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01 CCS B 15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Guideline for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the fall armyworm 2022 - 06 - 29 发布 2022 - 07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208—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肥西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凤台县植保植 检站、宿州市植检植保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宿州市埇桥区 桃园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操海群、盛成旺、廖敏、蒋兴川、周建、李秀霞、李桂亭、黄超、黄勇、董永 成、蒋山、高全、肖金京、郑兆阳、吴向辉、马书芳、徐丽娜、陈浩梁、张前进、梅最英。 I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抗药性监测的化学药剂、监测点 的确定、监测方法、抗性水平的判断。 本文件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058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NY/T 2916 棉铃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NY/T 3539 叶螨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化学药剂 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和其它取得登记的化学药剂。 5 监测点的确定 设置原则 根据安徽省玉米种植分布和草地贪夜蛾入侵和发生分布特点,在长江以南、淮河以北、以及江淮之 间各个地区选择代表性玉米种植区进行设置。 设置数量 在长江以南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选取 1 个~2 个市县、江淮之间选取 2 个~3 个市县、淮河 2 以北草地贪夜蛾重点防治区选取 3 个~4 个市县,每个监测点面积不少于 0.5 hm 。 6 监测方法 监测时间 根据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监测时间为每年 5 月至 10 月。 1 DB34/T 4208—2022 试虫的采集和饲养 选取代表性玉米田 3 块~5 块,每块田采用“W”型五点取样,每个监测点采集草地贪夜蛾卵块 200 块以上,或采集幼虫、蛹 500 头以上,或利用诱虫灯诱集活成虫 200 头以上。采集的卵块孵化后,幼 虫生长至 3 龄初,可直接用于生物测定。其他虫态室内饲养至 F1 代,3 龄初幼虫用于生物测定。饲 养条件为(26±1)℃,相对湿度为 40%~70%,光周期L/D= 16h/8h,幼虫采用人工饲料饲养,人工饲 料的配方参见附录A所示,成虫饲喂 10% 蜂蜜水。 药剂的配制 6.3.1 母液配制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杀虫剂原药,用丙酮或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溶解,配制成母液。 6.3.2 饲料混毒法 使用同一溶剂稀释母液,配制系列浓度的工作液,再与人工饲料按照质量比 1:99 均匀混合,加入 药液量不少于 2 g。 6.3.3 点滴法 用同一溶剂将母液稀释为系列浓度的工作液,每个浓度药液量不少于2 mL。 6.3.4 浸叶法 将母液用 0.1% Triton-100 水溶液梯度稀释至工作液浓度,每个浓度药液量不少于 400 mL。 测定方法 6.4.1 方法的选择 根据防治药剂的作用特点和作用方式,选择饲料混毒法、点滴法和浸叶法等。 6.4.2 饲料混毒法 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3龄初幼虫作为试虫。在 12 孔培养板中加入适量混毒人工饲料,并接入 1 头试虫。12 头为一个重复,每个浓度重复 3 次;每个药剂设置 5 个~7 个浓度梯度。以添加相同溶 剂处理的饲料作为对照。处理后的试虫转移至(26±1)℃、相对湿度为 40%~70%、光周期L/D=16h/8h 的条件下饲养。 6.4.3 点滴法 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 3 龄初幼虫作为试虫。用微量点滴器将 0.2 μL 药液点滴在幼虫的胸部背 板,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处理。12 头试虫为一个重复,每个浓度重复 3 次,每个药剂设置 5 个~ 7 个浓度梯度。以点滴相同溶剂的试虫作为对照。处理后的试虫转移至 12 孔培养板饲养,每孔 1 头, 并加入适量人工饲料或新鲜玉米叶片,于(26±1)℃、相对湿度为 40%~70%、光周期L/D=16h/8h的 条件下饲养。 6.4.4 浸叶法 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 3 龄初幼虫作为试虫。采集未接触任何农药的新鲜玉米叶片,用打孔器打 成直径略小于 12 孔培养板孔径的叶碟,浸入待测药液中 10 s,取出置于吸水纸自然晾干,每孔放入 2 DB34/T 4208—2022 3 个叶碟,接入 1 头试虫。12 头试虫为一个重复,每个浓度重复 3 次,每个药剂设置 5 个~7 个 浓度梯度。以相同溶剂的 0.1% Triton-100 水溶液处理的叶碟饲喂组为对照。处理后的试虫转移至 (26±1)℃、相对湿度为 40%~70%、光周期L/D= 16h/8h的条件下饲养。 药剂处理后的检查时间 根据药剂发挥作用的快慢确定检查时间。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处理后 48 h 检查结果;乙 基多杀菌素处理后 72 h 检查结果;虱螨脲处理后 96 h 检查。试虫触碰无反应或不能协调运动,或处 理组草地贪夜蛾体长小于对照组体长一半以上,即判定为死亡。检查结果填于附录B中表B.1。 统计分析 利用SAS、SPSS、POLOplus等软件,采用浓度对数-机率值分析法,计算LC50值及其 95% 置信限、 斜率±标准误(b±SE)、卡方值和自由度,计算结果填于附录C中表C.1。 7 抗性水平的判断 抗性倍数的计算 参照 NY/T 2058、NY/T 2916 和 NY/T 3539 的规定,根据敏感品系的LC50值(S)和监测地区种群 的LC50值(T),按公式(1)计算监测地区种群的抗性倍数(RR),计算公式如下: T RR = S ··············································································· (1) 式中: RR —— 监测地区种群的抗性倍数; T —— 监测地区种群的LC50值; S —— 敏感品系的LC50值,部分杀虫剂的敏感品系的LC50值参见附录D。 抗性水平的评估 参照 NY/T 2058、NY/T 2916 和 NY/T 3539 的规定,抗性分级标准表如下表1: 表1 抗性水平的分级标准 抗性水平等级 抗性倍数RR 敏感性下降 1.0<RR≤5.0 低水平抗性 5.0<RR≤10.0 中等水平抗性 10.0<RR≤100.0 高水平抗性 RR>100.0 3 DB34/T 4208—2022 附 录 A (资料性) 草地贪夜蛾人工饲料配方 A.1 A 组份分别称取黄豆粉 100 g,麦麸 80 g,酵母粉 26 g,干酪素 8 g,抗坏血酸 8 g,加入蒸 馏水 500 mL 充分搅拌均匀。 A.2 B 组份称取琼脂 26 g,加入蒸馏水 400 mL,充分搅拌均匀。 A.3 C 组分分别称取氯化胆碱 1 g,山梨酸 2 g,肌醇 0.2 g,青霉素钠 0.1 g,尼泊金甲酯 2 g, 加入蒸馏水 100 mL 充分搅拌均匀。 A.4 将 B 组中的琼脂与蒸馏水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煮至沸腾,然后加入 A 组,继续煮至沸腾。 A.5 煮沸后冷却至 70℃~80℃,加入 C 组并搅拌均匀。 A.6 待冷却至 50℃~60℃,加入微量元素组合 4 mL,并搅拌均匀,微量元素组合见表。 表A.1 微量元素组合 重量 序号 微量元素 1 烟酰胺(Nicotianamine) 2086 2 泛酸钙(Calcium pantothenate) 2086 3 核黄素(Riboflavin) 1059 4 盐酸硫胺素(Thiamine hydrochloride) 524 5 盐酸吡哆醇(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524 6 叶酸(Folic acid) 524 7 生物素(Biotin) 51 8 钴胺素(Cobalamin,vitamin B12) 13 (mg) 注: 准确称取以上各组分,加入蒸馏水 160 mL,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匀,用移液枪吸取 4 mL 分装保存于 -20℃ 备 用。 A.7 将配制完成的饲料倒入 16.7cm×12.3cm×6cm 饲料盒中,待饲料冷却后盖上保鲜膜,置于 4℃ 冰 箱保存。 4 DB34/T 4208—2022 附 录 B (资料性) 草地贪夜蛾抗性监测实验记录表 见表B.1。 表B.1 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生物测定原始数据记录表 药剂名称: 测定时间: 测试地理种群: 测定记录人: 药剂剂量或浓度 (μg/头或mg/L) 重复组 处理的总虫数 处理后的死亡虫数 (头) (头) 1 CK 2 3 1 A1 2 3 1 A2 2 3 1 A3 2 3 1 A4 2 3 1 A5 2 3 1 A6 2 3 1 A7 2 3 5 DB34/T 4208—2022 附 录 C (资料性) 草地贪夜蛾抗性监测统计结果 见表C.1。 表C.1 草地贪夜蛾抗性监测统计结果 测定时间: 测定纪录人: 药剂 A B C D 6 种群 毒力回归线 LC50及95%置信限 (监测点) (y=a+bx) (μg/头或mg/L) 斜率±标准误 卡方值 (自由度) 抗性倍数 DB34/T 4208—2022 附 录 D (资料性) 草地贪夜蛾对部分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 见表D.1。 表D.1 草地贪夜蛾对部分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 LC50(95%置信区间) 药剂名称 斜率±标准误 测定方法 1.53±0.29 饲料混毒法 6.09±2.03 饲料混毒法 1.51±0.41 饲料混毒法 1.61±0.26 饲料混毒法 3

pdf文档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208-2022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1:00: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