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16 备案号:33028-2012 湖 北 DB42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asterolecanium castaneae russell for the supplementary forest quarantine pest in Hubei province 2012 - 01 - 06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3 - 06 实施 发 布 DB42/T 787—2012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检疫……………………………………………………………………………………………………2 4.1 调查范围…………………………………………………………………………………………………2 4.2 调查方法…………………………………………………………………………………………………2 5 调运检疫……………………………………………………………………………………………………3 5.1 抽样比例…………………………………………………………………………………………………3 5.2 现场检查…………………………………………………………………………………………………3 6 检疫检验……………………………………………………………………………………………………3 6.1 玻片标本制作……………………………………………………………………………………………3 6.2 形态鉴定…………………………………………………………………………………………………4 7 7.1 检疫处理……………………………………………………………………………………………………4 销毁处理…………………………………………………………………………………………………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栗链蚧…………………………………………………………………………………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栗链蚧防治方法………………………………………………………………………7 I DB42/T 787—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丽、陶惠萍、曾祥福、闵水发、张伟、欧阳金华、黄贤斌、吕晓君、赵青、 冯春莲、喻卫国、王成伟、赵飞、陈亮。 II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检疫、调运 检疫、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的检疫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栗链蚧 asterolecanium castaneae russell 栗链蚧属半翅目(Homoptera)链蚧科(Asterolecaniidae)。 栗链蚧有关资料见附录A。 3.2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ine 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受感染的特定有害 生物及其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有害生物人为传播、扩散,或确保对其根除等方面的活 动。 3.3 检疫性有害生物 quarantine pests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和生态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 得到官方进行防治的有害生物。 [GB/T 21760-2008,定义2.19] 3.4 产地检疫 quarantine of producing area 1 DB42/T 787—2012 产地检疫系指由国内调运、邮寄或出口的应施检疫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在原产地进行的检疫调查、 除害处理,并出具检疫结果的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出的措施。产地检疫多在林业 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害期间实施。 3.5 调运检疫 quarantine on transfer 指植物及其产品在调出原产地之前、运输途中、到达新的区域(种植)或使用地点之后,根据国家 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植物检疫法规,由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对应检疫的植物及其产品所采取的严格检疫 工作处理措施。 3.6 检疫检验 quarantine and inspection 指对应施检疫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直观的肉眼查看或仪器检查的程序,主要是确定该批货物是 否符合林业植物检疫法规程序,是否带有国家、地方政府公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以及贸易合同检疫条款 中规定的应检生物。 3.7 检疫处理 quarantine treatment 指达到国家法律法规指定的目的,杀灭、去除植物及其产品所携带的危险性病虫或使其丧失繁殖力 的程序。 4 产地检疫 4.1 调查范围 凡有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茅 栗(Castanea seguinii Dode)、栗属(Castanea Mill. )、栎类(Quercus spp.)等植物的种苗繁 育基地、场圃和林地。 4.2 4.2.1 调查方法 标准地设置 2 按林分面积设置标准地:每33hm 设1块,每块标准地面积为45m×45m。 标准地内的林木应首先目测,疑似危害状再逐株进行危害程度分级调查,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按LY/T 1681—2006的规定执行。 4.2.2 调查方法 调查寄主植物主干、侧枝有无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叶片是否出现淡黄色斑点和早期落叶现象。当 年生新枝条是否出现表皮皱缩干裂,秋后枯死等受害现象。 4.2.3 2 调查时间 DB42/T 787—2012 5月上、中旬和7月中旬在疫情发生区或毗邻地区,在树高0.5m~1.5m处剖去老皮,用粘虫胶(凡土 林)涂宽1cm胶环,隔日检查是否有初孵若虫。同时在样树上选择2个~4个调查枝干,逐日检查是否有 固定若虫出现。 5 调运检疫 5.1 抽样比例 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条按一批货物总件数的5%抽取,少于100株的全部抽取。 5.2 现场检查 5.2.1 寄主植物的检查 观察寄主植物是否出现以下现象:干部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当年生新梢被害后,表皮开裂,干枯 死亡;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早期脱落。 检查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枝干部的树皮上是否有蚧壳虫成虫、若虫、蛹、卵。 5.2.2 运载工具的检查 检查运载工具是否残留有苗木(含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树皮、枝条碎片,并带有上述虫态。 对现场检查有怀疑的,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带回室内作进一步鉴定。 6 检疫检验 6.1 玻片标本制作 蚧虫一般以雌成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由于其虫体较小,形态结构又细微,要正确识别种类,必须 经过制片手续,才能在显微镜下作仔细的观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6.1.1 固定 采集后的虫体要立即投入70%的酒精中固定2h以上,以使其形态结构不致因死亡而发生变化。 6.1.2 透明 将固定后的虫体移入10%~20%的氢氧化钾(钠)液内,加热lOmin以上至虫体内含物溶化,或浸泡 在氢氧化钾(钠)液内12h以上使虫体内含物溶化。用刀片在虫体的上侧面开一切口或用解剖针在虫体头 胸部刺一小孔,用小号毛笔或解剖环轻轻挤压虫体,清除内含物。然后将虫体移到清水浸洗1h,换水8 次~10次,清除氢氧化钾(钠)碱液和残余内含物。操作时小心不要弄破臀板。 6.1.3 染色 采用品红染色液染色,染色时间视虫体皮层厚薄而定。染色程度以虫体着色为宜。品红染色液的配 制:品红1g溶于96%酒精10ml,加冰醋酸5ml(或80%石炭酸溶液),再加蒸馏水100ml。 6.1.4 脱水 把经染色后的虫体移入70%的酒精lOmin;后移入90%的酒精中,用小毛笔或解剖环轻轻挤压虫体, 继续清除虫体内残余物,使虫体完全清洁;再把虫体移入无水酒精中2min~5min(操作熟练者此时可用 3 DB42/T 787—2012 弯曲解剖针或小刀沿虫体边缘划开,将虫体分为背腹两面);最后将虫体移入二甲苯中2min~5min,虫 体即可完全脱水并进一步透明。 6.1.5 封片 将脱水后的虫体移到载玻片上,加1滴丁香油,用小毛笔整理虫体姿态,用吸水纸吸净丁香油。待 虫体的位置固定后,再加1滴稀树脂,用盖玻片封盖,放进50℃温箱烘干。 6.2 形态鉴定 按附录A描述进行鉴定,确定是否为栗链蚧。 7 检疫处理 7.1 销毁处理 发现带虫苗木,及时销毁。 4 DB42/T 787—201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栗链蚧 A.1 分布 云南、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河北等省及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大悟)、 荆门市(钟祥市、京山县)、荆州市(公安县)、鄂州市(大冶市)、恩施州(巴东县)、黄冈市(罗 田、麻城)、武汉市。 A.2 寄主植物 主要危害板栗 Castanea mollissima、锥栗 Castanea henryi、 茅栗 Castanea seguinii、栎属 Quercus L.等壳斗科植物,以板栗受害最重。 A.3 危害状况 栗链蚧是板栗的重要害虫。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树干、枝条、叶片上吸食汁液。叶片受害后,产生退 2 2 色斑点,影响光合作用,该虫在嫁接的板栗上虫口密度高,约 9~12 头/cm (越冬代),平均 7 头/cm 。 被害栗树远看枝干上有芝麻大小的黄色小亮点,枝干表皮下陷皱缩、凹凸不平,新枝表面皱缩开裂,秋 后干枯而死,叶片呈淡黄色班点,导致早期落叶。整株产量下降或空苞无果,果实品质下降

pdf文档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787-2012 湖北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栗链蚧检疫技术规程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37:3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