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49—2011 代替 DB34/T 349-2003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Sustainabl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ons on main pest of Carya cathayenensis Sarg 2011 - 12 - 16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1 - 16 实施 发 布 DB34/T 349—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349-2003。 本标准与 DB34/T 349-2003 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订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山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 ——修改完善了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花蕾蛆等有害生物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 ——改进了防治技术,突出各项生态调控措施; ——调整了使用药剂,重点强调生物农药的使用。 本标准中使用农药参照 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 用准则》、GB/T 19630.1《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NY/T 393-2000《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和 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推荐药械品种》而制订。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国市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提出单位:宁国市林业局、宁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志辉、龚广彬、储德传、余益胜、叶远银、王敏、詹权胜。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349-2003。 I DB34/T 349—2011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皖南山区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 2 2.1 主要有害生物危害症状 病害 2.1.1 山核桃溃疡病 危害症状:危害主干。 ——初期在树皮表面出现点状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以后扩大成长椭圆形,并有黑褐色粘液流出, 整个病斑呈水渍状。中央黑褐色,边缘浅褐色,无明显边缘; ——后期病斑中央下陷,有时纵裂,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染病树皮的韧皮部和内皮层腐烂坏死, 黑褐色腐烂部位有时可深达木质部 2~3 cm。 该病为多年生溃疡病,次年病斑在愈伤组织继续扩展,然后周围又形成新的愈伤组织,年复一年, 循环交替,一些病部形成明显的长椭圆形盘状同心环纹。 受病植株,叶小而黄,果实变小,结果量降低 15%~30%,空籽率增加 5%~12%;削弱树势, 导致结果树木枝条死亡、树木早衰甚至整株树木死亡。 2.1.2 山核桃枝枯病 危害症状:危害枝干。 病菌首先侵入顶梢幼嫩的枝条,逐渐向下蔓延至主干。受害枝条皮层颜色初期呈灰褐色,然后呈红 褐色,最后为深灰色。病枝上的叶片逐渐变黄脱落,在已死的枝条上形成许多小黑点。 2.1.3 山核桃干枯病 危害症状:危害主干或大枝,中、幼林危害严重。 发病初期病斑不明显,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表皮呈褐色,染病树皮及韧皮部和内皮腐烂坏 死,但病斑凹陷不明显,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枝条或整株死亡。 2.2 虫害 2.2.1 山核桃瘿蚊(花蕾蛆) 形态特征:成虫似小蚊子;幼虫似蛆,乳白色,体长 0.3~0.8 mm。 危害症状:雄花序受害后无法正常生长,受害部位弯曲、膨大、变色、枯死,雌花蕾受害部位膨肿, 变褐色、枯萎。被害后影响授粉,降低产量,危害严重的林分,花期如遇持续降雨可导致减产乃至绝收。 2.2.2 山核桃刻蚜 1 DB34/T 349—2011 危害症状:以成蚜和若蚜群聚在山核桃嫩枝、嫩芽、嫩梢和嫩叶上刺吸汁液危害,使嫩梢和芽萎缩, 雄花枯死,雌花无法形成,树势衰弱,严重影响当年和次年产量。 2.2.3 山核桃食叶性害虫 主要有油桐尺蠖、青胯白舟蛾、胡桃豹夜蛾、眼斑钩蛾、刺蛾类、叶甲类等。 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叶危害,爆发时可将大片山核桃树叶食尽,危害严重时,影响当年、第二乃至 第三年产量与质量。 2.2.4 山核桃天牛类 主要有云斑天牛、星天牛、皱绿桔天牛、桑天牛等,以成虫啃食嫩叶、新枝嫩皮,使新枝枯死,幼 虫蛀入木质部,使幼林主干折断,影响生长,被害严重时可降低产量甚至造成整株枯死。 危害症状:树干或枝条上可见成虫产卵刻槽,有幼虫蛀食孔和排粪孔,孔外有木屑及虫粪。 2.2.5 咖啡木蠹蛾 危害症状:以幼虫蛀食危害 1~3 年生枝条或幼林,被害枝条黄化,枯死或折断,不能正常结果, 即使结实也不能生长至成熟,该虫为影响山核桃产量的重要害虫。 2.2.6 山核桃红蜘蛛 危害症状:在叶正面危害,成螨、若螨刺吸汁液。主脉两侧吐丝结网,成螨在网下停息、产卵,危 害初期叶片失绿,随后变成苍白色,叶正面叶脉处有白粉状物,危害严重时形同火烧,叶片凋落。严重 影响当年及第二、第三年产量。 2.2.7 深褐拟叶螽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幼龄林。成虫将卵产在主干 1.5 米以下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造成危害,被害 林木输导组织破坏,主干疤痕累累,严重的可导致整株死亡。 有害动、植物 2.3 2.3.1 葛藤 危害症状:通过缠绕和覆盖林木,绞缢枝干、影响光照,造成树木无法制造和输送养分,严重影响 林木的正常生长,可导致中、幼龄林木死亡。 2.3.2 红腹松鼠 危害症状:从 3 月初至 7 月初,啮食树皮危害;7 月初开始啃食果实,造成落果,8 月下旬,红 腹松鼠活动频繁,8 月底至采收前危害最为严重。 近年来,红腹松鼠在山核桃产区的危害趋重,可造成孤立木、竹林或天然次生林林缘分布的山核桃 减产 85%~95%。 2.3.3 华南野兔 危害症状:在冬季和早春季节食物匮乏期,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对幼林造成一定危害。 2.4 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发生特点 见附录 A。 2 DB34/T 349—2011 3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3.1 休眠期(11—3 月)防治 3.1.1 重点防治对象 山核桃瘿蚊﹙花蕾蛆﹚、咖啡木蠹蛾、深褐拟叶螽、山核桃刻蚜﹑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干枯病、 山核桃食叶性害虫﹙主要包括:油桐尺蠖﹑青胯白舟蛾﹑胡桃豹夜蛾﹑刺蛾类等、眼斑钩蛾﹚、山核桃 枝枯病、山核桃蚧虫(主要种类有:桑白盾蚧、枣大球蚧等)。 3.1.2 主要防治措施 3.1.2.1 生态防治措施 3.1.2.1.1 人工措施 ——彻底清扫落叶、落果和杂草,剪除病枯枝﹙山核桃枝枯病、干枯病、咖啡木蠹蛾、山核桃刻蚜、 山核桃蚧虫等所致﹚, 集中烧毁或深埋; ——所剪直径大于 3 cm 病枯枝,伤口最好使用波尔多浆、树宝、接蜡或环烷酸铜作保护处理; ——使用利刀纵切深褐拟叶螽在树干上所产越冬卵。 3.1.2.1.2 垦复 。 。 坡度小于 15 的山场,封冻前将距主干 50~100 cm 范围内土壤深翻 20~30 cm,坡度大于 25 的 山场,不应翻垦。 3.1.2.1.3 种草植灌 3 月下旬,林间因地制宜种植紫穗槐、白三叶、百喜草、紫云英等水土保持草种或灌木,保持水土, 提高地力,同时兼作绿肥。 3.1.2.1.4 增施有机肥 各类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的林分,应增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3.1.2.2 化学﹑生物防治措施 3.1.2.2.1 山核桃溃疡病 ——3 月初,小病斑彻底刮除病斑后涂药防治,所刮除病斑成梭型,边缘要齐,宽度比原病斑宽出 1 cm,深达健康木质部,所刮病皮带出园外烧毁; ——病斑较大时,不应彻底刮除病皮,可纵向刻道,深至木质部,后涂药防治; ——刮治或刻道后,推荐使用 0.15%四霉素水剂 30~50 倍液、27% 908 三十倍液,也可以使用 10%苯醚甲环唑 1500~2000 倍液等具有铲除作用的化学农药树干喷雾防治。 树干 2 米以下全部喷雾,病斑处重点喷雾。发生严重的林分于 3 月中旬进行第二次预防。 3.1.2.2.2 山核桃干枯病 3 月初,在病部纵向刻道,深至木质部后,主干喷雾预防,防治药剂参照溃疡病防治。 3.1.2.2.3 山核桃枝枯病 3 DB34/T 349—2011 发生严重的林分应在 3 月初至 3 月中旬采取全株喷雾预防,防治药剂参照溃疡病防治。 3.1.2.2.4 山核桃瘿蚊﹙花蕾蛆﹚ 2 2 ——3 月中旬,每 667m 根据发生程度,使用使用 75%灭蝇胺(每 667m 20 g,拌毒土 25 kg 左 右)或使用 5%苦参碱颗粒剂 1 kg、0.5%苦参碱水剂 500~1000 ml(拌毒土 25 kg 左右), 或 3%辛硫磷颗粒剂 2~4 kg,均匀撒施后浅翻,兼治油桐尺蠖等食叶性害虫; ——3 月下旬林间地表 25%辛硫磷微胶囊剂(或 40%乳油)等进行喷雾防治。 3.1.2.2.5 山核桃蚧虫和红蜘蛛危害严重的林分 山核桃萌动前使用融杀蚧螨 200 倍液或 30 倍晶体石硫合剂喷雾预防,兼治枝枯病。蚧虫危害严 重林分,可以使用 3%苯氧威(蚧虫专杀型)800~1000 倍液防治。 禁用杀扑磷等以及其各类复配剂防治蚧虫。 3.1.2.2.6 华南野兔 幼林基部涂刷生物驱避剂。 3.2 花期前后﹙4—5 月份﹚防治 3.2.1 重点防治对象 山核桃溃疡病﹑山核桃干枯病、山核桃枝枯病﹑山核桃刻蚜﹑山核桃瘿蚊﹑山核桃蚧虫﹑油桐尺 蠖、青胯白舟蛾﹑天牛类、白蚁类、葛藤。 3.2.2 主要防治措施 3.2.2.1 生态防治措施 3.2.2.1.1 人工措施 ——4 月上、中旬,人工刮除蚧虫; ——5 月间注意观察林木主干,发现新鲜刻槽,用木锤击伤痕及其周围,杀死虫卵和初孵幼虫,人 工杀灭疖蝙蛾幼虫; ——对于天牛发生区内尚未受害林木,主干基部于 5 月间用硫磺粉﹑石灰﹑水按 1:20:30 的比 例涂刷主干,以防止云斑天牛、橙斑白条天牛、星天牛等产卵; ——及时挖出因根腐病致死植株。 3.2.2.1.2 物理防治 2 4 月下旬开始,每 1~2 hm 可设置一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天牛类成虫、有翅型白蚁类、疖蝙蛾以 及青胯白舟蛾、油桐尺蠖等食叶性害虫成虫。 3.2.2.1.3 种植诱饵木 桑天牛危害严重的中、幼林分,林分周围适当种植桑树或构树作为诱饵木进行诱集。 3.2.2.2 化学﹑生物防治措施 3.2.2.2.1 山核桃溃疡病 ——4 月初开始,重点防治新病斑,及时发现并尽量彻底刮除,同时树干 2 米以下进行喷

pdf文档 DB34-T 349-2011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49-2011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49-2011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49-2011 山核桃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39: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