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现代化生态灌区的建设原则、建设目标、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 体制建设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类灌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4968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GB/T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T427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现代化生态灌区modern ecological irrigation area 用先进科技技术和设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和灌排系统配套,以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完善灌区管 理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灌排设施完善、管理智能高效、人与自然和谐的灌区 3.2 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farmland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 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3.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highefficientwater-savingirrigation 依靠工程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输水、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工 程,通常包括喷灌、滴灌和低压管灌等。 3. 4 灌区信息化 information of irrigation area 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运用于灌区工程设施的控制、运行和管理的过程。 3. 5 灌区信息化建设 irrigation area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在数字灌区建立的基础框架上,通过物联网将现实灌区与数字灌区进行有效融合,包括灌区 供水远程控制、闸门远程启闭、用水量自动采集和图像实时监控等多个功能,从而感知、整合、 3 分析灌区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对农业、工业、生态、生活等用水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 应。 4建设原则及目标 4.1建设原则 4.1.1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以绿色发展为前提,在有限的水资源配给下,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行为发生。 4.1.2夯实基础,保障安全 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恢复和增强灌区设计指标,为保证灌区安全正常运行、节水措施落实以 及推广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4.1.3数智引领,智能应用 以数字化感知、自动化控制为主导,实现对雨情、情、水情、工情的实时采集,实现对水 闻、干渠直开口的自动化控制,通过数字李生,对灌区供用水生产提供智能服务 4.1.4体制创新,服务升级 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立灌区现代管理制度和良性运行机制, 通过精准灌溉、精准计量、精细管理,全面提升灌区管理与服务水平。 4.1.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分析灌区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目标、布局、标准、任务,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灌区自身建设能力,分阶段实施。 4.2建设目标 4.2.1生态建设 山、水、田、林、路、湖、沙综合规划,旱、涝、洪、渍、盐、碱系统治理,灌区不发生水 土流失,用水结构合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幅提升,基本遇制土壤盐渍化,湖泊湿地面积稳 中有升,工程管理范围宜绿化区域绿化程度高,水污染治理基本完成,地下水超采完全杜绝,作 物种植结构合理,缺水地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达到较高水平。 4.2.2工程建设 4 灌区工程管护范围确权划界工作全面完成,防灾减灾体系完善,灌溉输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通 畅,渠(沟)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基本完好,各级计量设施基本齐全,工程巡查道路基本硬化,农 业灌溉保证率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 4.2.3信息化建设 灌区水情、工情、情、气象信息通道畅通,信息化程度较高,控制性水闸自动化改造基本 完成,配水口测控一体改造大部分完成,灌区通讯网络基本消盲,建立了地理空间数据底板和数 字李生平台,灌区水管业务信息化管理覆盖率大幅提升。 4.2.4体制建设 水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人员机构设置合理,经费保障明确。农业水价综合水价改革推 进顺利,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水价、水费满足运行管理需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河湖长制 改革基本完成,灌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5生态建设 5.1水资源优化配置 5.1.1以灌区取用水总量指标为控制,以水定需、以水定产、以水定地、量水而行、因地制宣 强化需水管理,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程度。农业用水量与总用水量占比控制在80%以下,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5.1.2坚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兼顾,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统筹配置地表水、地下水和 再生水等水源。 5.1.3在满足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灌区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下,合理确定灌区用地和灌区发展范围。新开发土地全部实行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1.4积极推行节水型农业布局和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缺水地区高效节水面积占比, 平原区达到60%以上,山区达到70%以上。 5.2土壤盐渍化治理 5.2.1结合冲洗脱盐方式降低耕层土壤的含盐量,冲洗改良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排水条件, 土壤盐渍化治理率达到90%以上。 5.2.2在盐荒地地区,宜采用种稻改碱等措施,加速土壤脱盐,达到盐碱地改良效果。 5.2.3对物理性很差的重盐碱地,宜通过铺沙疏松土壤,防止地表板结,提高地温、减少蒸发、 抑制表土返盐,保防盐。 5.2.4灌区盐碱地改良宜结合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进行。 5.3湖泊湿地保护 5

.pdf文档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指南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指南 第 1 页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指南 第 2 页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指南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11-23 01:59:2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