档案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聂曼影、魏伶俐、张淑霞、晏杰、王熹、陈吉。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4年首次发布为DA/T
13—199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02DA/T
13—2022
档号编制规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档号的结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档案馆(室)编制档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代码 code
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数字、字母、汉字及其他符号。
3.2
档号 reference
code
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唯一代码,用于反映、固定和识别档案排列顺序。
[来源:DA/T
1—2000,定义5.12,有修改]
3.3
全宗号 fonds
number
档案所属全宗的代码。
3.4
类别号 series
number
按照分类方案赋予全宗内各层级档案类别的代码。
3.5
档案门类代码 archival
category
code
档案所属门类的代码。
注:
档案门类代码是一级类别号,如文书档案代码、科技档案代码等。
3.6
项目号 project
number
产品、工程、课题、设备等不同类别项目档案的代码。
3.7
目录号 catalogue
number
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代码。
3.8
案卷号 file
number
案卷排列的顺序代码。
12DA/T
13—2022
注:
按组或册整理的档案可用组号或册号。
3.9
件号 item
number
归档的文件排列的顺序代码。
3.10
页号 page
number
案卷内文件每页排列的顺序代码。
4 档号编制原则和要求
4.1 唯一性原则
档案馆(室)内档号应指代单一。不同编号对象应赋予不同代码,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编号对象。
4.2 一致性原则
档号结构应与馆(室)藏档案的整理分类体系保持一致。
4.3 稳定性原则
档号一经确定,不应随意改变。
4.4 扩充性原则
档号应预留递增容量,以便适应馆(室)藏档案扩充的需要。
4.5 简单性原则
档号力求简短明了、减少代码差错,以提高处理效率。
4.6 适用性原则
档号的编制宜适应不同的技术环境。
5 档号的构成元素
档号构成的元素包括:
a) 全宗号。
b) 类别号。
———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
———项目号;
———目录号;
———年度;
———保管期限代码;
———机构/问题代码。
c) 案卷号/组号/册号。
d) 件号/页号。
22DA/T
13—2022
6 按卷整理档案的档号结构
6.1 结构
6.1.1 按卷整理的档号结构应为:
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组号/册号-件号/页号
即×××
全宗号-×××
类别号-×××
案卷号/组号/册号-×××
件号/页号
6.1.2 按卷整理的档号结构中,类别号的构成元素包括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二级及三级类别
号、目录号、项目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其结构按相关规定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示例1:
档案门类代码·二级类别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
即×××
档案门类代码·×××
二级类别号·×××
年度·×××
保管期限代码
示例2:
档案门类代码·项目号
即×××
档案门类代码·×××
项目号
示例3:
档案门类代码·二级类别号·三级类别号·年度
即×××
档案门类代码·×××
二级类别号·×××
三级类别号·×××
年度
6.1.3 结构说明
“×××”不代表各代码所占的位数。6.1.1中左边为上位代码,右边为下位代码,连写时上、下位
代码之间用连接号“-”(短横线)相隔。6.1.2中的各元素均属类别号,为同级代码,同级代码之间用间
隔号“·”相隔。连接号和间隔号各占半个字位置,上下居中。
6.2 元素的选用
6.2.1 全宗号、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案卷号/组号/册号为必选项,不应省略。
32DA/T
13—2022
6.2.2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目录号、项目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件号/页号为可选项,可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使用。
7 按件整理档案的档号结构
7.1 结构
7.1.1 按件整理的档号结构应为:
全宗号-类别号-件号
即×××
全宗号-×××
类别号-×××
件号
7.1.2 按件整理的档号结构中,类别号的构成元素包括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二级及三级类别
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机构/问题代码。其结构按相关规定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示例1:
档案门类代码·二级类别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机构/问题代码
即×××
档案门类代码·×××
二级类别号·×××
年度·×××
保管期限代码·×××
机构/问题代码
示例2:
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代码·机构/问题代码
即×××
档案门类代码·×××
年度·×××
保管期限代码·×××
机构/问题代码
示例3:
档案门类代码·保管期限代码·年度
即×××
档案门类代码·×××
保管期限代码·×××
年度
7.1.3 结构说明
“×××”不代表各代码所占的位数。7.1.1结构中左边为上位代码,右边为下位代码,连写时上、
下位代码之间用连接号“-”(短横线)相隔。7.1.2中的各元素均属类别号,为同级代码,同级代码之间
用间隔号“·”相隔。连接号和间隔号各占半个字位置,上下居中。
42DA/T
13—2022
7.2 元素的选用
7.2.1 全宗号、一级类别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代码、件号为必选项,不应省略。
7.2.2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机构/问题代码为可选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8 档号的编制方法
8.1 全宗号的编制方法
8.1.1 一般采用4位代码标识全宗号。其中第1位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标识全宗属性,后3位用阿拉
伯数字标识顺序号。
8.1.2 在同一个档案馆(室)内,全宗属性代码不应重复。
8.1.3 在同一个全宗属性内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制全宗顺序号。不应有重号。
示例1:
某省档案馆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档案第13号全宗,标识为“X013”。
示例2:
某市档案馆藏旧政权档案第4号全宗,标识为“J004”。
示例3:
某省档案馆藏第123号全宗,可标识为“R123”。
示例4:
某省档案馆藏已撤销的某地行署003号全宗,可标识为“D003”。
8.2 档案门类代码的编制方法
8.2.1 采用2位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标识档案门类代码。
示例:
机关档案门类代码标识为:文书 “WS”、科技“KJ”、人事“RS”、会计“KU”、专业“ZY”、照片“ZP”、录音“LY”、
录像“LX”、业务数据“SJ”、公务电子邮件“YJ”、网页信息“WY”、社交媒体“MT”、实物档案“SW”。
8.2.2 在同一个档案馆(室)内或一个全宗内,不应有重复的档案门类代码。
8.3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的编制方法
8.3.1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的设置应科学、简洁。根据实际情况,可扩展至四级。
8.3.2 采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或二者的组合编制二级及三级类别号,不应有重号。
示例:
行政许可档案中登记注册档案中的注册类档
DA-T 13-2022 档号编制规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5 22:36: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