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30 CCS NAASS A0311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农 学 会 团体标准 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 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in Ningxia large -scale d dairy farm s (报批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2 - 11 - 12发布 2022 - 12 - 16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NAASS 026 —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 提出。 本文件由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学会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 督所、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兽药饲料监察所、宁夏农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 卫市动物疾控中心、吴忠市利通区疾控中心、石嘴山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贺兰县动物疾控中心、灵武 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优源润泽牧业有限公司、宁夏昊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宁夏优 牧源 农牧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许立华、王玲、李继东、赵洪喜、王桂琴、白丽娟、周海宁、李知新、陈东华、 李鑫、伏耀明、冯兴明、李永琴、马小静、熊新雪、杨建国、厉龙、周佳敏、田佳、朱继红、毛春春、 张宇、脱征军、温万、刘维华、虎雪姣、任宇佳、周吉清、杜爱杰、张立强、王瑞。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NAASS 026 —2022 1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的术语定义、预防性消毒、诊断、免 疫接种、生物安全防护和紧急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 57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断技术》 农业部农医发〔 2017〕25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 是指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 IBRV)引发的牛的 一种呈现多种临床表现的传染病。中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3.2 免疫接种 immunization 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4 预防性消毒 4.1 消毒时机 规模奶牛场应选用合适消毒剂,对圈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牛传染性 鼻气管炎的目的。 4.2 消毒剂选择 奶牛场推荐使用的消毒剂包括: 氢氧化钠 、漂白粉、次氯酸钠 、过氧乙酸 等。 4.3 消毒剂使用 严格按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来配制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严禁酸碱消毒液混合使 用。 4.4 消毒对象 包括运动场、产房、采食区、挤奶台、犊牛岛、饮水台等区域。 5 诊断 5.1 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NAASS 026 —2022 2 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发病率等环节,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流行病学调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感染牛,各种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均能感染发病。病牛和带毒牛 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可随鼻、眼、阴道分泌物排出病毒。本病主要通过空气、 飞沫、精液和接触传播, 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垂直传播。 5.2 现场诊断 5.2.1 呼吸道型 通常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牛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出血和溃疡。 5.2.2 脑炎型 在临床上以 6月龄以内的犊牛较为多发,病牛表现为共济失调,如圆周运动、乱 撞、痉挛、角弓反张等症状。 5.2.3 结膜炎型 可导致病牛出现单侧或两侧结膜炎,大量流泪,眼睑水肿,会引发角膜炎甚至角 膜溃疡。 5.2.4 生殖道型 可导致患病牛生产性能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繁殖力低下、流产、早产、产死胎 等。 5.3 血清学诊断 对未接种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奶牛养殖场,应采集 新生犊牛、育成牛、青年牛及成年奶牛血 清,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抗体 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即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 染牛。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普遍存在隐性感染现象,可采取发病初期和康复期双份血清,分别测定其抗 体,如康复期血清抗体较发病初期明显增高,提示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 5.4 包涵体检查 在发病的早期、中期,取病变部位的上皮组织(上呼吸道、眼结膜、角膜等组织),制备切片,检 查上皮细胞内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5.5 分离鉴定病毒 按 NY/T 541 规定,采集发热期患牛鼻眼分泌物、流产胎儿的脏器组织、流产母牛生殖道分泌物等 病料,经处理后接种 MDB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采用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技术鉴定病毒。 5.6 分子生物学诊断 按NY/T 541规定采样,按 NY/T 575 规定的方法诊断。 6 预防接种 6.1 免疫程序 根据规模奶牛场及牛群实际情况,对不同生长阶段牛只实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预防接种。推荐 免疫程序为: 60日龄首次免疫, 90日龄加强免疫; 10~13月龄间接种 1次;干奶圈转围产圈时接种 1次。 6.2 疫苗种类 疫苗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二联苗。牧场可 根据情况,从上述两种疫苗中选择一种用于接种。 6.3 接种剂量及途径 参照疫苗使用说明。 6.4 疫苗保存及使用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运输、保存、使用疫苗。 7 生物安全防护 7.1 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输入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NAASS 026 —2022 3 坚持自繁自养的饲养及管理原则,不从疫区引进牛只。从非疫区引进牛只时须严格检疫,防止引入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牛或带毒牛。 7.2 加强种畜及冻精检疫监管 对种畜、冻精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定期检疫,确保冻精质量安全,切断因冻精造成的传播途径。 7.3 定期检测及监测 根据奶牛场和周边疫情,定期采样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检疫与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免疫程序并制定防控措施,按 NY/T 575 规定执行。 8 紧急措施 8.1 隔离病牛 对确诊的病牛, 及时隔离饲养。 对首次出现本病的规模奶牛场, 应及时淘汰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牛。 8.2 紧急接种 对首次出现本病的规模奶牛场, 对健康及假定健康牛只采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或牛传染性鼻气 管炎-牛病毒性腹泻 /黏膜病二联苗进行计划外接种。 8.3 随时消毒 采用有效消毒剂对圈舍、道路、器具及患病牛只可能污染过的其他区域、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切 断传播途径。 8.4 无害化处理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导致患牛的死亡。病牛死亡后的尸体以及出现繁殖障碍的患牛排出的胎儿、胎 盘、死胎及胎衣等,应当按照农业部农医发〔 2017〕25号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 化处理, 或者委托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 理场所处理。 指定运载工具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应当及时清洗、 消毒。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1 页 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2 页 T-NAASS 026—2022 宁夏规模奶牛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0:1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