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220 B 41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712—2017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诊断技术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beak atrophy and dwarfism syndrome in ducks 2017 - 12 - 25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25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诊断技术 DB35/T 1712—2017 * 2017 年 12 月第一版 2017 年 12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712—2017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疫病概述 .......................................................................... 1 3 临床诊断 .......................................................................... 1 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诊断 .................................. 2 5 结果判定 .......................................................................... 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相关试剂的配制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电泳结果 ........................................................ 6 I DB35/T 171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江西省萍乡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瑜、万春和、傅秋玲、施少华、黄勇、傅光华、程龙飞、张体银、刘荣昌、 陈翠腾、陈红梅、陈珍、朱春华。 II DB35/T 1712—2017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诊断技术涉及的临床诊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诊断和结果判定的操作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鸭(包括番鸭、半番鸭、北京鸭、樱桃谷北京鸭等)短喙侏儒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实 验室诊断。 2 疫病概述 自2009年以来,我国华东地区部分番鸭、半番鸭和樱桃谷北京鸭发生以喙变短、舌头外露、个别死 亡、耐过鸭出现生长障碍(即侏儒)、残次鸭比例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疫病,俗称鸭“短喙症”、“大 舌头病”,各日龄鸭均有发生,主要剖检病变为腿或翅骨折、胸腺出血和部分成年鸭卵巢萎缩,目前统 称为鸭短喙侏儒综合征(beak atrophy and dwarfism syndrome,BADS)。 经研究确定该病病原随发病地区和发病鸭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引起闽、浙、苏等省番鸭、半番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病原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ovel Muscovy duck parvovirus,N-MDPV);而引起 鲁、苏、闽等省樱桃谷北京鸭、北京鸭、半番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病原为新型鹅细小病毒(novel goose parvovirus,N-GPV),且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有别于原经典的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细小 病毒(GPV)所致的临床表现。 3 3.1 临床诊断 临床症状 当鸭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情形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 a) 短喙; b) 生长不良,表现矮小、侏儒; c) 舌头外露; d) 行走异常。 3.2 剖检病变 当鸭出现以下部分或全部剖检病变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 a) 胸腺出血; b) 腿或翅骨折; c) 部分鸭胸腺或卵巢萎缩。 3.3 初步诊断 当鸭出现3.1的临床症状之一或3.2中剖检病变之一时,可做出初步诊断;需确诊,应进行实验室进 一步诊断。 1 DB35/T 1712—2017 4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诊断 4.1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可疑病鸭的胸腺、肝脏或(和)卵巢,尽快冷藏。将采集的组织剪碎处理后,按体积比1:3 的比例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见附录A中A.1的规定)制成组织匀浆液,反复冻融3次,经8 000 r/min 离心20 min后取上清液分装冻存备用。 4.2 实验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a) PCR 仪; b)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 c) 微量移液器; d) 组织匀浆器; e) 电泳仪; f) 电泳槽; g) 紫外凝胶成像系统。 4.3 实验试剂 主要试剂包括: a) 10%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b) 蛋白酶 K(10 mg/mL); c) 异丙醇; d) Tris·饱和酚; e) 酚-三氯甲烷-异戊醇(25:24:1); f) 乙酸钠(3 mol/L,pH5.4); g) 无水乙醇; h) 75%乙醇; i) 核糖核酸酶(RNAse A,10 mg/mL); j) 灭菌双蒸水。 4.4 引物 根据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和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基因组编码区的非结构蛋白NS基因 保守区设计一对病毒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F :5’-CAATGGGCTTTTACCAATATGC-3′和下游引物R :5′ATTTTTCCCTCCTCCCACCA-3′)。以灭菌双蒸水将引物均稀释至终浓度20 μM,分装冻存备用。 4.5 核酸提取 按下列步骤提取核酸: a) 取 420 μL 组织匀浆液和 30 μL 核糖核酸酶加入 1.5 mL 灭菌离心管混匀后,室温作用 20 min; b) 取 40 μL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和 10 μL 蛋白酶 K 溶液,56 ℃水浴 2 h; c) 加入等量的 Tris·饱和酚,反复颠倒充分混匀,12 000 r/min 离心 5 min ,小心吸取上层水 相于另一 1.5 mL 灭菌离心管中; 2 DB35/T 1712—2017 d) 加入等量的酚-三氯甲烷-异戊醇(25:24:1),颠倒充分混匀,12 000 r/min 离心 5 min ,小 心吸取上层水相于另一 1.5 mL 灭菌离心管中; e) 加入 1/10 体积的乙酸钠、2 倍体积冰冻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后,-20 ℃放置 2 h。12 000 r/min 离心 15 min,弃去乙醇。加入 600 μL 75 %冰冻预冷的乙醇清洗 2 次,倒置于吸水纸上 5 min, 室温晾干。加入 20 μL 灭菌双蒸水溶解沉淀,-20 ℃放置备用。 也可采用市售商品化的等效核酸DNA提取试剂盒,并按其说明书操作。 4.6 对照 以灭活的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和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提取的核酸为阳性对照,以灭 活的其他鸭源病毒提取的核酸为阴性对照,以灭菌双蒸水为空白对照。 4.7 PCR 扩增 PCR反应体系为50 μL,每个反应管的反应液配置为:依次加入5 μL 10×PCR缓冲液,上下游引物 各1 μL,4 μL dNTP Mixture,1 μL提取的核酸DNA,37.5 μL灭菌双蒸水,0.5 μL Taq聚合酶。2000 r/min 离心15 s,使反应混合液都沉降到PCR管底。 将上述反应混合液按照以下步骤进行PCR扩增,94 ℃预变性5 min; 循环参数为94 ℃变性50 s、 55 ℃退火30 s、72 ℃延伸35 s,循环35次; 72 ℃延伸7 min结束。 也可采用市售商品化的等效PCR检测试剂盒,并按其说明书操作。 4.8 酶切 PCR扩增反应结束后,分别取20 μL PCR产物、3 μL 10×H缓冲液、5 μL灭菌双蒸水和2 μL EcoRⅠ 酶混匀,2000 r/min离心15 s使混合液沉至管底,37 ℃水浴60 min。 也可采用市售商品化的等效快速EcoRⅠ内切酶,并按其说明书操作。 4.9 酶切产物电泳 按4.8操作反应结束后,分别取5 μL 酶切产物与0.5 μL10×加样缓冲液混合,加入到1.0%琼脂糖凝 胶(见附录A中A.7的规定)样品孔中,以5 μL DNA分子量标准(DL2000 DNA Marker)作为电泳条带大 小对照,经5 V/cm的电压电泳30 min后,以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进行观察。 5 结果判定 5.1 新型鹅细小病毒阳性对照酶切产物电泳仅出现对应大小(641 bp)条带(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1 泳道),新型番鸭细小病毒阳性对照酶切产物电泳出现两个对应大小(463 bp 和 178 bp)的条带(参 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2 泳道),且阴性对照无此电泳条带(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3 泳道)时,判定检 测试验成立;否则,判定检测试验不成立,不能进行下面的判定。 5.2 酶切产物电泳仅出现对应大小(641 bp)条带(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4 泳道),判定为新型鹅 细小病毒核酸阳性;否则判定为新型鹅细小病毒核酸阴性(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7 泳道)。 5.3 酶切产物电泳出现两个对应大小(463 bp 和 178 bp)条带(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5 泳道),判 定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阳性;否则判定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核酸阴性(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7 泳道)。 5.4 酶切产物电泳出现三个对应大小(641 bp、463 bp 和 178 bp)条带(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6 泳道),判定为新型鹅细小病毒和新型番鸭细小病毒共感染核酸阳性;否则判定为新型鹅细小病毒和新 型番鸭细小病毒共感染核酸阴性(参见附录 B 中图 B.1 第 7 泳道)。 3 DB35/T 1712—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相关试剂的配制 A.1 0.01M 磷酸盐缓冲液(PBS) NaCl 8.0 g KCl
DB35-T 1712-2017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诊断技术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3:44:2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