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ICS 11.220
B 41
T/CVMA 49-2020
种鸡场禽白血病、鸡白痢 净化要求
Requirement on avian leukosis and pullorum gallinarum eradication of
breeding chicken farm
2020-12-22发布 2020-12-22实施
中 国 兽 医 协 会 发布
中国兽医协会
CVM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VMA 49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
本文件由中国兽医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市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辛盛鹏、杨林、翟新验、张淼洁、王红宁、赵鹏、张安云、付雯、
张倩、刘林青、刘晓 冬、杜建、王慧强、刘玉良。
中国兽医协会
CVM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VMA 49 -2020
1 种鸡场禽白血病、鸡白痢 净化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种鸡场禽白血病、鸡白痢净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需要达到的净化指标及
抽样方案。
本文件适用于实施禽白血病、鸡白痢净化的种鸡场净化效果的评价及监督管理。 其它类
型鸡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 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6873 原种鸡群禽白血病净化检测规程
NY/T 536 鸡伤寒和鸡白痢诊断技术
NY/T 68 0 禽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NY/T 682 畜禽场场地设计技术规范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鸡场 breeding chick en farm
从事鸡的品种培育、选育、资源保护和生产经营种鸡及其遗传材料,并取得畜牧兽医行
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养鸡场。
3.2
动物疫病净化 animal disease eradication
动物疫病净化是指有计划地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特定动物 疫病,通过监测、检验检疫、
隔离、扑杀、销毁等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最终达到在该范围内动物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
状态的根除消灭疫病病 原的过程,目的是清除可传染的病原因子,从而达到并维持动物个体
和群体健康。
3.3
无害化处理 decont amina ted disposal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粪便等污物、病死和病害动物及其产品,以消灭所携带
病原体,从而消除危害的过程。
中国兽医协会
CVM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VMA 49 -2020
2 3.4
消毒 disinfection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消除或杀灭场所、饲料、饮水及畜禽体表和各种物品中的病
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处理过程。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 say
5 基本条件
5.1 人员管理
5.1.1 应建立净化工作团队,并有名单和责任分工等 证明材料 ,应有员工管理制度 。
5.1.2 全面负责疫病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
上职称,从事养禽业三年以上。
5.1.3 应有员工 疫病防治 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有员工培训考核记录。
5.1.4 养殖场从业人员应有健康证明。
5.1.5 本场专职兽医技术人员 至少 1名获得《执业 兽医师资格证书》 ,并有专职证明材料(如
社保或工资发放证明等) 。
5.2 结构布局
5.2.1 场区位置独立,与主要交通干道、居民生活区、 生活饮用水源地、 屠宰场、交易市场
隔离距离 要求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场区周 围应有围 墙、防风林、灌木、防疫沟或
其它物理屏障等隔离设施或措施。
5.2.2 养殖场应有防疫警示标语、警示标牌等防疫标志。
5.2.3 办公区、 生活区、 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无害化处理区应严格分开,界限分明;生产
区距离其它功能区 50 m以上或通过物理屏障有效隔离;场内净道与污道应分开 ,如存在部分
交叉,应有规定使用时间和消毒措施 。
5.2.4 应有独立的孵化厅,布局结构和人员的流动应符合生物 安全要求。
5.3 栏舍设置
5.3.1 鸡舍应为全封闭式。
5.3.2 鸡舍应有饮水消毒设施及可控的自动加药系 统,笼养方式养殖场应有自动清粪系统。
5.4 卫生环保
5.4.1 场区应无垃圾及杂物堆放 。
5.4.2 场区实行雨污分流,符合 NY/T 682 的要求。
5.4.3 应有固定的鸡粪贮存、堆放设施设备和场所,存放地点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 。
5.4.4 场区禁养其它动物,并应有防止其它动物进入场区的设施或措施 。
5.4.5 生产区应具备 防鸟、防鼠、防虫媒、防犬猫进入的设施或措施。
5.5 无害化处理
中国兽医协会
CVM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VMA 49 -2020
3 5.5.1 场区内应有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宜采用堆肥发酵方式对粪污进行
无害化处理,处理结果 应符合 NY/T 1168的要求。
5.5.2 应有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制度, 无害化处理 措施见《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
范》,应有完整的病死鸡无害化处理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
5.6 消毒管理
5.6.1 场区入口应设置车辆消毒池、覆盖全车的消毒设施以及人员消毒设施;有车辆及人员
出入场区消毒及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对车辆及人员出入和消毒情况进行记录。
5.6.2 生产区入口应设置人员消毒、淋浴 、更衣设施;有本场职工、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消
毒及管理制度,有出入登记制度,对人员出入和消毒情况进行记录。
5.6.3 每栋鸡舍入口应设置消毒设施, 应有执行良好记录 。
5.6.4 栋舍、生产区内部有定期消毒措施,有消毒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对栋舍、生产区内
部消毒情况进行记录。
5.6.5 应有消毒剂配液和管理 制度,有消毒液配制及更换记录。
5.6.6 应开展消毒效果评估,并有相关记录。
5.7 生产管理
5.7.1 应采用按区或按栋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5.7.2 应制定投入品(含饲料、兽药、生物制品) 使用管理制度,应有 投入品使用记录;应
将投入品 分类分开储藏,标识清晰。
5.7.3 生产记录应完整,有日产蛋、日死亡淘 汰、日饲料消耗、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
5.7.4 种蛋孵化管理应有良好的管理规范,记录完整。
5.7.5 应有健康巡查制度及记录。
5.8 防疫管理
5.8.1 应建立适合本场的 卫生防疫制度和 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5.8.2 应有独立兽医室,兽医室具备正常开展临床诊疗和采样设施,有兽医诊疗与用药记录。
5.8.3 病死动物剖检场所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有完整的病死动物剖检记录及剖检场所消毒记
录。
5.8.4 应有动物发病记录、阶段性疫病流行记录或定期鸡群健康状态分析总结。
5.8.5 应有免疫制度、计划、程序和 记录。
5.8.6 所用活疫苗应有外源病毒的检测证明(自检或委托第三方) 。
5.9 引种管理
5.9.1 应有引种管理制度和引种记录。
5.9.2 种源应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或符合 相关规定国外进口的种禽
或种蛋。
5.9.3 引种禽苗 /种蛋应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禽合格证、系谱证等证件。
5.9.4 引进种禽 /种蛋入场前应有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禽白血病、鸡白痢病原或感染抗
体抽样检测报告且结果均为阴性。
5.9.5 本场销售种禽 /种蛋应有 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禽白血病、鸡白痢 抽检记录 ,并附
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
5.10 监测净化
中国兽医协会
CVMA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VMA 49 -2020
4 5.10.1 应有禽白血病、鸡白痢年度(或更短周期)监测净化方案和监测报告。
5.10.2 应根据监测净化方案开展疫病净化, 育种核心群的检测记录能追 溯到种鸡及后备鸡群
的唯一性标识(如翅号、笼号、脚号等) 。
5.10.3 应有定期净化效果评估和分析报告(生产性能、每个世代的发病率等) 。
6 净化指标
6.1抽样方案
种鸡群随机抽样,应覆盖不同鸡群, 抽样数量按照公式( 1)计算,其中, CL=9 5 %,
最小预期流行率 =0.5 %。
n = [1
] ×( N -
) ……………… (1)
式中,
n —— 抽样数量
CL —— 置信水平
D —— 群体中预估的最小发病动物数,即: N×最小预期流行率
N —— 群体中的动物总数
6.2禽白血病
6.2.1 对场内种鸡群抽检, 在不同栋舍产蛋鸡群中随机采集
T-CVMA 49—2020 种鸡场禽白血病、鸡白痢净化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5 01:39: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