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88303.1 (22)申请日 2022.06.17 (71)申请人 张家港大塚 化学有限公司 地址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江苏 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南海路33号张 家港大塚 化学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郭继光 贺炅皓  (74)专利代理 机构 苏州市港澄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304 专利代理师 赵维达 (51)Int.Cl. C08L 77/06(2006.01) C08L 101/02(2006.01) C08L 79/00(2006.01) C08K 9/10(2006.01)C08K 5/5399(2006.01) C08K 7/08(2006.01) C08K 3/22(2006.01) (54)发明名称 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胶囊磷腈 阻燃剂 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依次包 括如下步骤: S1按质量份数准备如下原料: 半芳 香族聚酰胺50~70份、 微胶囊磷 腈阻燃剂10~2 0 份、 阻燃协效剂1~5份、 钛酸钾晶须2 0~40份、 纳 米金属氧化物1~15份、 光稳定剂0.1~ 5份、 成核 剂0.1~2份、 其他加工助剂0.1~5份; S2将所述 半芳香族聚酰胺、 光稳定剂、 成核剂、 其他加工助 剂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后, 从双螺杆挤出机主下料 口投入, 将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 钛酸钾晶须经 高速混合机混合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第一侧喂料 口投入, 将所述微胶囊磷腈阻燃剂、 阻燃协效剂 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第二侧喂 料口投入; S3进行熔融混合挤出造粒。 本发明能 够满足电子电器行业中对聚酰胺性能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14957985 A 2022.08.30 CN 114957985 A 1.一种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按质量份数准备如 下原料: 半芳香族聚酰胺50~70份、 微胶囊磷腈阻燃剂10~20份、 阻燃协效剂1~5份、 钛酸钾晶须20~40份、 纳米金属氧化物1~15份、 光稳定剂0.1~5份、 成 核剂0.1~ 2份、 其他加工助剂0.1~5份; S2将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 光稳定剂、 成核剂、 其他加工助剂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后, 从 双螺杆挤出机主下料 口投入, 将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 钛酸钾晶须经高速混合机混合后 从 双螺杆挤出机第一侧喂料 口投入, 将所述微胶囊磷腈阻燃剂、 阻燃协效剂经高速混合机混 合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第二侧喂料口投入; S3进行熔融混合挤出造粒, 高速混合机转速为60~120rpm, 混合时间为5~10min, 双螺 杆挤出机吐出量为50~200Kg/h, 转速为100~300rpm, 机筒各段温度为300 ±20℃, 机头温 度为310±10℃, 真空段抽出压力为 ‑0.08±0.02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为PA6T/66、 PA6T/6I、 PA9T、 PA10T、 PA11T、 PA12T中一 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微胶囊磷腈阻燃剂为磷腈阻燃剂经微胶囊化处 理, 粒径为1 ‑2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胶囊化处理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在反应釜内, 将磷腈阻燃剂溶于一 定量的丙酮溶剂中, 将环氧树脂在室温下用乙醇和丙酮进行溶解, 将 两种溶液混合搅拌, 待 混合完全后, 将温度逐渐升至50℃, 并逐渐滴加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反应釜内持续搅拌并进 行冷凝回流, 反应持续5小时左右, 将反应物抽滤, 洗涤, 干燥, 即得到微胶囊化磷腈阻燃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燃协效剂包括锡酸锌、 钼酸锌、 三氧化二锑或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 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钛酸钾晶须为日本大塚化学产TISMO系列, 纤维长度为5~30 μm, 纤维 直径为0.1~ 2 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 氧化铝、 氧化锆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稳定剂包括苯并三唑类、 受阻胺类光稳定剂 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且 5%分解温度大于 3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核剂为超细滑石粉, 粒径为1~5 μm, pH=8~10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 其他加工助剂包括 抗氧剂168、 抗氧剂1098、 脂肪族金属盐润滑剂。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957985 A 2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复合材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 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耐高温聚酰胺由于其本身成型周期短, 强度高、 耐热性及尺寸稳定性较好, 成本相 对较低的优点, 目前市场上耐高温聚酰胺材料在电子电器行业中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出于 安全性考虑, 为防止电路短路, 或局部温度升高导致火灾的发生, 材料需具有良好的阻燃 性。 聚酰胺中常用的阻燃剂包括卤系阻燃剂, 如四溴双酚A(TBBPA)、 十溴二苯醚(DBOPO)和 聚二溴苯醚(PDBPO)等。 卤系阻燃剂能够 有效的提高合金的阻燃性, 但是在燃烧时会产生大 量腐蚀性气体, 造成二次伤害。 无机阻燃剂, 如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无机阻燃剂阻燃效 率较低, 添加量较高, 对于合金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 [0003]传统的含卤阻燃剂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物质,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造成环境污染。 无机阻燃剂阻燃效率较低, 添加量较高, 对合金性能有不利影响。 且阻燃剂直接与聚酰胺熔 融共混难以得到良好的分散效果, 导致阻燃性的不安定, 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阻燃剂的微胶 囊化是一种高效的, 易于将阻燃剂均匀分散 于树脂中的方法。 [0004]CN111607221A中采用原位包覆的红磷阻燃剂, 制备阻燃聚酰胺材料。 红磷在高温 时易于反应生产剧毒的磷化氢气体, 存在一定危害。 此外红磷外观呈深红色, 对制备的材料 具有着色性, 限制了材 料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 术方案。 [000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 制备方法,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按质量份数准备如下原料: 半芳香族聚酰胺50~70份、 微胶囊磷腈阻燃剂10~ 20份、 阻燃协效剂1~5份、 钛酸钾晶须20~40份、 纳米金属氧化物1~15份、 光稳定剂0.1~5 份、 成核剂0.1~ 2份、 其他加工助剂0.1~5份; [0009]S2将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 光稳定剂、 成核剂、 其他加工助剂经高速混合机混合 后, 从双螺杆挤出机主 下料口投入, 将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 钛酸钾晶须经高速 混合机混合 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第一侧喂料 口投入, 将所述微胶囊磷腈阻燃剂、 阻燃协效剂经高速混合 机混合后从双螺杆挤出机第二侧喂料口投入; [0010]S3进行熔融混合挤出造粒, 高速混合机转速为60~120rpm, 混合时间为5~10min, 双螺杆挤出机吐出量为50~200Kg/h, 转速为100~300rpm, 机筒各段温度为300 ±20℃, 机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14957985 A 3

PDF文档 专利 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 1 页 专利 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 2 页 专利 基于微胶囊磷腈阻燃剂的无卤阻燃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1:04: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