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120.20 C 30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5127.1—2019 植入性医疗器械 高分子材料 浸提液中 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 1 部分:柠檬酸钠 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2019 - 12 - 27 发布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1 - 28 实施 发 布 DB13/T 5127.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3/T 5127《植入性医疗器械 高分子材料 浸提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共分16个部分: ——第1部分: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二巯基丙醇迁移量 碘量法; ——第3部分:葡萄糖迁移量 碘量法; ——第4部分:柠檬酸迁移量 酸碱中和滴定法; ——第5部分:硫氰酸胍迁移量 分光光度法; ——第6部分:丙酮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第7部分:丙交酯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第8部分:对苯二甲酸迁移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9部分:乙醇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第10部分:环氧乙烷迁移量 气相色谱法; ——第11部分:戊二醛迁移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2部分:异氰酸酯迁移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13部分:甲醛迁移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第14部分:蛋白质迁移量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15部分:铅、砷、镉、铬、铜、锑、钡、铝、锌、锡迁移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6部分:生物负载 薄膜过滤法。 本部分为DB13/T 5127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省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挥、连靠奇、刘若锦、刘华、郑敏、王丽、杨光。 I DB13/T 5127.1—2019 植入性医疗器械 高分子材料 浸提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 1 部分: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入性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浸提液中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的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入性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浸提液中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的测定。 本方法柠檬酸钠的检出限为0.09 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检出限为0.02 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GB/T 16886.1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2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3 方法原理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出样品中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含量,最后折算 成相应柠檬酸钠和EDTAK2的含量。 4 试剂与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的试剂应为优级纯,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的要求。 4.1 氯化钠(光谱纯)。 4.2 氯化钾(光谱纯)。 5 仪器与设备 5.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2 电子天平:精度 0.1 mg。 5.3 钠空心阴极灯。 5.4 钾空心阴极灯。 1 DB13/T 5127.1—2019 6 试液制备 6.1 浸提试验 6.1.1 浸提溶液 本标准采用模拟浸提方式,以水为浸提介质。 6.1.2 浸提条件和方法 6.1.2.1 浸提条件建立在通常可行并经论证为一个标准化方法的基础之上,在多数情况下为产品使用 的适当加严的条件。应在下列之一的条件下进行浸提: a) (37±1)℃,(24±2) h; b) (37±1)℃,(72±2)h; c) (50±2)℃,(72±2) h; d) (70±2)℃,(24±2) h; e) (121±2)℃,(1±0.1)h。 6.1.2.2 可用标准表面积确定所需的浸提介质的体积。标准表面积包括样品两面面积的总和,不包括 不确定和不规则面积。当由于样品外形不能确定其表面积时,应使用质量/浸提液体积。见表1。 表1 标准表面积和浸提液体积 厚度 浸提比例 (mm) (表面积或质量/体积)±10% 膜、薄片、管壁 <0.5 6 cm / mL 管壁、厚板、小型模制件 0.5~1.0 3 cm / mL 大型模制件 >1.0 3 cm / mL 弹性密封件 >1.0 1.25 cm / mL 粉剂、球体、泡沫材料、无吸收性模制件 不规则形状固体器械 0.2 g/ mL 薄膜、织物 不规则形状多孔器械(低密度材料) 0.1 g/ mL 材料形态举例 2 2 2 2 注1:现在尚无测试吸收剂和水胶体的标准化方法,推荐以下方案: 2 注2:测定材料浸提介质吸收量(每0.1 g或1.0cm 材料所吸收的量); 2 注3:在进行浸提时,对浸提混合物按每0.1 g或1.0 cm 额外加入该浸提介质吸收量。 6.1.2.3 对于弹性体、涂层材料、复合材料、多层材料等,由于完整表面与切割表面存在潜在的浸提 性能差异,因此应尽量完整地进行浸提。 6.2 钠及钾标准工作液制备 6.2.1 钠及钾标准储备液制备 氯化钠及氯化钾于烘箱中110℃~120℃干燥2h。精确称取2.5421 g氯化钠及1.9068 g氯化钾,分 别溶于去离子水中,并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贮存于聚乙烯瓶内,4℃保存。 此溶液钠和钾元素的浓度均为1000 mg/L。 6.2.2 钠及钾标准工作液制备 2 DB13/T 5127.1—2019 分别吸取钠及钾标准储备液适量,用试验用水分别逐级稀释成含钠0.5 mg/L、1.0 mg/L、1.5 mg/L、 2.0 mg/L、2.5 mg/L;含钾1.0 mg/L、2.0 mg/L、3.0 mg/L、4.0 mg/L、5.0 mg/L系列标准溶液。 6.3 空白液制备 以同批浸提介质作为空白试验液。 7 测定 7.1 仪器参考条件 根据所用仪器型号选择适合待测元素的最佳测定条件。 参考条件:钠空心阴极灯,波长589.0nm,灯电流5 mA,乙炔流量1.8 mL/min,空气流量8.5 mL/min; 钾空心阴极灯,波长766.5 nm,灯电流 6mA,乙炔流量2.0 mL/min,空气流量8.0 mL/min。 7.2 工作曲线和样品测定 按仪器设定条件,依次对空白溶液、标准工作液进行测定,以各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回归方程。 同等条件下测定浸提液,平行试验2份。 注:标准曲线用各元素浓度范围可根据被测液实际浓度进行适当调整。 8 结果计算 浸提液中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含量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C——浸提液中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y ——浸提液中钠或钾的吸光度; a ——回归曲线的斜率; b ——回归曲线的截距; ρ ——稀释倍数; m ——钠或钾折算为柠檬酸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系数。 样品中钠或钾的特定迁移量按公式(2)计算。 M C A 1000 …………………………………………(2) 式中: 2 M ——特定迁移量,mg/cm 或 mg/g; A ——浸提比例,cm2/ mL或g/mL。 计算结果以平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根据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含量,折 算为柠檬酸钠和EDTAK2的含量和特定迁移量。 9 精密度 3 DB13/T 5127.1—2019 浸提液中目标物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13-T 5127.1-2019 植入性医疗器械 高分子材料 浸提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1部分:柠檬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钾迁移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河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3:38:5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