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541543.9 (22)申请日 2022.05.18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 学 (华东)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 路66号 (72)发明人 朱红卫 陈国明 李文超 白宇  耿志远 王鹏飞 贾烁宇  (74)专利代理 机构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3 61 专利代理师 孟繁修 (51)Int.Cl. G01D 21/02(2006.01) G01M 99/00(2011.01) (54)发明名称 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实 验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 验装置, 包括: 管道输送介质模拟系统、 水下损伤 模拟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管道输送介质模拟系 统, 用于模拟输送油、 气、 以及油气混合介质的管 道; 水下损伤模拟系统, 用于模拟输送油、 气、 以 及油气混合介质的管道出现损伤; 数据采集系 统, 用于采集正常情况下以及管道出现损伤情况 下的试验数据。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混输管道损 伤模拟实验 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总结水下混输管 道损伤时混合介质的流动特点和规律。 本发明能 够用来测量小孔泄漏、 管道破裂甚至管道断裂等 损伤的后果, 管道可作为输气管道、 输油管道和 油气混输管道进行多次实验; 操作简单, 可真实 反应管道发生损伤后介质在水中的状态。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115096352 A 2022.09.23 CN 115096352 A 1.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管道输送介质模拟系统、 水下 损伤模拟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的管道输送介质模拟系统, 用于模拟输送油、 气、 以及油气混合介质的管道; 所述 的水下损伤模拟系统, 用于模拟输送油、 气、 以及油气混合介质的管道出现损伤; 所述的数 据采集系统, 用于采集 正常情况 下以及管道出现损伤情况 下的试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道输 送介质模拟系统包括: 储油箱(101)、 油泵(102)、 输油管道手动开关(103)、 空气压缩机 (104)、 输气管道手动开关(10 5)、 三通管(106)、 透明管道(107)和回流管道(10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储油箱 (101)材料为铝合金, 下方连接出油管道, 出油管道上依次连接油泵(102)和 输油管道手动 开关(103), 输气管道上的空气压缩机(104)连接输气管道手动开关(105), 出油管道和输气 管道在三通管(106)处汇合, 连接透明管道(107)和回流管道(108), 回流管道(108)的出口 位于储油箱(101)的上 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下损伤 模拟系统包括: 损伤管道模拟子系统和水下环境模拟子系统, 损伤管道模拟子系统位于水 下环境模拟子系统中, 损伤管道模拟子系统分为水下损伤横管子系统和水下损伤立管子系 统两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水下损伤横管 子系统包括: 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的未损伤横管(203)、 未损伤横管气动开关(201)、 损伤横管 气动开关(202)和可更换损伤横管(204), 损伤横管气动开关(202)和可更换损伤横管(204) 位于回流管道(108)的水平段上; 水下损伤立管子系统包括: 依次连接形成闭环的未损伤 立 管(207)、 未损伤立管气动开关(205)、 损伤立管气动开关(206)和可更换损伤立管(208), 损 伤立管气动开关(206)和可更换损 伤立管(208)位于回流管道(108)的垂直段上; 水下环境 模拟子系统包括: 水箱(209)、 排水阀(210)和排水管(211), 排水阀(210)的进水口与水箱 (209)的底部贯通连接, 排水阀(210)的出水口与排水管(211)连接; 未损伤横管气动开关 (201)、 损伤横管气动开关(202)、 未损伤立管气动开关(205)和损伤立管气动开关(206)通 过空气软管集中于空气软管集线盒(212), 经空气软管集线盒(212)连接到控制器(213), 控 制器(213)和电脑(313)连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 系统包括: 测 量实验油流量的流量传感器、 测 量实验气体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和测量油气混 合介质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 系统包括: 测量实验油流量的第一流量传感器(301), 第一流量传感器(301)连接在输油管 道手动开关(103)和三通管(106)之间的出油管道上; 测量实验气体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302), 第一压力传感器(302)连接在输气管道手动开关(105)和三通管(106)之间的输气管 道上; 第二流量传感器(30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04)连接在三通管(106)和透明管道(107) 之间的管道上, 第二流量传感器(303)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04)组成第一组混合介质测量装 置; 在水箱(209)中, 第三流量传 感器(305)和第三压力传感器(306)连接在透明管道(107) 与损伤横管气动开关(202)之间的回流管道(108)上, 第三流量传感器(305)和第三压力传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096352 A 2感器(306)组成第二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 第四流量传感器(307)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08) 连接在可更换损伤横管(204)和损 伤立管气动开关(206)之间的回流管道(108)上, 第四流 量传感器(307)和第四压力传感器(308)组成第三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 第五流量传感器 (309)和第五压力传感器(310)连接在可更换损伤立管(208)之后的回流管道(108)上, 第五 流量传感器(309)和第五压力传感器(310)组成第四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 所有传感器的信 号通过传感器集线盒(311)传递到显示器(312)上显示相关读数, 显示器(312)和电脑(313) 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7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控制器 (213)和显示器(312)设置在控制柜中, 控制柜外表面的上方有五个流量传感器读数显示 器, 分别是: 第一流量传感器读数显示器(6)、 第二流量传感器读数显示器(7)、 第三流量传 感器读数显示器(8)、 第四流量传感器读数显示器(9)和第五流量传感器读数显示器(10); 控制柜外表面的下方有五个按钮, 分别是: 总 开关按钮(1)、 未损伤横管气动开关按钮(2)、 损伤横管气动开关按 钮(3)、 未损伤立管开关按 钮(4)和损伤立管气动开关按 钮(5)。 9.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 实验方法, 其特征在于, 应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实验装 置, 包括以下步骤: S1、 打开空气压缩机(104)和控制器(213), 调试气动开关和传感器, 将电脑(313)和控 制器(213)连接; S2、 按照试验要求在 水箱(209)内注水, 将水位保持在需求 高度, 打开油泵(102)和输油 管道手动开关(10 3)、 输气管道手动开关(10 5), 实现管内油气的正常流动; S3、 按照试验要求调节油泵(102)的出油量, 记录第一流量传感器(301)的示数, 调节空 气压缩机(104)的出气量, 记录第一压力传感器(3 02)的示数; S4、 观察透明管道(107), 待混输油气达到稳定状态, 依次记录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 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的示数; S5.1、 关闭未损伤横管开关(201), 打开损伤横管开关(202), 观察实验现象, 着重记录 第二组和第三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的示数; S5.2、 关闭未损伤立管开关(205), 打开损伤立管开关(206), 观察实验现象, 着重记录 第三组和第四组混合介质测量装置的示数; S6、 关闭损伤横管开关(202)、 损伤立管开关(206), 打开未损伤横管开关(201)、 未损伤 立管开关(20 5), 让混合介质继续 流通一段时间, 避免水进入管道; S7、 关闭所有气动开关, 断开电源, 利用吸油毡吸附水中残留油污, 打开排水阀(210), 通过排水 管(211)排尽水箱(209)中的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根据实验数 据总结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时混合介质的流动特点和规律, 根据总结出的流动特点和规律在 海底管道中的关键位置布置流 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096352 A 3

.PDF文档 专利 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 第 1 页 专利 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 第 2 页 专利 水下混输管道损伤模拟实验装置及模拟实验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5:33:1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