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19.100 J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2073—2015 无损检测 残余应力超声临界 折射纵波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measuring residual stress using ultrasonic critical refracted longitudinal wave 2015-10-09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207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春广、肖定国、宋文涛、李焕新、潘勤学、刘帅。 I GB/T 32073—2015 无损检测残余应力超声临界 折射纵波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超声临界折射纵波(爬波)测量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透声性良好的金属和非金属固体材料和/或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和载荷应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6923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8852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 GB/T25712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人员要求 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通过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专门培训。 5方法概要 当发射换能器激发超声纵波以第一临界角斜人射到被检件表面时,依据Snell定律,可在被检件材 料内部产生超声临界折射纵波,并可被接收换能器接收到,如图1所示。依据声弹性原理,材料中的残 余应力会影响超声纵波传播速度,当残余应力方向与纵波方向一致时,拉伸应力使超声纵波传播速度变 慢或传播时间t延长,压缩应力使超声纵波传播速度加快或传播时间t缩短。因此,在激励和接收两换 能器之间的距离(探头间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测得零应力。对应的超声传播时间t.和被检件应力 α对应的超声传播时间t,根据时间差按式(1)或式(2)可求出被检件中的残余应力绝对值,即: a-=K(t-t) .(1) 或 A =K△t ..(2) 式中: Da 残余应力的变化量(应力差),=一; 1 GB/T320732015 传播时间的变化量(声时差),△t=t一to; K 应力系数,与被检件的材料和探头间距有关,可通过拉伸试验标定获得(见7.3) 发射换能器 接收换能器 声楔块 纵波入射 纵波接收 第一临界角 可检测区域深度 临界折射纵波 被测材料 AAZ 可检测区域长度和宽度 视图 图1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收发原理及残余应力检测区域 按本标准所检测的残余应力,是被检件表层下材料内部三维空间区域内沿声波传播方向的残余应 力平均值。 6检测系统 6.1仪器 残余应力超声检测仪应至少具有如下功能: 频率设置; a) b) 滤波; c) 超声激励电压控制; 超声接收增益控制; e) 超声临界折射纵波传播时间和残余应力值的计算 应定期对检测仪进行综合性能校准,以确认其检测数值的准确性。校准间隔最长不超过一年。 6.2探头 6.2.1 应能实现超声临界折射纵波的发射和接收。 6.2.2用于检测的探头(至少包含两个换能器),按GB/T18852规定的方法测试,其性能参数应相同。 6.2.3检测所用的探头应是应力系数标定和零应力校准时所用探头。 6.2.4探头接触面与被检件表面应良好耦合,如果被检件表面为曲面,耦合状态应符合GB/T11345一 2013的6.3.4规定。 6.3耦合剂 应使用适当的耦合剂,以保证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探头与被检件表面具有稳定可靠的超声耦合。应 力系数获得、零应力校准和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相同的耦合剂,并保持相同的耦合状态。 GB/T32073—2015 6.4零应力试块 6.4.1材料 应采用与被检件材料金相组织状态和表面粗糙度相同的材料。 6.4.2形状和尺寸 试块的形状见图2,尺寸范围见表1,允许误差土0.1mm。标定区域的表面粗糙度Ra应小于 10 μm。 标定区域 L. 图2试块 表1试块的尺寸范围 单位为毫米 厚度 小宽度 过渡半径 平行长度 总长度 大宽度 hi h b L. L. B a r 3~10 15~40 ≥20 60~240 170~350 30~60 ≥15 40~60 6.4.3 零应力处理 可采用如下之一方法来获得零应力: 按GB/T16923所述方法,对试块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退火后试块的金相组织状态应与被检 件的材料组织状态相同; b) 按GB/T25712所述方法,对试块进行振动时效去应力处理,近似得到应力为零的试块。 7检测 7.1 检测前准备 7.1.1检测区域 检测区域的大小与探头尺寸和检测频率有关(见图1),检测区域长度L为临界折射纵波传播距离 (即探头间距,通常为5mm~100mm),检测区域宽度W为换能器晶片宽度或直径(通常为5mm~ 30mm),检测区域深度D由频率决定,见式(3): D=αXf-0.96 .(3) 式中: D- 检测区域深度,单位为毫米(mm); 3
GB-T 32073-2015 无损检测 残余应力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检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8 17:30:5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015.4 KB)
分享
友情链接
JR-T 0191-2020 证券期货业软件测试指南 软件安全测试.pdf
GB-T 7771-2008 特殊同色异谱指数的测定 改变照明体.pdf
T-SDL 3.5—2021 10 kV智能电缆系统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 安装与验收规范.pdf
GB-T 40370-20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能耗指标计算方法.pdf
GB-T 35680-2017 液体材料微波频段使用开口同轴探头的电磁参数测量方法.pdf
GB-T 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GB-T 9846-2015 普通胶合板.pdf
SY-T 7466-2020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水基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pdf
YD-T 2585-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pdf
GB-T 14264-2009 半导体材料术语.pdf
GB-T 17296-2009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pdf
SY-T 6306-2020 钢质原油储罐运行安全规范.pdf
GB-T 28827.1-2022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UNE EN ISO IEC 19790 2020.pdf
GB 42250-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安全技术要求.pdf
YD-T 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工具能力要求.pdf
GB-T 34885-2017 无损检测 电磁超声检测 总则.pdf
DB63-T 2086-2022 水利水电工程堆石混凝土坝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范 青海省.pdf
GB-T 14055.1-2008 中子参考辐射 第1部分:辐射特性和产生方法.pdf
阿里云 云原生数据湖解决方案蓝皮书.pdf
1
/
3
8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1015.4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