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81.080
CSS Q 40
团 体 标 准
T/CSTM 00754 —20 23
耐火材料 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Refractory materials -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and chloride content -Ion
chromatography
2023-01-13发布 2023-04-13 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发布
C S T MhQÆSÑ^O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754-2023
1 前 言
本文件参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 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化 领域委员会( CSTM/FC04 )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 化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标准化 领域委员会( CSTM/FC04 )归口。
C S T MhQÆSÑ^O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754— 2023
2 耐火材料 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重要提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 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离子色谱仪测定耐火材料中氟和氯含量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和设备、试剂
和材料、样品、试验步骤、结果计算、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耐火材料中氟含量、氯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氟为 0.001%~4.0%,
氯为 0.001%~2.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513.2 不定形耐火材料 第2部分:取样
GB/T 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325 定形耐火制品验收抽样检验规则
GB/T 12806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容量瓶
GB/T 12808 实验室玻璃仪器 单标线吸量管
GB/T 17617 耐火原料抽样检验规则
GB/T 18930 耐火材料术语
JY/T 0575 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930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原理
试样在硫酸溶液中加热分解,氟、氯随水蒸气逸出被吸收液吸收,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以保留时间
定性,以校准曲线法定量。
5 仪器和设备
所有玻璃器皿使用前均需用 2 mol /l氢氧化钠溶液和水分别浸泡 4 h,然后用水冲洗 3次~5次,晾
C S T MhQÆSÑ^O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754-2023
3 干备用。所需 单标线容量瓶和 单标线吸量管应符合 GB/T 12806 和GB/T 12808 的规定。
5.1 尼龙滤膜: 0.22 μm;
5.2 注射器: 2.5 ml;
5.3 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 1 g;
5.4 离子色谱仪 :符合 JY/T 0575 ;
5.5 水蒸气蒸馏装置(见图 1)。
标引序号说明:
1——水蒸气发生器 (500 ml),符合要求的水;
2——安全管;
3——玻璃管;
4——橡皮塞;
5——安全阀;
6——温度计( 300 ℃);
7——三口圆底烧瓶( 250 ml),硫酸溶液( 6.1)和试料( 8.1);
8——玻璃弯接管;
9——直型冷凝管;
10——200 ml接收瓶,氢氧化钠溶液( 6.2);
11——加热装置。
图1 水蒸气蒸馏装置
6 试剂和材料
6.1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 优级纯,标准溶液也可选用市售有证溶液, 实验用水符合 GB/T 6682
—2008规定的二级水。
C S T MhQÆSÑ^O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754— 2023
4 6.2 硫酸( 2+1)。
6.3 氢氧化钠溶液 [c(NaOH)=0.2 mo l/l]:称取 8.0 g氢氧化钠溶于 1 000 ml 水中。
6.4 氟标准储备溶液 (含 F 1.00 mg/ ml):称取 2.2101 g预先在105 ℃~110 ℃下干燥 2 h的氟化钠 ,
以水溶解,移入 1 000 ml 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干燥的塑料瓶中储存。
6.5 氯标准储备溶液 (含 Cl 1.00 mg/ ml):称取 1.648 5预先在500 ℃~600 ℃下灼烧至恒 重的氯化钠,
以水溶解,移入 1 000 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入干燥的塑料瓶中储存。
6.6 氟-氯混合标准溶液 (含 F 100 μg/ml,Cl 100 μg/ml):用单标线吸量管 准确移取氟标准储备溶液
(6.4)和氯标准储备溶液 (6.5)各10.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转入干燥的
塑料瓶中储存。
7 样品
7.1 采样
按GB/T 10325 、GB/T 4513.2 或GB/T 17617 规定采集实验室样品。
7.2 制备
将实验室样品破碎至 6.7 mm以下,按四分法缩分至约100 g 。当合同另有取样约定或由于产品 形式
的限制,无法取得 ≥100 g的实验室样品时,可以例外。将缩分后的样品粉碎至 0.5 mm以下,继续缩分,
并加工成粒度小于 0.090 mm 的试样。 试样分析前应在 105 ℃~110 ℃烘干2 h, 置于干燥器中冷 却至室温。
8 试验步骤
8.1 试料
称取0.50 g 预干燥试 料(7.2),精确至 0.000 1 g。
8.2 测定次数
对同一预干燥试料,至少独立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
8.3 空白试验及验证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随同每一批试料,在相同条件下分析同类型标准样品做验证试验,标准样品的预干燥按 7.2规定进
行。
8.4 色谱工作条件
参见附录 A。
8.5 测定
8.5.1 按图1安装水蒸气 蒸馏装置( 5.5)。取适量水于 水蒸气发生器 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
移取 10 ml氢氧化钠溶液( 6.3)于 200 ml接收瓶中。
C S T MhQÆSÑ^Ou(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STM 00754-2023
5 8.5.2 将试料(8.1)置于 装有数粒玻璃珠的 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60 ml硫酸溶液( 6.2),分别调节
水蒸气发生器和三口圆底烧瓶 加热装置的功率,使三口圆底烧瓶中 的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至 160 ℃~
180 ℃。 当接收瓶中 蒸馏液的体积至125 ml左右时,取下接收瓶,将溶液转移至200 ml容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溶液经尼龙 滤膜(5.1)过滤 ,得到待测液。整个蒸馏过程 持续约15 min~20 min。
8.5.3 用注射器 (5.2)吸取待测液,注入离子色谱仪 (5.4)中,记录色谱图。根据氟和氯保留时间定
性,测量 待测液的峰面积 ,由校准曲线查得 待测液中氟或氯的浓度。试液中氟和氯的响应值应在校准曲
线范围之内,若浓度过高,应适当稀释。
8.6 校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准确移取 0、0.25 ml、0.50 ml、1.00 ml、2.00 ml、10.00 ml氟-氯混合标准溶液( 6.6),置于一
组1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按浓度从低到高用注射器 (5.2)依次进样,得 到上述各
浓度的色谱图。以氟和氯的浓度(μg/ 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 校准曲线。
9 结果计算
9.1 氟或氯的含量用质量分数
xw 计,按式( 1)计算:
%100106
0 1
mf V c cwx
------------------------------------ (1)
式中:
xw
——试料中氟或氯的质量分数;
1c
——由校准曲线查得 待测液中氟或氯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μg/ml);
0c
——由校准曲线查得 空白溶液中氟或氯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 μg/ml);
V
——待测液体积,单位为毫升( ml);
f
——试液稀释倍数;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 g)。
分析结果按 GB/T 8170 修约至三位小数 。若氟或氯的含量小 于0.1%时,表示至四位小数。
9.2 允许差
氟、氯的允许差见表1。
表1 允许差
含量范围 / % 各元素允许差a/ %
F Cl
≤0.1 0
T-CSTM 00754—2023 耐火材料 氟和氯含量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1-18 17:30: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