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665 45 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310—2021 古树 树名木木保护 护技术 术规范范 Tecchnical specifica s ations ffor prote ection of f old annd notabl le trees 2021 - 04 - 25 发布 发 广西壮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2021 - 05 0 - 31 实施 实 发 布 前 言 — DB45/T 2310 2021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国平、林建勇、梁瑞龙、蒋燚、李娟、欧汉彪、韦铄星、黄荣林、刘菲、 姜英、刘雄盛、何应会、戴菱。 II — DB45/T 2310 2021 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的基本原则、调查评估、树体保护、生长环境保护、主要灾害防范及档 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的古树名木保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1168 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LY/T 2738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古树 old tree 3.2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准古树 quasi old tree 3.3 树龄在80~99年的树木。 名木 notable tree 3.4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观赏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树冠投影面 crown projection 3.5 树冠的最外缘形成的闭合环向地面的垂直投影。 古树名木生长保护范围 conservation spots of old and notable trees 单株的生长保护范围指树冠垂直投影外延5 m范围内,群株的生长保护范围指边缘树木树冠外侧垂 直投影外延5 m连线范围内。 1 — DB45/T 2310 2021 4 基本原则 4.1 一般原则 古树名木保护应遵循以下原则: ——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因地制宜,因树施策,分级保护; ——加强宣传,预防为主,积极救治; ——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 4.2 分级保护 不同级别的古树实行分级保护、高保护级别优先进行保护的原则。保护级别划分如下: ——树龄在 1 000 年以上的特级古树,实行特级保护; ——树龄在 500 年以上,不满 1 000 年的一级古树,实行一级保护; ——树龄在 300 年以上,不满 500 年的二级古树,实行二级保护; ——树龄在 100 年以上,不满 300 年的三级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名木实行一级保护; ——准古树实行三级保护。 5 检查评估 5.1 检查方式 5.1.1 定期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应按以下要求检查: ——特级保护的古树,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一级保护的古树和名木,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 ——二级、三级保护的古树和准古树,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5.1.2 临时检查 突发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 了解树木状况。 5.2 检查内容与评估 5.2.1 生长势 检查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生长势分为正常株、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4级,分级应符合LY/T 2738 的规定。 5.2.2 环境状况 检查土壤、空气、水文、光照、生长空间等环境条件,分析评估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障碍性因子。 5.2.3 有害生物 检查有害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时间、危害程度,分析评估其危害情况。 2 — DB45/T 2310 2021 5.2.4 管护情况 查阅档案、走访询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了解管护情况。 6 树体保护 6.1 一般要求 树木皮层或木质部腐朽腐烂,造成枝、干形成空洞或轮廓缺失时,应先做防腐处理,再结合景 观要求,在树木休眠期、天气干燥时进行填充修补。 6.1.2 容易造成积水的树洞宜在适当位置设导流管(孔)将树液、雨水、凝结水等排出;树洞较大或 主干缺损较多、影响树体稳定的,填充封堵前可做金属龙骨,加固树体。 6.1.3 树干倾斜角度大于 20°、有劈裂或树冠大、树叶密集、主枝中空、易遭风折等安全隐患的,应 采用硬支撑、软支撑等方法加固,加固设施与树体接触处应加弹性垫层。 6.1.4 所有材料应经防腐蚀保护处理。 6.1.1 6.2 保护牌 6.2.1 类型 6.2.1.1 碑牌 6.2.1.1.1 适用范围 特级古树、古树群和有条件的旅游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区域的一级古树及名木。 6.2.1.1.2 材质 采用天然石材或人工塑石。 6.2.1.1.3 放置方式 6.2.1.1.3.1 斜碑 碑面倾斜放置,碑座高500 mm,碑面长600 mm,宽400 mm。 6.2.1.1.3.2 立碑 碑面正立放置,碑座高150 mm,碑面长600 mm,宽400 mm。 6.2.1.1.3.3 景观石 长1 500 mm,宽900 mm,下部宜用水泥固定支撑。 6.2.1.2 挂牌 6.2.1.2.1 适用范围 所有古树名木和准古树。 6.2.1.2.2 颜色 挂牌的底色如下: ——特级古树采用红色(RGB 值:204,0,1); 3 — ——一级古树及名木采用橙色(RGB 值:179,88,5); ——二级古树采用靛蓝色(RGB 值:4,112,148); ——三级古树采用蓝色(RGB 值:4,23,224); ——准古树采用绿色(RGB 值:3,133,45)。 DB45/T 2310 2021 6.2.1.2.3 材质 挂牌采用铝材,绑带采用不锈钢弹簧。 6.2.1.2.4 尺寸 长400 mm,宽300 mm。 6.2.1.2.5 悬挂位置 挂牌采用不锈钢弹簧横向环绕固定在树干上,牌中心位置距地面1.6 m~1.8 m。 6.2.2 内容 6.2.2.1 正面 碑牌(含景观石)及挂牌正面内容一致,包括种名、编号(17位数字编号)、拉丁学名、别名、科 属、保护等级、树龄、二维码、法规条款、保护单位落款(设区市人民政府或县人民政府)、挂牌日期、 责任单位联系电话等。 6.2.2.2 背面 挂牌背面无内容,碑牌(含景观石)背面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摘录条款和“破 坏古树名木按情节轻重依法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等内容。 6.3 伤口与树洞修复 6.3.1 伤口处理 6.3.1.1 小伤口 因机械损伤、有害生物、冻害、日灼等造成的伤口面积小于 25 cm 的,应先清理和刮净伤口,喷洒 2%~5%硫酸铜溶液或涂抹石硫合剂原液进行伤口消毒处理。待伤口干燥后,再涂抹专用的伤口涂封剂 或紫胶漆。小伤口过密的创伤面应按大伤口处理。 2 6.3.1.2 大伤口 伤口面积超过25 cm 的,用刀刮净伤口并削平伤口四周,再涂生长素,促进新皮生长。 2 6.3.2 树洞处理 6.3.2.1 腐木清除 因腐烂、衰老产生的树洞在填充前应除尽树体上的腐木,并清除洞中的腐朽木质碎屑等杂物,清理 后的洞口应顺滑,洞壁达自然干燥状态。 4 — DB45/T 2310 2021 6.3.2.2 防腐 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洞壁裸露的木质层进行处理,可喷施2%~5%硫酸铜溶液、涂抹石硫合剂原 液或多菌灵等消毒剂,待风干后涂上桐油等防腐剂。 6.3.2.3 填充 6.3.2.3.1 小树洞 树洞直径小于10 cm的,使用木炭或水泥石块或聚氨酯泡沫等低温发泡剂填充,封口应平整、严密, 并低于形成层。 6.3.2.3.2 大树洞 树洞直径大于10 cm、小于30 cm的,宜先填充经消毒、干燥处理的同类树种或其它硬木木条,木条 间隙再填充发泡剂。 6.3.2.3.3 特大树洞 树洞直径大于30 cm的,宜先用钢筋做稳固支撑龙骨,外罩铁丝网造型,最后再填充。 6.3.3 洞口修补 应使用铁丝网、无纺布封堵洞口,无纺布上涂一层防水胶,选用干燥硬质木料制作成原树干外形, 与无纺布粘牢。粘接时应为封缝和树皮仿真预留适当空间。封缝时应在洞口周边涂生物胶,使木质部与 造型洞壁材料密封。 6.3.4 树皮仿真 可用水泥、硅胶、颜料按一定比例拌匀至与树皮颜色相近后,涂于洞口表层,在涂抹材料上仿造树 皮刻画纹理。真假树皮结合部位、树皮接缝处应平顺,无褶皱,假树皮纹理与真树皮相似。 6.4 支撑与加固 6.4.1 支撑 6.4.1.1 硬支撑 对树干严重中空、树体明显倾斜或易遭风折的古树名木,应采用硬支撑加固。支撑柱的造型和材质 设计应考虑古树的景观需求,符合古树名木的整体造景需要。方法如下: a)选用直径为100 mm~150 mm的镀锌管或铁管作支撑柱,需支撑树体较大时可用砖块和水泥砌筑支 撑柱。支撑柱表面应涂一层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防锈漆。托板宜选用钢质板并做成 型,涂上防锈 漆; b)在需支撑的树干、树枝及地面选择受力稳固、支撑效果好的点作为支撑点。在地面支撑点用水 泥浇筑基座; c)支撑柱顶端托板与树体支撑点接触面加垫具有弹性的橡胶垫,支柱下端固定在基座上; d)每年应定期检查支撑设施,当托板影响树木生长时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U 6.4.1.2 软支撑 对树体倾斜,但树干无中空、树体较小的古树名木,应采用软支撑加固。方法如下: a)应选用钢丝绳、托板、橡胶垫等作软支撑材料; 5 — b)在被拉枝干和固定物上选准牵引点,两点牵引线与补拉枝干的夹角应在70°~90°; c)在牵引点上安装托板和橡胶垫,用直径为8 mm~12 mm的钢丝绳系在两端托板金属环上,一端装 有紧线器,接头用绳卡固定。通过紧线器调节钢丝绳松紧度,使被拉枝干可轻微摇动; d)每年应定期检查支撑设施,随着树木的生长,应适当调节托板和钢丝松紧度。 DB45/T 2310 2021 6.4.1.3 引根支撑 对榕树类气生根发达的古树名木,根据稳固树体和枝干的需要,在树木枝干的适当位置,使用直径 15 cm~20 cm的塑料管填装细砂土、椰糠等基质,适时将气生根引向地下生长,塑料管与插入地面的竹 杆或钢筋捆绑固定。经3年以上待气生根生长成为较稳固的支柱根
DB45-T 2310-2021 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1 04:27:2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