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33.060 M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7291—2019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TE based 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 (B-TrunC) system (Phase 1) 2019-10-01实施 2019-03-2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291—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 缩略语 4指导原则和应用场景 指导原则 4.1 4.2 应用场景 4.3 终端 5 功能和性能要求 5.1 业务功能要求 5.2 业务性能要求 5.3 其他功能 6 系统架构 11 6.1 概述 6.2 网络实体…. 6.3 接口: 发射机和接收机性能要求· 14 7.1 工作频段和信道带宽 14 7.21447MHz~1467MHz频段射频指标.. 7.31785MHz1805MHz频段射频指标.. 15 8 接口要求· 16 8.1 Uu接口 16 8.2 Uu-T接口 8.3 D接口 17 9编号和寻址 18 9.1 用户和终端设备相关号码. 18 9.2群组相关号码 19 10音视频编解码器要求 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 LTE宽带集群组呼业务端到端流程 :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分解· 24 1 GB/T37291—2019 前言 本标准是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 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GB/T37291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GB/T37290: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空中接口; 终端到集群核心网接口; GB/T37287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 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集群核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市政务网络管理中心、公安部第 研究所、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达宁、黄标、方箭、朱颖、李延春、徐贵森、陈迎、杨小倩、蔡杰、毛磊、褚丽、 徐晖、郑伟、唐春莺、杨美荟、宋得龙、李明春、都卫军、李晓华、许玲、尹桂杰、林庆、艾明、王浩、段红光、 李侠宇、徐霞艳、赵洪坤、王璐、王小平、杨宝国。 Ⅲ GB/T37291—2019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包括指导 原则和应用场景、功能和性能要求、系统架构、接口要求、编号和寻址以及编解码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一阶段)的终端、基站、集群核心 网和调度台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2560一2013(所有部分)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第一 阶段) YD/T2571一2015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2575一2016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YD/T2620.1一2015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总体技术要求第1部分:支持E-UTRAN 接入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调度台dispatcher 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LTE宽带集群核心网,可以发起集群调度业务的特殊终端,业务权限 高于普通终端 3.1.2 宽带集群broadbandtrunking 基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支持宽带数据传输业务、语音和多媒体形式的集群指挥调度业务的宽 带无线通信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R: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daptiveMulti-Rate) APN:接人点名(AccessPointName) BBU:室内基带单元(BuildingBase-bandUnit) 1 GB/T37291—2019 B-TrunC: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TrunkingCommunication) ECM:EPS连接管理(EPSConnectionManagement) eNB(eNode B):演进型 Node B(Evolved NodeB) EPS: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System) E-UTRAN: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TRAN) FAC:最后装配号(FinalAssemblyCode) GUTI: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lobally UniqueTemporaryIdentity) HeNB:演进型家庭基站(HomeeNodeB)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SubscriberServer) IMEI: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MobilestationEquipmentIdentity) 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 LTE:长期演进(LongTimeEvolution)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MCC:移动国家码(MobileCountryCode) MDN:移动用户号码簿号码(MobileDirectoryNumber) MME:移动管理单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 MNC:移动网络码(MobileNetworkCode) MSIN:移动用户标识(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 MSISDN:移动用户国际ISDN/PSTN号码(MobileSubscriberInternationalISDN/PSTNNumber) NAS:非接人层(Non-Access Stratum) 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 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人(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 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 PDN:包分组网络(PacketDataNetwork) PGW:PDN网关(PDNGateway) PM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Indicator) QCI:QoS等级标识(QoSClassIdentifier)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I:秩指示(RankIndication) 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 RRC: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Control) RRU:射频拉远单元(RadioRemoteUnit) SAR: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Rate) SC-FDMA:单载频分多址接人(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ControlTransmissionProtocol) SIP: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SNR:串号(Serial Number) SP:备用号码(SpareNumber) TAC:类型分配号码(TypeAllocationCode) TAI:跟踪区标识(TrackingArea Identity) TCF:集群控制功能体(TrunkingControlFunction) TDD: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Duplex) TMF:集群媒体功能体(TrunkingMediaFunction) 2
GB-T 37291-2019 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2 22:13: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