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010.01 CCS P 00 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168—2021 建设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Using Infrared Imaging 2021-12-22 发布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06-01 实施 发 布 DB32/T 4168—2021 目 次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主要检测设备 ........................................................................ 4 6 外墙饰面质量缺陷检测 ................................................................ 5 7 渗漏检测 ............................................................................ 6 7.1 防水工程渗漏检测 ................................................................ 6 7.2 幕墙、外门窗渗漏检测 ............................................................ 6 8 建筑节能工程热工缺陷检测 ............................................................ 7 8.1 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 .......................................................... 7 8.2 建筑工程外窗热工缺陷检测 ........................................................ 7 9 检测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A(资料性) 建设工程材料的辐射率 .................................................. 9 附录 B (资料性) 建设工程质量缺陷检测参考热图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C (资料性) 建设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报告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DB32/T 416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无锡 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宿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常州建筑科 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晓虹、许国东、胡国良、倪文辉、常儇宇、陈峰、王浩、佟海山、殷健、魏 晓斌、薛书敏、孙晋、兰婕、曹华。 II DB32/T 4168—2021 建设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红外热成像法检测建设工程的外墙饰面质量缺陷、渗漏、建筑节能工程热工缺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²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 GB 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1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G/T 269-2010《建筑红外热像检测要求》 JGJ/T 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GJ/T 277-2012《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 墙饰面粘结质量技术规程》 JGJ/T 299-2013《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CECS 204:2006《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粘结缺陷技术规程》 GB/T 39684-2020《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外热像法 Infrared thermography 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显示被测物体表面辐射亮度的变化(实际温度或发射率引起的变化,或两者 共同引起的变化)的方法。 3.2 红外热像仪 Infrared thermography instrument 通过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及电子处理系统,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转换成可见图像的设备。 3.3 探测器 Detector 红外热像仪中用于感应温度的传感器元件。 1 DB32/T 4168—2021 3.4 热像图 Thermogram 将物空间的红外辐射亮度分布转换成灰度或伪彩色的图像。 3.5 空间分辨力 Spatial resolution 热像仪分辨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细节的能力。它与所使用的红外探测器像元面积大小、光学系统焦距 和像质信号处理电路带宽等有关。一般也可用探测器像元张角(DAS)或瞬时视场来表示。 3.6 温度分辨率 Temperature resolution 也称噪声等效温度差,在热像仪输出信号信噪比为1时,黑体目标与其背景之间的温度差,也称温 度分辨力。 3.7 工作波段 Working wavelength range 热像仪响应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 3.8 测温范围 Temperature measuring range 红外热像仪在满足准确度情况下能够稳定测量的温度范围。 3.9 连续稳定工作时间 Consistent measurement duration 热像仪在满足准确度前提下,能够连续稳定工作的时间。 3.10 面积温差值 Area degree product 热工缺陷区域温度和检测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该热工缺陷区域面积的累计值。 4 基本规定 4.1.1 红外热成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工作流程如图 1 所示: 2 DB32/T 4168—2021 4.1.2 a) b) c) d) e) 4.1.3 a) b) c) d) e) f) g) h) i) 4.1.4 a) b) c) d) e) f) g) h) 4.1.5 a) 图 1 红外热成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工作流程 建筑物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现场初步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建筑物的竣工图纸及工程资料; 建筑物的维护记录、改扩建记录; 建筑物内外环境,包括建筑物所处的具体位置、方位、气候条件、日照情况、邻近建筑物情 况、建筑物内的冷热源等; 现场勘察建筑物的质量缺陷,勘察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情况对测试的影响因素等; 检测原因 检测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址、现状、建筑的结构形式等; 委托单位; 检测目的; 编制依据; 检测设备; 检测时间及最佳检测时段; 建筑物的具体检测部位; 红外热像图的拍摄点及与检测点的距离; 拟采用的其他辅助检测方法。 红外热像法检测建设工程质量时应充分考虑以下环境条件: 待测目标物辐射率的影响; 宜避免非待测物体的辐射能进入测试范围; 室外检测时应在无雨、低风速的环境下进行;当室外风速大于 5m/s 时,不应进行检测; 室内检测时,被测部位宜避免灯光的直射; 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于 90%或空气中粉尘含量异常时,不宜进行检测; 建筑物内外空调及其他冷、热源的影响; 晴天时阳光照射的影响; 宜避免被测物体表面存在明水。 现场检测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记录日期、环境条件,包括天气、风速、气温及日照等情况; 3 DB32/T 4168—2021 b) c) d) e) f) 4.1.6 a) b) 4.1.7 a) b) 4.1.8 a) b) c) 选择适当位置安放仪器,并对所测部位的辐射率进行调试,红外热像仪的调试应符合下列规 定:采用表面式温度计在受检表面上测出参照温度,表面式温度计应设置不少于 3 个测点,测 点应距地面或楼面 700mm~1800mm 范围内,且测点应避开阳光直射和固定冷热源影响;完成焦 距调整,亮度及对比度调节;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 照温度。 拍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片并保存,应对同一部位拍摄一定数量的红外热像图及可见光照 片,缺陷部位数量适量增加;对于大的拍摄面应分区域进行拍摄,但相邻图像之间应有重合 部分; 拍摄应选择目标物表面拍到最少反射物的角度,拍摄角度不宜超过 45°,如环境所限无法达 到上述要求,则需在报告中红外热像图旁注明;可根据拍摄距离选择适当的光学镜头,当近 距离拍摄时宜采用广角镜头,远距离拍摄时可使用长焦镜头。 记录、标识拍摄部位,拍摄的具体时间及对应的红外热像图和可见光照片,记录红外照片编 号和可视照片编号并一一对应,同时记录拍摄对象位置,拍摄距离,拍摄角度; 检测人员可在现场初步分析红外热像图,根据分析结果可采用其他辅助方法确定缺陷位置。 拍摄结果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根据相关的工程技术资料、内外部环境条件及相关的维修状况等确定被测目标物预期表面温度 分布; 根据红外热像图温度条及可见光图像,读取正常部位温度;并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去除非缺 陷的温差色块; 当有需要时,可按下列方法对拍摄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 处理拍摄结果时,对分块拍摄的红外线热像图进行正确拼接合成、对合成后的图像进行修正; 将经过处理得到的缺陷分布图与所测表面可见光图像准确
DB32-T 4168-2021 建设工程红外热成像法检测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14:01: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