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99 B 64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of low-function Pinus massoniana protection forest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4-05-18) 2014 - 07 - 08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0 - 28 实施 发 布 DB42/T 1007—201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评判 .............................................................. 2 4.1 样地调查 ...................................................................... 2 4.2 低效林评判 .................................................................... 3 5 低效防护林调控技术 ................................................................ 3 5.1 5.2 5.3 5.4 低效防护林主要调控措施 ........................................................ 残次林调控 .................................................................... 过密型人工林调控 .............................................................. 过密型天然林调控 .............................................................. 3 4 4 5 6 作业设计 .......................................................................... 5 6.1 准备资料 ...................................................................... 5 6.2 外业调查 ...................................................................... 5 6.3 作业设计内容 .................................................................. 6 7 检查验收 .......................................................................... 6 8 档案管理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马尾松防护林评价指标体系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 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主要阔叶造林树种 ................................................. 10 I DB42/T 1007—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秭归县林业局、恩施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磊、唐万鹏、崔鸿侠、史玉虎、王佐庆、庞宏东、吴代坤、谭本旺、王晓荣。 II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防护林评判、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作业设计、 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的调控及改造生产技术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1995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1690-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LY/T 1690-200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LY/T 1690-2007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低效防护林 low-function protection forest 以发挥森林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且功能显著低下的林分。 [LY/T 1690-2007,定义3.4] 3.2 林分结构 forest structure 森林群落在树种组成、空间配置、年龄构成等方面固有的特征。 [LY/T 1690-2007,定义3.7] 3.3 结构单元 structure unit 林分中每株树(参照树)以及它的n株相邻最近木(相邻树)的空间关系,构成林分内最基本的空 间结构单元。 1 DB42/T 1007—2014 3.4 林分结构调控 forest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针对林木分布格局、混交程度、竞争关系、径级结构和更新状况等指标对林分进行调节。 3.5 角尺度 uniform angle index 林分中相邻树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程度。 3.6 混交度 mingling 林分中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 3.7 大小比数 neighborhood comparison 林分中林木的大小分化程度。 3.8 顶级树种 climax species 林分中生态位占据绝对优势的树种。 3.9 目标树 target tree 是长期保留、完成天然下种更新并达到目标直径后才采伐利用的林木。目标树的选择标准包括树种、 优势度、干形、冠型、生活力等方面。 3.10 干扰树 disturbance tree 是直接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林木,干扰树一般也是生长势较强的林木。 4 低效防护林评判 4.1 样地调查 4.1.1 样地设置 样地面积至少在2500m2(50m×50m以上),样地个数根据林分调控面积确定,每100hm2最少设置3 个样地。将每个样地划分为10m×10m样方,再在每个样方内随机设置1个2m×2m的小样方。 4.1.2 样地调查 对样地内胸径大于5cm的林木采用全站仪进行每木编号定位,并记录树种名称、胸径、树高;灌木 层和草本层调查在2m×2m的小样方中进行,调查指标包括物种名称、数量、盖度、多度;更新状况调 查在2m×2m的小样方中进行,调查更新苗种类及数量。 调查方法按LY/T 1952-2011中4.17.3的规定执行。 2 DB42/T 1007—2014 4.1.3 全站仪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方法按LY/T 1952-2011中4.17.4的规定执行。 4.2 低效林评判 4.2.1 评价指标体系 马尾松防护林评价指标体系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4.2.2 指标计算方法 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B。 4.2.3 低效林评判标准及类型 综合评价指数低于0.55,可判定该林分为低效防护林。其调控技术参见5.1~5.5规定的内容。 综合评价指数低0.40, 可判定该林分为残次林、过密型人工林或过密型天然林。其调控技术参见5.6~ 5.8规定的内容。 5 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 5.1 低效防护林主要调控技术 5.1.1 林木分布格局调控 5.1.1.1 调控方向 针对角尺度指标进行,调整的方向是将非随机分布的林分调整为随机分布状态。 5.1.1.2 调控对象 针对目标树种或干扰树的中、大径木进行,具体可分为聚集分布调整和均匀分布调整。 5.1.1.3 聚集分布林分调控方法 若现实林分为聚集分布(林分平均角尺度大于0.517),则调整林分中角尺度为1或0.75的单木,对 于确定的目标树,其邻近的4株林木聚集在参照树的一侧,对其相邻木中的一株或多株进行择伐调整。 5.1.1.4 均匀分布林分调控方法 若现实林分为均匀分布(林分平均角尺度小于0.475),则主要对角尺度为0.25或0的单木进行调整。 调整时要充分考虑竞争关系、多样性和混交情况等因素,作出综合判定。 5.1.2 树种组成调控 针对混交度进行调整,将林分中主要树种的混交度取值为0或0.25的单木作为潜在调整对象,对于 马尾松占绝对优势的林分,可在林隙或人工伐开的空地中栽植顶级树种或混交乡土树种。补植的具体技 术按LY/T 1690-2007中5.1.1的规定执行。 5.1.3 林木竞争关系调控 3 DB42/T 1007—2014 针对林分中的目标树或保留木的中、大径木进行,调整时应使经营目标树的竞争大小比数不大于 0.25,保证保留木的优势地位。其大小比数的调节可用胸径、树高或冠幅等不同指标结合进行考虑。 5.1.4 林分径级结构调控 针对马尾松低效林中同龄林或人工林进行,调整时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以上,逐步降低胸高直 径在平均直径所在径阶范围附近的林木

pdf文档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007-2014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结构调控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19: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