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100 C 70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416.10—2019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第 10 部分:耐火材料行业 2019 - 04 - 28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5 - 28 实施 发 布 DB13/T 1416.10—2019 前 言 DB13/T 1416《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规范》分为下列12个部分: ——第 1 部分:一般要求; ——第 2 部分:淀粉、葡萄糖行业; ——第 3 部分:冶金行业; ——第 4 部分:制浆造纸行业; ——第 5 部分:木制家具行业; ——第 6 部分:制革行业; ——第 7 部分:火力发电行业; ——第 8 部分:水泥行业; ——第 9 部分:陶瓷行业; ——第 10 部分:耐火材料行业; ——第 11 部分:铅蓄电池行业; ——第 12 部分: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 本部分为DB13/T 1416的第 10 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安科检测检验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杰、杨洋、付淑玲、贾佳、王晓雪、张密贵、谢盼、薛博、杨璞、张阳、 张晓哲、段欣然、王广达、高杨。 I DB13/T 1416.10—2019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第 10 部分:耐火材料行业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耐火材料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识别及分布、采样前的准备、现场采样、采样质量控制要求及检测、检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耐火材料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2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T 160.3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无机含磷化合物 GBZ/T 160.3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GBZ/T 160.3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氯化物 GBZ/T 189.2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 GBZ/T 189.3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3部分:工频电场 GBZ/T 189.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5部分:微波辐射 GBZ/T 189.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6部分:紫外辐射 GBZ/T 189.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7部分:高温 GBZ/T 189.8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192.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 3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7部分:钙及其化合物 GBZ/T 30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7部分:锰及其化合物 GBZ/T 300.22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22部分:钠及其化合物 GBZ/T 300.3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GBZ/T 300.48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48部分:臭氧和过氧化氢 3 术语和定义 GBZ /T 224-2010、GBZ 159-2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 下重复列出了GB 12434-2008、GBZ 2.1-2007、GBZ /T 224-2010和GBZ 159-2004中的一些术语和 定义。 2 DB13/T 1416.10—2019 3.1 耐火材料 refractory material 指物理和化学性质适宜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但不排除某些产品可含有一定量的金 属材料。 [GB 12434-2008,定义2.1] 3.2 工作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GBZ /T 224-2010,定义2.24] 3.3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GBZ /T 224-2010,定义2.6] 3.4 空气采样器 air sampler 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 [GBZ /T 224-2010,定义6.2.12] 3.5 采样流量 sampling air-flow 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 [GBZ /T 224-2010,定义6.2.9] 3.6 采样时间 sampling duration 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 [GBZ /T 224-2010,定义6.2.6] 3.7 定点采样 area sampling 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进行的采样。 [GBZ /T 224-2010,定义6.2.4] 3.8 采样点 sampling spot (s) 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GBZ /T 224-2010,定义6.2.2] 3.9 3 DB13/T 1416.10—2019 呼吸带 breathing zone 距离人的鼻孔30cm所包含的空气带。 [GBZ /T 224-2010,定义6.2.3] 3.10 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 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呼吸带部位所进行的采样。 [GBZ /T 224-2010,定义6.2.5] 3.11 采样对象 monitored person 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 [GBZ 159-2004,定义3.8] 3.12 标准采样体积 standard sampling volume 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 kPa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换算公式为: V0 Vt 293 P ……………………………………………(1) 273 t 101.3 式中: V0 — 标准采样体积的数值,单位为升(L); Vt —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的数值,单位为升(L); t — 采样点温度数值,单位为摄氏度(℃); P — 采样点的大气压力数值,单位为千帕(kPa)。 [GBZ /T 224-2010,定义6.2.10] 3.13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 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 容许限值。 [GBZ /T 224-2010,定义5.1] 3.14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GBZ /T 224-2010,定义5.4] 3.15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GBZ /T 224-2010,定义5.3] 4 DB13/T 1416.10—2019 3.16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GBZ /T 224-2010,定义5.2] 3.17 超限倍数 excursion limits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 (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GBZ 2.1-2007,定义3.2] 4 总体要求 4.1 为了预防和控制耐火材料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应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序和内容开展,不得 [1] 更改、简化程序和相关内容 。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分布 5.1 原料配制 5.1.1 破碎、研磨 5.1.1.1 粗碎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 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等。 5.1.1.2 中碎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 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等。 5.1.1.3 细碎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 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等。 5.1.1.4 研磨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 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等。 5.1.2 筛分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 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等。 5 DB13/T 1416.10—2019 5.1.3 配料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其他粉尘、噪声等。 5.1.4 混料、混练(结合剂)、困料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其他粉尘、石油沥青、乙酸乙烯酯、磷酸、三 氧化硫和硫酸、噪声等。 5.2 定型耐火材料(烧结耐火材料和不烧耐火材料) 5.2.1 原料预烧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矽尘、煤尘或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其 他粉尘(视原料不同还可能存在氧化铝粉尘、白云石粉尘、石棉粉尘或滑石粉尘等)、噪声、高温等。 5.2.2 成型(半干法压制成型、振动成型、捣打成型、可塑成型、注浆成型、熔铸成型、热压成型) 主要职
DB13-T 1416.10-2019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第10部分:耐火材料行业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7:50: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