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hynchophorus palmarum (Linnaeus) SN/T 1160-2002 前言 本标准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主要依据棕榈象甲的形态分类学原理,确定各项技术指标。 本标准给出棕榈象甲成虫、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以及其近缘种分类检索表,可同时或单独作为棕榈象 甲的鉴定依据。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明光、李继勇、华丽、伍玉卿。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象甲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口寄主植物(参见资料性附录A)及其植物产品时对棕榈象甲的鉴定。 2原理 隐额象亚科(Rynchophorinae)、隐颊象属(Rhynchophorus),主要随寄主植物的种苗及以寄主植物为材料制成 的包装物,作远距离传播。成虫有迅速飞翔和扩散能力,飞翔速度每秒可达6m,可连续飞翔4km~6km,进 行自然传播。 棕榈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分布范围、传播途径及生物学习性为制定鉴定方法提供了依据。 3术语和定义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体长length 从眼前缘到臀板后缘的长度(不包括喙长)。 3. 2 体宽width 身体背面观最大的宽度,一般在鞘翅肩部。 3. 3 喙rostrum 额部向前延伸的部分,未端具口器;喙的长度指端部到眼前缘的长度。 3. 4 假4节faslefoursegmentes 节共有5节,但第4节退化缩小,不易看出:描述节时,通常把实际的第5节说明为第4节。 3. 5 臀板pygudium 腹部第7节背板,大部分暴露于鞘翅之后。 3.6 感觉孔 sensorypores 幼虫内唇上的具有感觉功能的孔状器官。 3. 7 内唇epipharynx 幼虫口器上唇的内侧(即外露面的反面),具有感觉器官。 3. 8 鼻板nasalplate 喙端部背面圆弧状延伸的部分,后缘被一行刻点分开。 4仪器和试剂 4.1仪器 双目解剖镜、显微镜、测微尺、恒温干燥箱、白瓷盘、磨口广口瓶、烧杯、酒精灯、指形管、量筒、普 通天平、培养皿、昆虫针、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标签纸、镊子、剪刀、三级台。 4.2 试剂 10%氢氧化钠、酒精、甘油、二甲苯、加拿大树胶。 标准信息服 5实验室鉴定 5.1标本的预处理 5.1.1成虫、幼虫及蛹标本制备 成虫标本采取针插风干保存,并注意防虫蛀;幼虫和蛹浸泡前放入开水内煮1min~2min至虫体直硬, 后用酒精一甘油保存液保存。 5.1.2成虫外生殖器封片制备 将雌、雄虫腹部取下,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4h,或者水浴加热,溶解掉肌肉后用清水冲洗,进 行外生殖器解剖,小心将受精囊或阳茎及其基板取出,然后放置于不同浓度酒精逐级脱水,脱水后放入二甲 苯进行透明,最后用加拿大树胶封片保存。 5.1.3幼虫内唇封片制备 将头部取下,投入10%氢氧化钠液内浸泡24h,或在沸水中加热5min,然后在蒸馏水中洗1次2次,在 双目解剖镜下,将连成一块的上唇一唇基一后唇基骨片取出,剔净着生的肌肉、注意不损坏上唇附属构造。 然后投入70%酒精内固定1h,逐级脱水,转入二甲苯透明30min至1h即可用加拿大树胶封藏。 5.1.4幼虫气门片封片制备 在双目解剖镜下,取出气门,剔净着肌肉、微气管,注意不损坏气门附属构造。然后投入70%酒精内固 定1h,逐级脱水,转入二甲苯透明30min至1h即可用加拿大树胶封藏。 5.2鉴定特征(参见资料性附录B) 5.2.1成虫 5.2.1.1外形(见图B.1) 雄虫体长29mm~44mm,宽11.5mm~18mm;长卵形,背面平坦,腹面凸起,深黑色,背面暗或者亮, 有的种群的前胸背板具有天绒状的柔毛,腹面光亮;雌虫体长26mm~42mm,宽11mm~17mm,颜色及外形 近似雄虫,但其臀板较狭,端部略呈尖。 5.2.1.2头部 5.2.1.2.1喙(见图B.2) 粗狂,短于前胸背板,侧面观基部宽,向端部遂渐狭缩,略弧形下弯;雄虫喙端半部背面具密集、直立 的黄褐色刚毛,基半部具密集的刻点,且具中隆线的痕迹;雌虫喙较细长,更接近圆筒形,从后部三分之一 到端部均匀弯曲,端半部背面无刚毛,刻点微弱不甚汇合。 5.2.1.2.2触角(见图B.3) 从喙基部的触角窝向侧面发出,触角窝深而宽,下方宽大地开放;柄节长,长于索节和棒节长度之和, 或者等于喙长度的一半。索节分为6节,第1节长度为随后两节长度之和,第2节和第3节短,近相等,几乎圆 形,第4节和第5节略宽于第2节和第3节,但狭于第6节,第3节具一根刚毛,第4节具两根刚毛,第6节几乎三 角形并且具两根刚毛;触角棒节大,宽三角形,背面和腹面具数根刚毛,绵毛区内面具8根10根刚毛。 5.2.1.3胸部 5.2.1.3.1前胸背板 长大于宽,平坦,向端部缩狭并且近端部两侧缢缩,基部向后突出,具褐色刚毛,后缘有二曲状细而隆 起的边缘;两侧及端部密布甚细小的刻点,中央具一条纵向隆线的痕迹。 5.2.1.3.2小盾片(见图B.4) 常为黑色,大而光滑,长三角形,端部伸长,长度为鞘翅长度的四分之一,前面凹。 5.2.1.3.3鞘翅 宽于前胸,两侧近直,向后急剧缩狭,后缘略内凹;每侧鞘翅具6条深的行纹和侧面3条以上的行纹痕 迹,缝行纹不延伸到基部,第4行纹和第5行纹在末端汇合,第6行纹和第7行纹相连,行间宽度为行纹宽度5倍 ~8倍,略凸。 5.2.1.3.4足(见图B.5) 黑色,前足基节间距为一个基节宽度的四分之一,基节球形;胫节略外弯,端部尖细,各足胫节具一个 长而弯的端钩和一个长度为端钩长度五分之一的小钩;雄虫各足刚毛明显,腿节近基部具2根~3根暗褐色的 刚毛,前足胫节刚毛为前足腿节刚毛长的两倍,长于中、后足胫节刚毛,雌虫前足腿节无刚毛。 5.2.1.3.5节(见图B.6) 假4节,第1节长,长度为第2节的2倍,第3节膨大,腹面基部一半覆盖暗褐色刚毛,第4节长,与前3节长 度总和相等,腹面散布十余根细长的刚毛,端部具两个简单、细而可动的爪。 5.2.1.4腹部 腹部完全黑色,5节,第1节腹片较短并且与第2节腹片在中央融合,第2节腹片长度为第3、第4腹片长度 之和的十一分之三倍;腹部第5节近三角形,侧缘具一列稠密的长的暗褐色刚毛,端部无凹缘;背侧面具刻 点。 臀板(见图B.7)黑色,三角形,中央隆起,基部、端部和两侧刻点强烈,中部刻点更分散;侧缘具暗褐色 刚毛;雄虫臀板略宽于雌虫的臀板。 5.2.2幼虫 5.2.2.1外形(见图B.8) 老熟幼虫大,粗壮,体长44mm~57mm,宽22mm~25mm,头暗褐色,明显外露,近圆形,长10.5mm~ 13mm,宽9.5mm~11mm。淡黄色无足,身体弯曲,腹部第4节或者第5节最宽,向两端骤然缩狭。 5.2.2.2头部 5.2.2.2.1头盖 背面(见图B.9)刚毛1与刚毛2等长,略长于刚毛5但短于刚毛4,位于副头盖缝上(副头盖缝在此开始明 显);头盖背面刚毛2接近但不位于副头盖缝前端;头盖背面刚毛3小,长约为刚毛1或2的六分之一,与刚毛2 和4的距离相等;头盖背面刚毛4和5位于侧面;头盖侧面刚毛从背面难见。 5.2.2.2.2 内唇(见图B. 10) 具刚毛,前部具宽的骨片,向后缩狭并近平截,内唇骨片具一对感器和两对刚毛;内唇刚毛部分梨形, 后端略隆起;内唇刚毛1比刚毛2甚短而小,有时缩短为甚小的刚毛;内唇刚毛1和内唇的间距小于内唇刚毛1 和内唇刚毛2的间距,内唇感器位于内唇刚毛1和2的中间。 5.2.2.2.3上额(见图B.11) 具齿或者分为二叶:下颚叶背面具26根~27根刚毛。 5.2.2.3胸部 5.2.2.3.1前胸背面(见图B12) 不分开,具成对的重型骨片,具六对小刚毛:中胸和后胸分为纺锤形的前背和后背;前背具一对刚毛, 后背具四对刚毛:中胸和后胸背面前方刚毛3和4位于黄褐色骨片上:背面前方刚毛4基部的骨片长和宽均大于 刚毛3基部的骨片;背面前方刚毛1和2基部的骨片较小。 5.2.2.3.2气门 共九对,一对位于中胸,八对位于腹部第1至8节;中胸气门(图B.13)二唇形,腹部所有气门简单,椭圆 形,腹部1节~7节气门大小相等,中胸气门和腹部第8节气门近相等并且长度均为其他气门的3倍~4倍;中胸 5.2.2.4腹部 共10节,各节背面分为四个明显的褶,即节间褶,前盾片,盾片和小盾片,具以下刚毛:腹部第1节~7 节两侧在节间褶上各具一根背面前部刚毛,在前盾片上具一根气门刚毛,在小盾片上具五根背面后部刚毛。 腹部第8节(图B.14)略小其他腹节,仅具四根背面后部刚毛;第9节宽,背面和腹面平坦,后部内凹,每 侧具4根长刚毛。 5.2.3蛹
SN-T 1160-2002 棕榈象甲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3-03-15 12:28:2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