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Ophiostoma novo-ulmiBrasier and Ophiostoma ulmi (Buism.) Nannf.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03-05-28发布 2003-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1272—2003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品珊、严进。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榆枯萎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来自榆枯萎病菌有发生国家和地区(参见附录A)的榆属(UlmusL.)苗木、原木和木 制品中榆枯萎病菌的入境检疫。 2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2. 1 异宗配合heterothallism 菌体在性的配合上有雌雄和(或)亲和力的分化,只有一定的异宗菌体(一般以十和一或A1和A2 加以区别)才能配合。 2.2 传病介体 vector 对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体起转移作用并创造侵人条件的生物,如昆虫、线虫等。 3原理 3.1榆枯萎病菌的分类地位 英文名:pathogens of Dutch elm disease,pathogens of elmwilt disease 学名:Ophiostomanovo-ulmiBrasier Ophiostoma ulmi (Buism.)Nannf. 主要异名:Ceratocystisulmi(Buism,)Moreau 榆枯萎病菌属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目(Sphaeria les),长喙壳科(Ophiostomataceae),长喙壳属(OphiostomaSydow&Sydow)。此病菌是榆属树上的有 害寄生真菌,可侵染各龄榆树,引致榆树于枯、死亡,称为榆枯萎病或荷兰榆病。 榆枯萎病菌由Ceratocystis属重新归人Obhiostoma。英国的Brasier在1991年将病菌致病力强的 侵袭性亚群(aggressive subgroup),提升为新种Ophiostoma novo-ulmiBrasier;Ophiostomaulmi (Buism.)Nannf.则是原来的另一个亚群一一致病力弱的非侵袭性亚群(non-aggressivesubgroup)。 榆枯萎病菌的这两个种在菌落培养性状、生长的适宜温度、子囊壳的形态、致病性、毒素的生成和分 子生物学等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致病力强的Ophiostomanovo-ulmi种内又分为两个小种,欧亚小种EAN(Eurasianrace)和北美小 种 NAN(North American race)。 3.2寄主 榆枯萎病菌主要为害榆属(UlmusL.)树木。以美洲榆(U.americana),荷兰榆((U.hollandica), 山榆(U.glabra),英国榆(U.procera)等较为感病,人工接种可为害榉属(ZelkouaS.)。 3.3传播途径 榆枯萎病菌的主要自然传播方式是随传病介体一一昆虫传播,也可通过根部接触传播。介体昆虫 在濒于死亡的病树树皮内产卵,次年羽化出的成虫。这些成虫的体表和体内带有大量的病菌,取食健康 的树木,使病菌传播扩散。已肯定的昆虫介体有18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榆小鑫(Scolytusmultist- 1 SN/T 1272—2003 riantus)、欧洲大榆小(Scolytusscolytus),短体边材小(Scolytuspygmaeus)和美洲榆小(Hy lurgopinusrufipes)。 3.4鉴定原理 榆枯萎病菌的两个种(Ophiostomanovo-ulmi和Ophiostomaulmi)均产生异宗配合的有性子囊孢 子和三种类型的无性孢子。无性孢子第一类是发簇孢属(Sporothria)的分生孢子;第二类是长在孢梗 束上的束丝无性孢子,称粘束孢属(Pesotum);第三类是酵母状分生孢子(Blastomycessp.)。 榆枯萎病菌的形态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和对寄主造成的症状特征是鉴定榆枯萎病菌的依据(参见 附录B)。 4仪器设备和试验用具 4.1仪器设备 (500mL),试管(直径12mm),培养皿(直径9cm),载玻片(长×宽为76.2mmX25.4mm,厚 0.8mm),盖玻片(18mmX18mm),酒精灯。 4.2试验用具 斧头,锯子,测量用尺子,医用手术刀、手术剪和镊子。 5试剂、培养基和标准菌株 5.1试剂 琼脂粉、麦芽提取物、蒸馏水、乙醇、永久封片剂。 5.2培养基 5.2.1基础培养基 采用Oxoid麦芽汁培养基(MEA),具体配制方法:33gOxoid麦芽提取物加10gOxoid纯净琼脂, 溶于1L水中,15磅15min高压灭菌。 Oxoid麦芽汁培养基是鉴定病菌种和小种的重要培养基,主要用于病菌培养性状的观察测定以及 菌种的保存。 5.2.2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主要用于从病木上分离榆枯萎病菌。配制方法为:0.2g放线菌酮溶于100mL水, 取50mL加于1LOxoid麦芽汁培养基内,15磅15min高压灭菌后,冷至45℃时加入10mL1%链霉 素和青霉素混合液。制成后5℃暗处储藏,放线菌酮为剧毒品。 5.2.3获得不同类型孢子的培养基 发簇孢属(Sporothria)的孢子可在室温下大多数培养基上形成; 粘束梗霉属(Pesotum)的孢子最适于在ESA培养基上形成。ESA的配制方法为:将健康的榆树去 掉树皮和枝条,切成直径0.5cm的小块,取50g加人15g琼脂和500mL的水中,15磅15min高压 灭菌。 酵母状分生孢子宜采用Tchernoff的改良培养液获得。配制方法为:20g葡萄糖、2g天门冬酰胺、 1.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20mg硫酸锌、10mg三氯化铁、1mg维生素B和1mg维生素B,加人 1L蒸馏水中混合,15磅15min高压灭菌。 子囊孢子在ESA培养基上较易形成。但需要A型和B型2种不同交配型的孢子进行异宗配合才 能形成子囊壳。 5.3标准菌株 Ophiostoma novo-ulmiBrasier欧亚小种(EAN)A交配型(Amatingtype),雌性;B交配型(Bmat- 2

pdf文档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1272-2003 榆枯萎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3-03-15 12:28:2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