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30 B 4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 51/ T 1312—2019 代替 DB 51/T 1312—20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2019 - 12 - 30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312—2019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免疫防控 .......................................................................... 1 5 诊断 .............................................................................. 3 6 发病鸡群处理措施 .................................................................. 4 7 综合防控措施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基础免疫程序 .................................... 6 I DB51/T 1312—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王红宁、杨鑫、雷昌伟、张安云、唐艺芝、曾凡亚、孟延发 本标准代替DB 51/T 1312-20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与DB 51/T 1312-2011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免疫接种方式; ——修改了疫苗选择依据; ——修改了采样比例要求; ——修改了附录A。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原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1312-20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废止。 II DB51/T 1312—20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过程中免疫、诊断、发病鸡群处理以及综合防控的措施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范围内规模化鸡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19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技术 NY/T 541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DB 51/T 1286 规模化鸡场消毒技术规范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农医发〔2017〕2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英文名称为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由冠状病毒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鸡 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为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产蛋鸡产蛋减少和蛋品质下 降。 3.2 免疫监测 有计划的对已免疫鸡群进行特异性抗体监测,是考核免疫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 4 免疫防控 4.1 免疫前准备 4.1.1 待免疫鸡的准备 选择健康鸡群进行免疫,病鸡、弱鸡要待康复后再免疫。 4.1.2 疫苗的准备 4.1.2.1 冻干疫苗应在常温下解冻和使用,接种前将疫苗与稀释液充分混合均匀。 1 DB51/T 1312—2019 4.1.2.2 疫苗的使用单位及个人应对使用的每批次疫苗留样,并至少保存半年。 4.1.2.3 应确保使用的疫苗在有效保质期内,且无色泽异常、异物、发霉等问题。 4.1.2.4 凡因破损、疫苗变色、过期等问题不能使用的疫苗,均应进行高温消毒处理,避免随意到处 乱扔。 4.1.3 器械的准备 4.1.3.1 注射免疫:免疫接种用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清洗干净,并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至少 15 min。 4.1.3.2 点眼、滴鼻免疫:免疫用的器皿应清洁,无洗涤剂和消毒剂残留。 4.1.3.3 喷雾免疫:应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疫苗以保证疫苗质量,并防止堵塞喷头。 4.1.3.4 饮水免疫:饮水器清洗干净,不得使用金属制品饮水器。配制疫苗用水不能含有消毒剂成分。 鸡群免疫前 4h 断水。 4.2 免疫接种方式 IB免疫接种的操作方法有:注射、点眼、滴鼻、喷雾、饮水等。其中,注射方式用于灭活疫苗的免 疫;点眼、滴鼻、喷雾、饮水方式用于弱毒疫苗的免疫。 4.3 免疫 4.3.1 疫苗选择原则 4.3.1.1 采用 IB 弱毒疫苗作基础免疫,对感染途径进行占位;灭活疫苗加强免疫。 4.3.1.2 避免在同一养殖场同时使用不同活疫苗毒株,以减少病毒间基因重组。 4.3.1.3 应选择疫苗毒株与当地流行毒株相近的疫苗。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将疫苗送至相关实验室检测 疫苗中含有的毒株种类,并将本场病料送到相关实验室检测,以便确定本场毒株类型,选择相对应的疫 苗。 4.3.2 免疫程序 附录A为推荐的鸡场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基础免疫程序。各鸡场应根据血清抗体监测结果对免疫程序 做适当调整。 4.4 免疫记录 4.4.1 免疫完成后建立鸡群免疫档案。免疫档案内容包括鸡场主姓名、鸡品种、日龄、免疫日期、疫 苗名称、疫苗批号、疫苗厂家、疫苗销售商、免疫人员签字等。 4.4.2 免疫档案的保存与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 4.5 免疫监测 4.5.1 免疫监测时间 疫苗接种后21 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4.5.2 采样比例 每栋鸡舍按照免疫鸡群总数0.1%的比例采样。 4.5.3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2 DB51/T 1312—2019 使用鸡血清作为免疫抗体监测对象。雏鸡采血部位为颈静脉,育成鸡和种鸡采血部位为翅静脉。血 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和运输方法按NY/T 541执行。 4.5.4 免疫监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采用血凝抑制试验对血清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检测,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按照GB/T 23197 执行。 4.5.5 免疫监测结果的处理 4.5.5.1 及时分析监测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执行,应对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 70%的鸡群实行疫苗补 免。 4.5.5.2 监测结果由养殖场自行备案。 5 诊断 5.1 诊断指标 5.1.1 流行病学 潜伏期为36 h或更长。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各种年龄的鸡都可 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流行无季节性,鸡群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素均可促 使本病的发生。 5.1.2 临床症状 5.1.2.1 种鸡及成年蛋鸡 IB 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产蛋量下降,孵化率下降,软蛋壳、蛋清稀薄、 畸形蛋及壳面粗糙。 5.1.2.2 呼吸型 IB 多发生于雏鸡,表现为张口呼吸,喷嚏、咳嗽、啰音等呼吸道症状,死亡率 25%以 上。 5.1.2.3 肾型 IB 多发生于 2 周龄~4 周龄的鸡,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出现,病鸡极度沉郁,饮水量增 加,持续排白色或水样下痢,迅速消瘦,死亡率为 10%~40%。 5.1.2.4 腺胃型 IB 主要引起鸡群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羽毛蓬松,站立不起,采食饮水急剧下降,拉 黄色或绿色稀粪。 5.1.2.5 肠型 IB 主要引起鸡群脱水、呼吸道症状。 5.1.3 病理变化 5.1.3.1 种鸡及成年蛋鸡剖解后主要表现为输卵管水肿及各类器官或组织嗜性型病变。 5.1.3.2 呼吸型 IB 主要是器官黏膜水肿,如果涉及气囊,24 h 内将会出现水肿、上皮细胞脱落及纤 维蛋白性渗出物。 5.1.3.3 肾型 IB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形成及脱落;急性 期还可见间质中大量异嗜细胞浸润。肾小管病变主要是髓质中,不仅能看到局灶坏死,也能观察到肾小 管上皮的再生趋势。严重病例,白色尿酸盐沉积可见于其他组织器官表面。 5.1.3.4 腺胃型 IB 病变主要表现为皮下或肠膜几乎没有脂肪,腺胃极度肿胀,呈球型,壁增厚 2 倍~ 3 倍,胃黏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5.1.3.5 肠型 IB 病变的病例,气管中可见过多的黏液,表皮肿胀,导致肾脏和输卵管损坏。 3 DB51/T 1312—2019 5.1.4 实验室诊断 5.1.4.1 病原学诊断 5.1.4.1.1 病毒分离鉴定:按照 GB/T 23197 执行。 5.1.4.1.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诊断:按照 GB/T 23197 执行。若要对病毒进行分型鉴 定,则需针对 S1 基因设计引物,并进行序列测定后聚类分析。 5.1.4.2 血清学诊断 5.1.4.2.1 血凝抑制试验:按照 GB/T 23197 执行。 5.1.4.2.2 气管环组织培养血清中和试验:按照 GB/T 23197 执行。 5.1.4.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采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方法 执行。 5.2 诊断结果的判定 5.2.1 参照临床症状 5.1.2 和病理变化 5.1.3,可以判定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疑似病例。 5.2.2 对于未接种过 IBV 疫苗,5.1.4 任何一种方法检测出阳性结果时,都可最终判断为 IBV 感染鸡 群。 5.2.3 对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鸡群,当采用 5.1.4 的实验方法检测为阳性时,需采用 5.1.4. 1.2 的方法,即对 S1 基因 RT-PCR 测序结果与疫苗株比对,以区分是野毒和疫苗毒。当测序序列与疫苗 株序列比对不在一个进化树分支时,可以确定为 IBV 野毒感染。 6 发病鸡群处理措施 6.1 对诊断为 IBV 野毒感染阳性的鸡群采取隔离措施。 6

pdf文档 DB51-T 1312-20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312-20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312-20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312-20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5:36: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