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16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17 - 12 - 06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3 - 06 实施 发 布 DB41/T 1500—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彦、刘一、彭红、樊华、何丽霞、史晓光、李卫华。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朝阳、王江蓉、郭华、李晓青、许明明、赵利民、彭昕华。 I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 25415 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 JB/T 9781 喷雾机(器) 喷射部件 NY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650 喷雾机(器) 作业质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33 农用航空器喷施技术作业规程 NY/T 1856 农区鼠害控制技术规范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97 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 通则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DB 41/T 1268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侵害植株各部位,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良、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的病虫草 鼠。主要病虫草鼠名录参见附录A。 3.2 综合防治 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合理 应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其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 允许水平之下。 4 防治原则 4.1 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减药控害”的原则,以植物检疫和健康栽培为基础,安 全合理使用种子包衣、药剂喷雾、天敌释放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各类有害生物危害损失,保障小麦生 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4.2 药剂防治遵循对症适时适量用药、精准对靶施药和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微生物 农药、抗菌素、植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和高效环保助剂;化学农药应选用高效、低 毒、低残留的种类,优先选择高含量产品和水剂、水悬浮剂等环保高效剂型;推行有效低剂量;不同 作用机理的化学农药交替轮换使用或合理配伍混用;优先采取种子包衣等隐蔽性、针对性施药方法, 减少全株、全田普遍喷雾施药;采用高效精准施药机械,采取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4.3 农药使用按 GB/T 8321、NY/T 1276 的规定。使用除草剂应符合 NY/T 1997 的要求。农药喷雾机 (器)的喷射部件应符合 JB/T 9781 的要求,田间操作按 GB/T 17997 的规定,作业质量符合 NY/T 650 的要求。使用机动植保机械施药,按 NY/T 3015 的规定,背负式喷雾机作业应符合 NY/T 1923 的要求, 喷杆式喷雾机作业应符合 NY/T 1876 的要求,农用航空器作业按 GB/T 25415 和 NY/T 1533 的规定。 4.4 产出小麦,商品质量符合 GB 1351、GB 2761、GB 2763 的要求。 5 防治方法 5.1 植物检疫 5.1.1 播种时使用经植物检疫合格的小麦种子。 5.1.2 在小麦全蚀病、小麦腥黑穗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区,不安排种子繁育田,严禁疫区小 麦自行留种或作为种子外调至非疫区。 5.1.3 小麦种子繁育田,应在灌浆后期按 GB 7412 的规定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不合格的,不得作 为种子使用。 5.2 农业防治 5.2.1 轮作 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小麦吸浆虫等土传病虫害严重发生 区,实行小麦与水稻、油菜、蔬菜或绿肥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5.2.2 品种选择 种植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并合理布局。沙河以南麦区宜选用抗条锈病、赤霉病、叶锈 病、黄花叶病的品种,中北部麦区宜选用抗白粉病、叶锈病、穗蚜的品种。纹枯病、孢囊线虫病、吸浆 2 DB41/T 1500—2017 虫重发区域,选用相应抗病虫品种。根据病原物生理小种或致病型变化,及时更新抗病品种。小麦种子 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5.2.3 整地 小麦播种前,宜进行精细整地。实行秸秆还田应粉碎切细、深耕细耙镇压。旋耕田块应耙实,连 续旋耕 2~3 年的田块应深耕一次。 5.2.4 施肥 小麦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还应增施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施肥配方的设 计应符合DB 41/T 1268的要求,有机肥料应符合NY 525的要求,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 884的要求,肥料 的合理使用按NY/T 496的规定。抑制纹枯病宜适当增施钾肥。抑制孢囊线虫病宜适当增施氮肥和磷肥、 控制钾肥用量。 5.2.5 排灌 田间应沟渠配套,灌排通畅。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灌水应适时适量,采用喷灌、滴灌等节 水灌溉技术,切忌大水漫灌。 5.2.6 播种 适期播种,足墒下种。推行宽幅播种和宽窄行种植模式。控制播量和播种深度。孢囊线虫病重发田 应采取播后镇压措施。 5.2.7 清除病虫草残体 小麦播种前和收割后,田间作物秸秆和残茬,田间地头杂草,都应及时清除或进行科学还田。收 割机转场时,机具上粘附的麦秸和泥土,应清除干净。种子繁育田,应在小麦乳熟期去病穗、去杂草、 去杂麦,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天敌保护利用和释放 抑制蚜虫宜采用小麦与大蒜、油菜、豆科作物间作。当田间益害比大于1:150时,天敌就能控制蚜 害,不必实施药剂防治。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当蚜虫密度上升较快、田间益害比较低时,宜适量释放异 色瓢虫、蚜茧蜂等天敌昆虫,能有效控制蚜虫危害。 5.4 药剂防治 5.4.1 播种期 种子应使用种衣剂进行包衣或使用其他合适农药制剂进行拌种。包衣种子应符合 GBT 15671 的要求。 针对不同病虫害,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a) 条锈病早发区和越冬区,宜采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也可使用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醇干拌剂进行拌种。 b) 全蚀病重发区,应统一实施硅噻菌胺悬浮剂处理种子;一般发生区,宜采用苯醚甲环唑、戊唑 醇、嘧菌酯或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进行包衣;零星发生区,可采取土壤药剂处理加药剂拌种 措施。 c) 纹枯病防治宜选用咯菌腈、戊唑醇、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等种衣剂进行包衣。 3 DB41/T 1500—2017 d) e) f) g) h) i) j) k) 茎基腐和根腐病防治宜选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或种菌唑等进行包衣或拌种。 孢囊线虫病防治宜选用阿维菌素、球孢白僵菌或淡紫拟青霉等药剂拌种。 防治蚜虫、灰飞虱及其传播的黄矮病和丛矮病,宜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等种衣剂包衣。 地下害虫防治宜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二嗪磷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包衣或拌种。 小麦黑穗病防治宜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灭菌唑或咯菌腈等种衣剂包衣。 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宜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或种菌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或噻虫嗪等杀虫 剂,各计各量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也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复配种衣剂 包衣。 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诱抗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起 处理种子,能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增强抗逆能力。 使用戊唑醇、烯唑醇、腈菌唑、三唑酮、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包衣或拌种时,应控制用 药量,并做到搅拌均匀、足墒下种,播种量可适当增加,且播种不应过深。 5.4.2 越冬前 5.4.2.1 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应在各类杂草基本出齐、小麦 3~5 叶、杂草 2~4 叶期、日均温 5 ℃以上、晴天的条件 下进行。宜采用大中型喷杆喷雾机施药。针对不同杂草,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a) 野燕麦和看麦娘为优势种的麦田,宜选用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 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或氟唑磺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b) 节节麦为优势种的麦田,宜选用甲基二磺隆或二磺·甲碘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c) 雀麦为优势种的麦田,宜选用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精噁唑禾草灵或啶磺草胺等除草剂进行 防除。 d) 硬草为优势种的麦田,宜选用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或二磺·甲碘隆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e) 播娘蒿、荠菜、猪殃殃、麦家公、婆婆纳、麦瓶草、宝盖草、牛繁缕、小蓟、小飞蓬、泽 漆、泥胡菜、小藜、打碗花、葎草等双子叶杂草,宜根据草相选用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 酸、唑草酮、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溴苯腈或二甲四氯钠盐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f) 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根据草相选用二磺·甲碘隆、氟唑磺隆或扑草净等 除草剂,也可选用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或甲基二磺隆等与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唑草 酮、苯磺隆等除草剂混配进行防除。 5.4.2.2 鼠害防治 害鼠的药剂防治按 NY/T 1856 的规定。 5.4.3 返青至孕穗期 实施条锈病、纹枯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以及杂草的春季防除。针对不同病虫草 害,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a) 沙河以南条锈病早发区和常发区,采取“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监控 策略,随时扑灭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当田间病叶率达到 0.5%时,宜选用三唑酮、烯唑醇、 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丙环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及时实施全田喷药防治。 b) 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 15%时,宜选用井冈·蜡芽菌、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或申嗪 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应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严重发生田

pdf文档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500-2017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3 03:23:0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