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HJ/T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下水groundwater/subsurface water 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3.2 包气带/非饱和带 vadosezone/unsaturatedzone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3 饱水带saturatedzone 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务平台 3.4 潜水unconfinedwater/phreaticwater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5 承压水confinedwater/artesianwater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3.6 地下水补给区 groundwaterrecharge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区域。对于潜水含水层,补给区与含水层的分布区一致;对 1 HJ610—2011 于承压含水层,裂隙水、岩溶水的基岩裸露区,山前冲洪积扇的单层砂卵砾石层的分布区都属于补给区。 3.7 地下水排泄区groundwaterdischargezone 含水层(含水系统)中地下水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水量的区域,如天然湿地分布区、 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接受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分布区等。 3.8 地下水径流区groundwaterflowzone 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中间区域。对于潜水含水层,径流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 3.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centralizedsupplydrinkingwatersource 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饮用水水源地。 3.10 地下水背景值backgroundvaluesofgroundwaterquality 又称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3.11 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groundwaterpollution 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3.12 地下水污染对照值controlvaluesofgroundwatercontamination 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 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3.13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environmentalhydrogeologyproblems 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4总则 4.1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 目;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 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 二、三级。具体分级的原则与判据见第6章。 4.2评价基本任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 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 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HJ610—20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相应深度的评价工作。 4.3工作程序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项目工程概况 T 环境状况初步调查 初步工程分析 准备阶段 识别环境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现 统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水文地质条件 环境水文地质 地下水污染源 地下水环境 工程 调查 问题调查 调查 现状监测 分析 一级评价上 1 环境水文地质 勘察与试验 级 价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评价阶段 模型概化及参数确定 一级评价 【三级评价 三级评价 数值法 数值法或解析法 类比考察或经验判断法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报告编 写阶段 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或章节) 图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4.4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4.4.1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 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并在此基 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4.4.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3 HJ610—2011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 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4.4.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 度的评价。 4.4.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5.1基本要求 5.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5.1.2应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分别识别其正常与事故两 种状态下的环境影响。 5.1.3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自,还应按生产运行初期、 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5.2识别方法 5.2.1环境影响识别可采用矩阵法,参见附录A。 5.2.2典型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参见附录B。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 6.1划分原则 I类和I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 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Ⅲ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1类和IⅡ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 信息服务 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6.21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6.2.1划分依据 6.2.1.1、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建设项目场地 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等涉及的场地。 6.2.1.2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强、中、弱三级,分级原则 见表1。 4

pdf文档 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第 1 页 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第 2 页 HJ 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3-03-15 12:25:5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