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62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8 - 17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1 - 17 实施 发 布 DB53/T 99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云南大学、国家观赏园 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 室、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花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花、瞿素萍、吴学尉、苏艳、王其刚、段金辉、杨秀梅、张艺萍、张丽芳、 许凤、桂敏。 I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的品种选择,立地条件,营养液配制,种苗定植,生产管理, 病虫害防治,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切花月季的设施无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1~7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21 月季切花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53/T 63 主要鲜切花产品等级 DB53/T 105 主要鲜切花种苗和种球产品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切花月季 指从月季活体植株上切取,带有花、茎、叶的月季花枝。 4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强、花型优美、产量高、市场前景好,且通过测试评价适宜于本地无土栽培的优良切花月 季品种。 5 立地条件 5.1 圃地条件 种植地选择年均气温13 ℃~17 ℃,无霜期<60 d,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灌溉水宜pH 6.5~ 7.5,EC 0.8 mS·cm-1。 5.2 温室 1 DB53/T 996—2020 宜采用具顶开窗和侧通风、棚裙及防露滴棚膜,棚内安装环流风机等功能设施的顺风建立的现代化 月季鲜切花生产专用温室。 5.3 排灌 灌溉设施宜采用滴灌,滴灌安装根据墒面具体设定。温室周围开设深度大于0.8 m、宽度为0.4 m的 主排水沟,温室与温室间开设深度大于0.4 m、宽度为0.3 m的棚间沟,并与主排水沟相连。 5.4 肥水系统 宜安装具备系统控制功能的回收式肥水循环系统成套设施设备。 6 营养液配制 常用营养液配方参见附录A,需根据植株长势和肥水检测结果进行配方调整。配制成A罐、B罐、C 罐三种母液,A罐母液以钙盐、铁盐为主,B罐母液以钾、镁、锰等微肥为主,C罐母液为硝酸或硫酸。 使用时,A和B混配,用C液调整至pH值为5.2~6.0。 7 种苗定植 7.1 种苗选择 采用月季嫁接苗或扦插苗。选择生长旺盛,茎秆健壮、充实、通直;叶片肥厚、有光泽、无畸变; 茎杆表皮色泽正常,皮刺健全;无病虫为害症状和害虫活体;根粗壮,须根发达,具有3条以上新根, 根系色泽白色;新稍抽出;符合DB53/T 105-2014 A.2.2要求。 7.2 种苗定植前准备 7.2.1 栽培槽 宜采用月季鲜切花生产专用离地式无土基质栽培槽,槽底部离地面 30 cm~40 cm。可用砖、石棉 瓦或预制水泥板、钢架铁皮槽等材料制成,底部呈 V 型或 U 型。基质槽长 5 m~20 m 或按地块南北向 长度定,内径宽 50 cm~60 cm,内径高 25 cm~45 cm,走道宽 60 cm~65 cm,北高南低,南北两端有 1%~1.5%的斜度,或中间高两端低,中间到两端有 1%~1.5%的斜度。槽内部铺厚度≥0.012 mm 的黑色 地膜,底膜上铺一层 3 cm~5 cm 厚的碎石;种植槽低的一端或两端底部开孔,加引水管引导槽内的水 流出,设废水回收水管和回收池。 7.2.2 基质准备 选择经消毒的椰糠、岩棉或以泥炭、蛭石、珍珠岩等组成的混合基质。推荐配方椰糠混和珍珠岩作 为栽培基质时,椰糠占比为70%~85%,或泥炭:蛭石:珍珠岩按4:3:3配比,或泥炭:椰糠按1:1配比,pH 值5.0~6.0,EC<0.3 mS·cm-1。 7.3 种苗定植 7.3.1 定植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定植,3月~9月定植为宜,选择在多云、阴天或傍晚定植为佳。 7.3.2 2 定植方法 DB53/T 996—2020 栽培槽装入混合均匀的无菌栽培基质,浇透苗期营养液,槽内基质表面离槽口1 cm~2 cm。开定植 沟(穴),每槽定植2行,株距为15 cm~20 cm或根据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定植密度,定植时 种苗根系应分开,避免缠在一起,定植深度以盖过根系2 cm~4 cm为宜。夏季定植在棚顶覆盖遮荫率为 70%的遮阳网,定植后立即浇透水。 8 生产管理 8.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按以下步骤进行: a) 定植后及时将倒伏或浇水导致移位的种苗扶直扶正; b) 定植 3 d~5 d 后喷 1 次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1000 倍液或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 800 倍液,并检查是否发出白色新根; c) 定植 6 d~7 d 后收拢遮阳网; d) 定植 7 d~15 d 内充分保证基质湿润,保持棚内温度 18 ℃~28 ℃, 空气相对湿度为 70%~80%。 成活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滴管浇施苗期营养液 4 次~7 次,每平方滴灌 2 L~6 L。根据实际情 况做好防治计划开展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附录 B。 8.2 营养枝培育 8.2.1 基本要求 根据具体生产实际或上花时间等要求,选择摘心培养营养枝法或非摘心培养营养枝法。 8.2.2 摘心培养营养枝法 新长出的新枝应及时摘心培养营养枝,营养枝培育按以下步骤进行: a) 在种苗定植 4 周~6 周,对长出的新枝进行 2 次~3 次摘心。即定植种苗嫩枝生长至 10 cm~ 15 cm 且嫩枝上部叶片完全展开后,从枝条顶端往下数,在第一 5 小叶上部 2 cm~3 cm 处摘 除嫩梢进行第一次摘心,待新枝从第一 5 小叶部位萌发并长至 30 cm~45 cm 且初出现花蕾时, 在新枝上端第一 3 小叶上部 2 cm~3 cm 处连同花蕾一同摘除进行第二次摘心,第三次摘心视 实际情况而定,方法同第二次摘心; b) 待枝条生长硬实、叶色深绿、叶片较厚且长至 40 cm~45 cm,完成二、三级枝培养后,在距 离栽培基质 2 cm~3 cm 处的枝条基部按顺时针小心扭曲和下压,扭向基质槽外斜下方弯折, 注意不要折断枝条。后摘除枝条基部 8 cm~10 cm 范围内的叶片,每株保留营养枝 2 支~3 支。 8.2.3 非摘心培养营养枝法 种苗定植20 d~30 d后,当长出的1枝~2枝新枝长到40 cm~50 cm高时即可压枝成为营养枝(若有 花蕾则摘除花蕾),压枝位置宜离基质1 cm~2 cm处,以后在生长过程中的盲枝和弱枝均可压为营养枝。 8.3 花枝培育 营养枝完成压枝培养 7 d~15 d,植株开始萌发新芽,保留从植株基部萌发的无病虫害健壮芽 2 个~ 4 个,其余为无效芽抹除,健壮芽发展为切花枝;待切花枝达到成熟度要求,从花枝基部往上数保留 2 台 5 小叶,并从第 2 台 5 小叶上部 2 cm~3 cm 处剪除花枝产品,5 d~12 d 后萌发出新花枝,待新花枝 达到成熟度要求,重复以上花枝培育和剪除技术步骤。当培育的新花枝生长势变弱或花枝长度<50 cm 3 DB53/T 996—2020 宜进行降桩处理,即保留距基质表面 2 cm~3 cm 高度的茎杆重新培育花枝。重复以上步骤循环获得数 量倍增的花枝。 8.4 水肥管理 8.4.1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按NY/T 496规定执行,应配合分析灌溉原水、回收尾水、肥水、基质、植物材料等检测 数据,并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生长阶段、生长季节及肥料营养有效态含量等进行调整配方施肥。根据天 气情况每天滴灌浇施附录A营养液肥水5 次~8 次,每平方滴灌2 L~6 L。基质槽渗出的回收肥水应为 施肥量的40%~50%,否则应增加或减少施肥次数。 8.4.2 水分管理 宜使用土壤张力计监测基质水分,浇水量使基质水分张力(PF值)保持在1.6~1.8或基质水分含量 为50%~70%。平时水份管理通过滴灌营养液实现,每30 d浇清水1次~2次冲洗浇水滴管,每年采用高 密度海绵塞入滴灌口,再用高压水泵清水冲击高密度海绵冲洗滴灌带。 8.5 环境控制 通过开闭侧窗、天窗等农业措施,控制最适温湿度为:白天温度25 ℃~30 ℃、湿度40%~50%; 夜间温度14 ℃~18 ℃、湿度60%~70%。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严格病虫害监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套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9.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栽植无病种苗;清洁生产区域,加强温室四周杂草的清除,减少病虫源;及时拔除 病、劣、杂株,并集中烧毁;做好基质及温室消毒工作;调节栽培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生产农具、器具应保持清洁、无病虫污染。 9.3 物理防治 在密闭的温室或大棚里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捕鳞翅目等害虫,1 d~2 d过夜诱杀一次。设置 粘虫板粘捕蚜虫、美洲斑潜蝇、粉虱(黄板)及蓟马(蓝板)等。并结合田间作业时对鳞翅目幼虫、卵 进行人工捕杀。 9.4 生物防治 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如投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9.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应使用低毒、少残留、不易挥发的药剂。参见附录B。 10 采收 4 DB53/T 996—2020 10.1 成熟度要求 按执行NY/T 321执行。 10.2 采收方法 从花枝基部往上数,在第2片~第3片小叶处采切,切口位置应在芽上方2 cm~3 cm处,平切。 10.3 采收时间 以上午和傍晚为宜,16点后进行较佳。 10.4 采后处理 采后30 min以内放入有保鲜剂的采花桶中浸泡,并及时放入2 ℃~5 ℃冷库中预处理。 10.5 采后分级、包装 按 DB53/T 63执行。 5 DB53/T 996—2020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切花月季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 A.1 切花月季

pdf文档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996-2020 切花月季设施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3 02:58: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