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61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93.12—2014 代替 DB/T 293.8-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 12 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2014 - 12 - 3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1/T 293.12—2014 前 言 DB41/T 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 15 个部分: ——第 1 部分:小麦; ——第 2 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 3 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 4 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 5 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 6 部分:谷子; ——第 7 部分:大豆; ——第 8 部分:甘薯; ——第 9 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 10 部分:棉花杂交种; ——第 11 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 12 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 13 部分:花生; ——第 14 部分:芝麻; ——第 15 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 DB41/T 293 的第 12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DB41/T 293.8—2002《杂交油菜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与 DB41/T 293.8—2002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郑州大学、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南阳市种子 管理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田保明、雒峰、张书芬、陈社员、褚宏伟、杨志辉、尚泓泉。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郑跃进、谷登斌、梁增灵、张富厚、霍换峡、杨红梅、朱家成、程静、冯艳萍、 尚泓泉、郑国声、谢军保。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 293.12—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 12 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油菜三系杂交种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油菜三系杂交种四级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T 318 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 four-grade seed 在油菜三系杂交种种子生产中,以三系育种家种子为源头,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 殖的三系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 以及用恢复系原种与不育系原种杂交,生产出检定种,即为四 级种子。 3.2 亲本种子 parental seed 3.2.1 不育系 male sterile line 雌蕊正常,雄蕊败育,不能自交结实,育性受遗传基因控制。通常用A表示。 3.2.2 保持系 maintainer line 雌雄蕊发育正常,能自交结实,给不育系授粉后能使其结实,但后代仍然具有雄性不育的特性。通 常用B表示。 3.2.3 恢复系 restorer line 雌雄蕊发育正常,给不育系授粉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育性恢复正常,也能自交结实,并具有杂种优势。 通常用R表示。 3.2.4 亲本的种子级别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都各有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和原种之分。 3.2.4.1 113 DB41/T 293.12—2014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由育种家育成的该三系杂交种亲本的最初种子,具有该亲本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 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白色标签作标记。 3.2.4.2 原原种 foundation 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系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2.4.3 原种 regsterd 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系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 签作标记。 3.2.4.4 杂交种 certified hybrid seed 用不育系原种与恢复系原种杂交而来的杂交种子,具有正常育性和该杂交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遗 传稳定性,达到杂交种质量标准。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3.3 繁殖 propagation 不育系由保持系授粉结实而繁衍种子,保持系、恢复系自交结实而繁衍种子,统称为“三系”繁殖。 3.4 制种 seed production 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结实,得到杂交种子的过程,称为制种,亦称检定种生产。 4 种子生产方法 采用重复繁殖法,按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检定种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生产种子。其中,前 三级是对“三系”繁殖,第四级是杂交种生产。 5 “三系”种子繁殖。 5.1 基地选择和整地 繁殖、制种隔离区要求隔离条件好,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2~3年内没有种 过油菜或其它十字花科植物,既可防止混杂,又可减少菌核病的发生。由于油菜种子小,要合理翻耕和 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 5.2 5.2.1 隔离 空间隔离 当需种量大时,采用空间隔离,要求隔离距离2000m以上。在有自然屏障地区(如森林、山丘、湖 泊等),空间隔离距离应在1500m以上。 5.2.2 114 网室隔离 DB41/T 293.12—2014 当种子需要量不太大时,可采用网室隔离繁殖。纱网可采用尼龙、铁纱、铜纱等,定植于网室内。 开花前套上纱网,以防止风力传粉混交。网室外,不得种植异品种油菜和其它十字花科植物。为提高种 子产量,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蜂。 5.2.3 套袋隔离 当需种量很少时,可采用人工套袋自交法。具体方法:在初花期,用羊皮纸袋,把品种典型株的主 花序及2~3分枝套在袋内,进行自交授粉。 5.3 栽培管理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适时追施苗肥、蕾苔肥,科学增施硼肥,结合浇水、中耕除草,及时防病治 虫,达到管理科学、及时和精细一致。 5.4 保持系和恢复系繁殖 5.4.1 繁殖前三级种子的条件 油菜胞质不育类型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由于具有异花授粉特点,应在严格隔离条件下繁殖前三级种 子。 5.4.2 育种家种子生产 5.4.2.1 繁殖、利用方式 5.4.2.1.1 育种家种子繁殖、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由于油菜繁殖系数高,需种量少,一般 通过育种家种子圃,对审定推广的初始亲本种子足量繁殖。低温干燥贮藏,分年利用。 5.4.2.1.2 当贮藏的育种家亲本种子即将用尽时,可提前将剩余的育种家亲本种子再进行繁殖、贮藏 利用。 5.4.2.1.3 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5.4.2.2 5.4.2.2.1 育种家种子圃 生产育种家种子概述 利用初始亲本优系中的代表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淘汰劣行,再分株鉴定去杂,严格自交,混 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 5.4.2.2.2 播种 适时精细播种,确保苗全、齐、匀、壮。按株行种植,每个单株种4~6行,每行20~30株,行端设 走道,以便鉴定去杂。密度适当,以利个体发育。 5.4.2.2.3 鉴定、去杂 根据典型性对株行进行鉴定评选和淘汰,再进行单株鉴定去杂。主要在苗期、蕾苔期和开花授粉前 期的各主要阶段进行,每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一致。成熟前复检。 5.4.2.2.4 套袋自交 在开花授粉前对株行中典型植株套袋自交,套袋数量依需种量而定。 5.4.2.2.5 检验、收获 115 DB41/T 293.12—2014 成熟前的不同时期和收获后按DB41/T 318和GB/T 3543,对自交株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按需要留 取一定数量自交单株。其余单株混合收获。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 5.4.2.2.6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5.4.3 原原种生产 5.4.3.1 生产、利用方式 在原原种圃严格隔离条件下,对育种家亲本种子精量稀植,分株鉴定去杂、混合收获进行生产。原 原种直接繁殖生产原种。 5.4.3.2 种植 不分株行,精量稀植。密度和株行距设计要有利于个体发育和提高种子产量。行端设走道,以便去 杂。 5.4.3.3 鉴定、去杂 按单株进行鉴定去杂,并应符合 5.4.2.2.3方法。 5.4.3.4 检验、收获 在成熟前的不同时期和收获后,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5.4.3.5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5.4.4 原种生产 5.4.4.1 生产、利用方式 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在原种圃对原原种精量稀播生产原种。原种作为亲本生产杂交种。 5.4.4.2 种植 种植应符合5.4.3.2方法。 5.4.4.3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4.3.3的要求。 5.4.4.4 检验、收获 应符合5.4.3.4的要求。 5.4.4.5 贮藏 贮藏按GB/T 7415执行。 5.5 5.5.1 116 不育系种子繁殖 育种家种子繁殖 DB41/T 293.12—2014 5.5.1.1 繁殖、利用方式 采用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杂交进行。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5.5.1.2 育种家种子圃 5.5.1.2.1 播种 适时精细播种,按株行种植,每株行种4~6行,每行20~30株,行端设走道。播种时应在母本或父 本行端种植标记作物。 5.5.1.2.2 分期播种与行比 适时分期或同期播种,保证双亲花期相遇良好。行比要保证父本有足够花粉供应母本、方便田间作 业和提高种子产量,一般以1:1或1:2为宜。 5.5.1.2.3 鉴定、去杂 根据典型性对株行进行鉴定评选和淘汰,再进行单株鉴定去杂。主要在苗期、蕾苔期和开花授粉前 期的各主要阶段进行,每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一致。成熟前复检。 5.5.1.2.4 授粉和去除父本 对典型植株授粉。授粉结束时立即清除保持系。 5.5.1.2.5 检验 按育种家种子标准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5.5.1.2.6 收获 按需要留取一定数量单株,其余混合收获。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种子袋内外应附 标签。 5.5.1.2.7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要求。 5.5.2 5.

pdf文档 DB41-T 293.12-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293.12-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293.12-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293.12-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2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12:1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