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57729.0
(22)申请日 2022.06.10
(71)申请人 金旸 (厦门) 新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1028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后祥路
66号
(72)发明人 王腾 杨杰 刘凯 申应军
(74)专利代理 机构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5234
专利代理师 包爱萍
(51)Int.Cl.
C08L 77/06(2006.01)
C08K 5/5313(2006.01)
C08K 5/3492(2006.01)
C08K 3/38(2006.01)
C08K 5/20(2006.01)C08K 5/526(2006.01)
C08K 7/14(2006.01)
C08K 3/22(2006.01)
C08K 5/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特别
涉及一种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聚酰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
分: 聚酰胺树脂、 复配无卤阻燃剂、 金属氧化物、
多羟基成分以及其他助剂; 所述复配无卤阻燃剂
包含烷基次膦酸盐、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硼酸
锌; 按重量份计, 所述聚酰胺树脂、 复配无卤阻燃
剂、 金属氧化物、 多羟基成分的比值为(40~ 60):
(15~25): (0.2~1.5):(0.2~1.5)。 本发明提供
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具有
高阻燃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同时兼具优异的
抗黄变和低模 垢特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14874616 A
2022.08.09
CN 114874616 A
1.一种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组分: 聚酰胺树
脂、 复配无卤阻燃剂、 金属氧化物、 多羟基成分以及其 他助剂;
所述复配无卤阻燃剂包含烷基次膦酸盐、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硼酸锌; 按重量份计, 所
述聚酰胺树脂、 复配无卤阻燃剂、 金属氧化物、 多羟基成分的比值为(40~60):(15~25):
(0.2~1.5):(0.2 ~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
羟基成分为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化合物、 含有至少两个羟基官能团的聚合物中的一
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
羟基成分为 二元醇、 三元醇、 羟基官能团数量 不小于四的多元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烷
基次膦酸盐、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与硼酸锌的重量比为(6:1:1)~(6: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
属氧化物为氧化镁、 氧化锌、 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 聚
酰胺树脂为PA6 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
PA66的相对粘度为2.6~ 2.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其他助剂包括 抗氧剂、 润滑剂以及玻璃纤维;
按重量份计, 包括以下组分: 所述聚酰胺树脂40~60份, 复配无卤阻燃剂15~25份, 金
属氧化物0.2~1.5份, 多羟基成分0.2~1.5份, 抗氧剂0.3~0.6份, 润滑剂0.2~0.5份, 玻
璃纤维20~3 5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
氧剂包括 抗氧剂1098以及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盐、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酰胺类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00、 按一定重量称取金属氧化物、 多羟基成分、 润滑剂、 抗氧剂进行混合, 得到混合物
M;
S200、 将混合物M与聚酰胺树脂混合, 得到均混的物料;
S300、 将S200中得到的物料、 玻璃纤维、 复配无卤阻燃剂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双
螺杆挤出机经 熔融挤出后制得 所述聚酰胺复合材 料。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874616 A
2一种抗黄变 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 一种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
胺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聚酰胺(尼龙, PA), 作为一种工程塑料, 是产量最大、 品种最多、 用途最广的五大工
程塑料之一, 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 耐热、 耐磨损性、 耐油、 耐弱酸、 耐碱和耐一般的有
机溶剂, 电绝缘性好, 具有自熄性。 其广泛应用于汽车, 家电, 电子电器、 航天航空等行业领
域。
[0003]传统阻燃尼龙通常采用溴系阻燃剂阻燃, 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随
着欧盟关于限制和禁止使用有毒物质的ROHS指令以及 处理废弃电子设备的WEEE指令的发
布, 传统的溴系阻燃剂已经不能满足欧盟ROHS及WEEE指令的要求, 阻燃尼龙材料无卤化符
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也是电子电器等行业对阻燃尼龙材料的一种发展趋势要求。 在电
子电器材料的应用领域, 如应用在断路器, 接插件和接线端子等领域, 都要求无卤化, 并且
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对材料的阻燃等级有要求, 同时也对材料的气味, 抗黄变, 析出性提出
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0004]申请号为CN202010461105.2, 公开日为2020年08月28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公
开了一种溴系阻燃聚酰胺组合物, 按重量份计, 其包括如下组分: 聚酰胺树脂35~75份; 增
强材料0~45份; 溴系阻燃剂5~30份; 阻燃协效剂5~15份; 抗氧剂0.2~1.0份; 该发明提供
的溴系阻燃聚酰胺组合物中的阻燃剂仍然 使用常规的溴系阻燃剂。
[0005]磷氮系无卤阻燃玻纤增强尼龙符合阻燃增强PA66的功能化及绿色环保的无卤化
发展趋势, 也是电子电器等行业迫切需求的一种发展趋势。 其中, 烷基次磷酸盐(OP)和三聚
氰胺聚磷酸盐(MPP)复配体系由于在玻纤增强PA66中具有高效的阻燃性能, 高相对漏电起
痕指数CTI而备受关注。 公开号为WO9957187A1(公开日19991111)、 公开号为US6509401B1
(公开日2 0030121)、 公开号为US62 55371B1(公开日2 0010703)和申请号为US1166245 7(公开
日20080703)的发明专利均公布了材料中阻燃剂采用次磷酸盐和三聚氰胺衍生物的组合,
制得的材 料可以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能。
[0006]例如, 申请 号为US11662457、 公开日为2008年07月03日的美国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
种热塑性模塑组合物, 其包含未支链的热塑性聚酰胺、 次膦酸盐或二次膦酸盐、 含氮阻燃组
合物(包括MPP)和至少一种含氧、 含氮或含硫 金属化合物。 该发 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含次膦酸
盐(酯)阻燃系统的无卤的、 阻燃的、 热塑性聚酰胺模制组合物, 且其同时具有高GWIT值, 即
具备高灼热丝耐受性。
[0007]但是, 这些专利技术主要描述了玻纤增强PA66在OP和MPP复配体系下获得的高阻
燃性能, 并没有披露该复配阻燃体系在加工过程中分解的酸性物质容易引起尼龙 的降解,
大量有机小分子沉积在模具表面导致模垢的产生。 模垢易堵塞排气孔, 特别是对于高外观
产品, 其注射速度高, 排气要求高, 排气孔堵塞容易使塑件出现未端烧焦这些问题, 从而影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14874616 A
3
专利 一种抗黄变低模垢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1:04: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