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中华 人民共和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111458574.X (22)申请日 2021.12.01 (71)申请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 102号 (72)发明人 朱君 石云峰 陈超 刘团团  李婷 谢添 邓安嫦 张艾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11311 代理人 田明 赵江琳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17/18(2006.01) G06Q 10/06(2012.01) G06F 119/08(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 算方法, 通过将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岩土介质中 的吸附等 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之间构成的面积, 定 义为“吸附滞后面积S ”, 采用“吸附滞后面积S ”量 化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岩土介质中吸附可逆性, 用于判断核素吸附可逆性的大小。 另外, 核素的 吸附量是可逆吸附量与不可逆吸附量的总和, 用 该方法可以分别求解可逆吸附量、 不可逆吸附 量, 为精准科学地评估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 中的归趋 行为奠定基础, 对放射性污染场地治理 修复具有重大意 义。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4386233 A 2022.04.22 CN 114386233 A 1.一种放 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通过将制备的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 品处理至吸 附平衡状态, 对所述吸附平衡状态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进行固液分 离, 固液分离后得到的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记为Ce1, 根据所述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Ce1与所 述初始浓度C0数据得到所述岩土介质样品的单位吸附量qe1数据, 再根据得到的多组不同初 始浓度所述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Ce1与所述岩土介质样品的单位吸附量qe1数据, 进行数据 拟合得到所述 放射性核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S2、 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岩土介质重新加入地下水, 处理至解吸平衡状态, 对所述解吸 平衡状态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进行固液分离, 重复该步骤若干次, 最 后1次解吸样品溶液平衡浓度记为Ce2, 所述岩土介质剩余单位吸附量记为qe2, 进行数据拟 合得到所述 放射性核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解吸等温线; S3、 根据所述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吸附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 利用图 解法求解“吸附滞后面积S ”, 并据此计算可逆吸附量、 不可逆吸附量。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1 中制备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 样品之前, 对试验容器进行酸 处理以降低容器壁对核素的吸附作用。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 制备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 样品之前, 测定现场岩土介质的 粒径分布, 试验所用的岩土介质采用粒径谱配制而成, 保持与现场条件一致, 增加计算结果 的代表性。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 性核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采用恒温振荡的方式达 到吸附平衡 状态与解吸平衡 状态。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连续两次 核素浓度测量结果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时, 判定 达到吸附平衡 状态与解吸平衡 状态。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对达到吸 附平衡与解吸平衡状态的放射性核 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进 行固液分离时, 根据所 述岩土介质样品的最小粒径确定 离心机转速 。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不 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 用特定的酸溶液和/或碱溶液调节pH 值。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步骤S1 中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岩土介质样品的重量记为g1, 步 骤S3中计算可逆吸附量、 不可逆吸附量方法为, 所述吸附阶段(Ce1, qe1)与解吸阶段(Ce2, qe2)两点连线与纵坐标的交点记为(Ce3, qe3), 不可逆吸量qe3×g1, 可逆吸附量为(qe1‑qe3) ×g1。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386233 A 2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辐射防护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放 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吸附作用是放射性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中的主要界面过程, 是可逆吸附量与 不可逆吸 附量的总和。 固相介质中的可逆吸 附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解吸释放出来, 对评 估核素的迁移范围、 浓度分布和生物有效性十分重要; 不可逆吸 附量是长期滞留在固相介 质中的部 分, 是突破污染场地修复深度洗脱与分离技术的关键。 目前, 热力学和动力学仍是 研究核素环境归趋行为的主要手段, 用一个或者几个代表性的关键迁移 参数综合反映核 素 的吸附过程, 传统概念认为在热力学条件下, 平衡参数具有 热力学常数性质, 随着 研究的深 入, 发现固相介质表面的吸 附密度并非热力学状态函数而对应唯一的吸 附平衡常数, 而是 受可逆性、 动力学等反应过程的影响。 [0003]因此, 为了精准合理地评估核素在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中的归趋行为, 需要考虑在 放射性核素迁移过程的吸附可逆性, 即核素 可逆吸附量与不可逆吸附量的相互作用关系。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 计算方法, 通过将核 素在土壤及地下水岩土介质中的吸附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之 间构成的 面积, 定义 为“吸附滞后面积S ”, 根据其面积大小定量计算吸附体系的可逆性。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 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 通过将制备的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处理 至吸附平衡状态, 对 所述吸附平衡状态的放射性核 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进 行固液 分离, 固液 分离后得到的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记为Ce1, 根据所述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Ce1与 所述初始浓度C0数据得到所述岩土介质样品的单位吸附量qe1数据, 再根据得到的多组不同 初始浓度所述样品溶液的平衡浓度Ce1与所述岩土介质样品的单位吸附量qe1数据, 进行数 据拟合得到所述 放射性核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吸附等温线; [0007]S2、 将固液分离后得到的岩土介质重新加入地下水, 处理至解吸平衡状态, 对所述 解吸平衡状态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进行固液分离, 重复该步骤若干 次, 最后1次解吸样品溶液平衡浓度记为Ce2, 所述岩土介质剩余单位吸附量记为qe2, 进行数 据拟合得到所述 放射性核素‑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解吸等温线; [0008]S3、 根据所述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的吸附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 利 用图解法求 解“吸附滞后面积S ”, 并据此计算可逆吸附量、 不可逆吸附量。 [0009]进一步, 在步骤S1中制备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 品之前, 对试验容器进行酸处 理以降低容器壁对核素的吸附作用。 [0010]进一步, 步骤S1中制备不同初始浓度C0的放射性核素 ‑地下水‑岩土介质体系样品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14386233 A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第 1 页 专利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第 2 页 专利 一种放射性核素吸附可逆性计算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5:03:0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