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517—2015 代替 DB41/T 517-2007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Crataegus pinnatifida 2015- 08 –13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11 –13 实施 发 布 DB41/T 517—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41/T 517-2007《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范》 ,与 DB41/T 517-2007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标准名称由《山楂栽培技术规范》修改为《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增加了育苗技术;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源市林业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守龙、付筱、郑旭东、苗爱清、王永兴、李中福、李中国。 本标准于 2007 年 12 月首次发布,2015 年 8 月第一次修订。 I DB41/T 517—2015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楂栽培的术语和定义、育苗、建园、土壤管理、施肥、水分管理、整形修剪、病虫 害综合防治及采收、贮藏、分级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山楂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SB/T 10092—1992 山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叉枝 具有两个长势较强的侧生分枝,其长度达到了原枝头长度,与原枝头共同形成三个枝头的枝。 3.2 燕尾枝 具有三个以上长势较强的侧生分枝,其长度达到了原枝头长度,与原枝头共同形成四个以上枝头的 枝。 4 育苗 4.1 种子采集与处理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上充分成熟的果实,人工或机械取核,洗净,阴干贮存。 4.2 沙藏 选朝阳处,挖深 80cm,宽 60cm 的地沟,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底部铺 10cm 湿沙,以 1 份种子 5 份湿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混拌均匀后,放入沟内摊平,上面加盖 10cm 的湿沙,然后覆 土,土堆高于地面,每隔 1m 插一把秸秆至沟底,上露出土堆 20cm。 4.3 整地作床 1 DB41/T 517—2015 2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每 667m 施 1000kg~2000kg腐 熟的农家肥,作宽 100cm~110cm的苗床,灌透水,2d后即可播种。 4.4 播种 4.4.1 播种时间 沙藏至第 2 年秋季上冻前或第 3 年春季解冻后即可播种。 4.4.2 播种量 2 每 667m 播种量约 15kg。 4.4.3 播种方法 每床播四行,宽窄行播种。窄行距 20cm+宽行距 40cm~50cm+窄行距 20cm,边行距床埂 10cm。开 沟播种,沟深 1.5cm~2cm,条播将种沙均匀撒播于沟内;点播按株距 10cm,每穴点播 3 粒种子,覆土 0.5cm~1cm。最后覆盖地膜。 4.5 砧木苗管理 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苗周围覆土,幼苗长出 1~2 片真叶时揭去地膜,3~4 片真叶时,按 10cm 的株距间苗,疏密补稀。及时松土除草。幼苗长到 20cm时进行摘心,并抹去苗木基部 10cm以下萌生枝, 2 同时结合浇水每 667m 施尿素 10kg。此后每月追肥一次,并浇透水。在嫁接前五天可灌一次大水。 4.6 嫁接 4.6.1 接芽选择 选取良种母树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中上部的饱满芽。 4.6.2 嫁接时间 在 8 月上旬至 9 月初。 4.6.3 嫁接方法 带木质芽接法,在接芽上方 1.5cm 处向下切削,直到芽下方 1cm 处,然后在芽下方 0.8cm~1.0cm 处向下约 30º斜切一刀,取下带木质的接芽;在砧木距地面 20cm 处,选一光滑部位,由上向下切宽、 深与已削取的接芽相近似的切口,将接芽嵌入砧木切口内,下端切口对齐,左右两侧形成层对齐(至少 应一侧对齐) ,然后用塑料条扎紧即可。 4.7 嫁接后管理 4.7.1 剪砧 嫁接后将接芽 10cm 以上部位剪除,10d~15d 检查成活后在接芽上方 1cm 处二次剪砧。 4.7.2 除萌 及时抹除砧木基部萌芽。 2 DB41/T 517—2015 4.7.3 解绑 接芽长到 10cm~15cm 时,解除塑料绑条。 5 建园 5.1 园地选择 在坡度小于 20°的丘陵、山地建园,应修筑梯田或挖鱼鳞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土质贫瘠的沙 滩平地建园,应进行客土改土,挖大穴栽植。 5.2 苗木选择 栽植前,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苗木。一年生苗要求苗高 40cm 以上, 地径 1.2cm 以上,主根保留长度 35cm 以上。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配置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 种的比例为 4:1。 5.3 栽植密度 平地、滩地和 6°以下的缓坡地为长方形配植,株行距 3m×4m;6°~20°的坡地,沿等高线栽植, 株行距为 2m×4m。 5.4 栽植时间 分为春栽和秋栽。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3 月中下旬) ,秋栽在落叶后封冻前(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 。 5.5 栽植方法 穴栽, 穴长×宽×深为 0.8m×0.8m×0.6m;沟栽,沟深、宽各 0.8m。栽植前,用腐熟的有机肥 料与表土混合后填入坑或沟内,填到穴深 1/3~1/2 时,用脚踏实,再填部分表土至距地面 30cm时,将 2 苗木放入穴内,对准株行距,填土踩实,灌足水后封土,并围绕树干盖上 1m 的地膜。 5.6 定干 秋栽,翌春定干;春栽,栽后定干,定干高度 70cm~80cm。 6 土壤管理 6.1 深翻改土 每年或隔年采果前后,沿大量须根分布区的边缘,既树冠垂直投影边缘内外,进行开沟,深翻改土。 沟宽 50cm 左右,沟深 30cm~50cm。将表层土混合基肥和绿肥或秸秆填入沟的底层,心土盖在上面,最 后大水浇灌。 6.2 中耕除草 每年生长季节进行 3~5 次,中耕深度 8cm~10cm。 3 DB41/T 517—2015 6.3 覆盖保墒 早春或秋季在树盘内覆盖地膜保墒;覆草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应避开早春气温回升期,在距根 颈 20cm 左右覆草,覆草厚度为 10cm~15cm。 7 施肥 7.1 施肥原则 应符合 NY/T 496-2010 的规定。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在果实采收前 20d 内禁止施用叶面肥。 7.2 基肥 施肥时期在 9~11 月份,以早施为好。主要施农家肥、磷肥和适量氮肥。可以采用环状沟施肥、 放射状施肥或条状沟施肥等方法,但以行间或株间条状开沟 50cm 左右深施,或结合秋季深翻改土施入 最好。施肥量,1~3 年生幼树 2 kg/株 5~50kg/株,4~8 年生初果期树 50 kg/株~100kg/株,9~50 年 生盛果期树 200 kg/株~250kg/株为宜。 7.3 追肥 第一次于花前 10d 左右,追施花前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每株追施尿素 0.5kg~1kg;第二次于 7 月中下旬追施果实膨大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每株追施尿素 0.5kg,过磷酸钙 1kg,草木灰 5kg; 第三次于 8 月中旬追施果实增重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每株追施尿素 0.5kg,过磷酸钙 1.5kg, 草木灰 5kg。 7.4 叶面喷肥 盛花前后 15d~20d,喷施 0.3%~0.5%的尿素;花蕾膨大期、盛花期和盛花后 15d 各喷施一次 0.3% 硼肥,可与尿素混喷;7~9 月份,喷施一次 0.3%的磷酸二氢钾;盛花后一个月和采收前 2 个月各喷施 一次 0.5%钙肥。 8 水分管理 8.1 灌水与排水 清明前灌足一次发芽水,花后幼果膨大期灌一次果实膨大水,立冬前灌足一次封冻水。雨季及时 挖排水沟排水。 9 整形修剪 9.1 整形 9.1.1 自然开心形 定干高度 70cm~80cm。定干第二年在整形带内选分布均匀、长势平衡、生长健壮、基部角度合适 的 3~4 枝短截 1/4 或 1/5 为主枝,其余枝条剪除或拉平。第三年对主枝延长枝适度短截,并在各主枝 的中部选留 2~3 个向外生长的分枝作侧枝,进行中度短截,剪去 1/3,侧枝间距 60cm 左右。其余枝条 4 DB41/T 517—2015 甩放不剪,留作辅养枝。 9.1.2 疏散分层形 定干高度 70cm~80cm。定干第二年选留第一层三大主枝,层内距 20cm~30cm,主枝和中心领导干 轻度短截,剪去枝长的 1/4~1/3。第三年中心领导干延长枝继续短剪,并选留二、三层主枝适度短截。 整形过程可在四至五年内完成。 9.1.3 细长纺锤形 该树形是一种适合密植栽培的树形。定干高度为 80cm 左右。主干延长枝每年按 40cm~50cm 剪留, 在达到预定高度后不再短剪。主枝拉枝至 70°~90°,其延长枝轻剪或不剪。完成整形任务后,全树 高 3m 左右。 9.2 修剪 9.2.1 修剪时期 修剪分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剪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夏剪在生长季节进行。 9.2.2 幼树修剪 1~3 年生树,以整形为主,在整形的基础上,轻短截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疏除竞争枝和背上旺 枝,其它枝条缓放不剪。4~5 年生树,各级骨干枝除了长势弱和未达到树形结构标准者进行短截外, 其它骨干枝缓放不剪。疏除过密枝、竞争枝、背上旺枝,回缩冗长枝,培养结果枝组。 9.2.3 初果期修剪 采取冬夏结合的修剪方法,调整和培养合理的树体结构,保持结果和树体均衡生长。应用先放后 缩和先截后放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健壮结果枝组。充分利用辅养枝结果,及时疏除无利用价值的辅养枝。 9.2.4 盛果期修剪 继续调整骨干枝的从属关系,保持良好的树体结构。修剪手法上,以疏为主,疏缩结合,对结果 枝组采取去弱留强,去中心留两侧,回缩更新衰弱枝组,疏密疏弱促健壮,疏外围促内膛防止结果部位 外移。及时疏除重叠、交叉、密挤枝;对外围结果母枝,可采用“三叉枝”截中间、 “燕尾枝”截一留 一的原则,疏剪强枝,保留中庸枝。对球体结果枝组,去上留下,去弱留强,去中心留左右;对扁平枝 组见弱回缩。保持枝组有高有低,波浪延伸。 9.2.5 衰老树修剪 对于外围枝生长势减弱、小枝干枯严重、外围枝条下垂、出现自然更新现象、产量显著下降的衰 老树,及时疏除病虫枯枝、密集

pdf文档 DB41-T 517-2015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517-2015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517-2015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517-2015 山楂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15:3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