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91. 120. 25 P 1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208.22001 地震现场工作 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2:Safety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自2017年3月23日起,本标准转为推荐性 标准,编号改为GB/T18208.2-2001。 2001-02-02发布 2001-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GB 18208.2—2001 目 次 前言 范围 1 引用标准 3 定义 总则 4 5 多层砌体房屋 6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8 9 单层砖柱厂房和空旷房屋 10木结构房屋 11土石墙房屋 附录A(标准的附录)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鉴定意见表 13 附录B(提示的附录)地震现场鉴定各类安全建筑的要求简表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7 号)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本标准自2017 年3月23日起,转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GB 18208.2—2001 前言 本标准的第10章、第11章和附录B为推荐性的,其余的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是依据历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和地震现场安全鉴定的实践经验,以及建筑抗震性能分析和试 验研究成果,同时参照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地震现场工作中,切实做好 受震房屋建筑的安全鉴定,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尽快妥要善安置灾民,恢复正常的社会秩 序,维护社会的稳定。 本标准是《地震现场工作》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 第一部分:基本规定(制定中); 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T18208.3—2000) 第四部分:灾害损失评估规范(制定中)。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玉成、孙柏涛、张令心、郭恩栋、孙景江、尚久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震现场工作 GB 18208.2—2001 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2:Safety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在较强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现场对震区建筑物的安全进行鉴定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震后地震应急期间,在预期的地震作用中,在地震现场对受震建筑进行安全鉴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震前和震后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和危房鉴定。 1.2应着重对下列受震建筑进行安全鉴定: a)抗震救灾重要的建筑; b)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c)对恢复正常社会秩序有影响的建筑 1.3在遭受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场区,应首先鉴定下列受震建筑: a)在抗震救灾应急期,急需恢复使用或在使用的建筑; b)用作救灾避难场所和危及救灾避难场所安全的建筑; c)生产,贮藏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建筑。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0023—19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JGJ125—1999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地震现场安全鉴定safetyassessmentinpost-earthquake field 在发生较强地震后的应急期间,通过检查受震建筑的震损状况和原建筑的抗震能力,对其在预期地 震作用下的安全进行鉴别和评定。 3.2预期地震作用expectearthquakeeffect 依据震情分析,预估受震建筑可能再次遭受到的地震影响。它包括: a)影响强度较既发地震作用小的地震影响,简称为小震作用; b)影响强度与既发地震作用大致同等或更大的地震影响,简称为大震作用。 3.3安全建筑safebuilding 受震建筑在预期地震作用中可安全使用的建筑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2-02批准 2001-08-01实施 1 GB 18208.2—2001 3.4暂不使用建筑temporarilyunresidentialbuilding 受震建筑在预期地震作用中,可能发生危及生命或(和)导致财产重大损失的震害,不能确保使用安 全,或受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安全在地震现场一时难以评定的建筑, 3.5震损earthquakedamage 在较强地震发生后,对建筑遭受地震破坏、损坏等各种现象的统称,是建筑物安全鉴定的主要依据 之一。 4总则 4.1基本原则 4.1.1受震建筑的安全鉴定,应按所处的地震作用、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震损现状和原抗震设防能力, 以及场地、地基和毗邻震害的影响,进行综合判断。 4.1.2预期地震作用的大小,依据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对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定。当有两种震情分析意 见时,依据影响较强烈的地震作用进行。 4.1.3建筑抗震设防水准的确定。 抗震设防建筑的原设计或抗震鉴定中的设防烈度,可通过检查现状进行核对,并按查核结果采用。 未经抗震设防的建筑,可在地震现场判断原建筑在震前达到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相应的设 防烈度。 4.1.4建筑物安全鉴定,只对单体建筑进行快速鉴定。现场鉴定以目测其震损情况、查建筑档案和震害 预测结果等资料、询问用户该结构的震前状况和以往震害经验为主,必要时采用仪器测试和结构验算。 对建筑物上部结构的震损,要判断是否由场地影响和地基失效所致。 4.1.5建筑物安全鉴定,应在现场调查当即或在现场工作期间给出鉴定意见,填写鉴定意见表(附录 A)。复杂的或重要的建筑,应在协议时间内给出鉴定意见。在地震作用改变和(或)再次受震后,建筑的 安全应做复查,并需考虑损伤积累,重新给出鉴定意见。 4.2类别划分 4.2.1受震建筑安全鉴定的结果,分为两种。 a)安全建筑; b)暂不使用建筑。 4.2.2原建筑的抗震设防状况,分为两级。 SAC a)A级:按设防烈度要求建造或符合抗震鉴定标准中设防烈度要求的; b)B级:未经抗震设防的。 注: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分为:V度、M度、度和X度。 4.2.3根据在地震应急期的使用性质,受震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a)甲类建筑:用作救灾避难中心和指挥部的建筑: b)乙类建筑:生产、贮藏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或地震时不能中断使用的建筑和在地震应急期有大 量人员活动的公共建筑; c)丙类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d)丁类建筑:除上述三类之外的其他建筑,也称一般建筑。 4.3安全建筑的基本要求 4.3.1安全建筑震损现状的基本要求。 4.3.1.1甲类安全建筑,应无震损,或有个别损伤点,不影响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若该建筑震前已有轻 度损坏,但在震时应无扩展。 4.3.1.2乙类安全建筑,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无震损,或有个别损伤点,但不影响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震损的抹灰层或其他装修装饰,无发生或再发生成片、成块跌落的迹象;若该建筑震前已有轻度损 2
GB-T 18208.2-2001 地震现场工作 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4 10:18:47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9 MB)
分享
友情链接
GB-T 32065.14-2019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14部分振动试验.pdf
GB-T 6499-2022 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pdf
NB-T 10302-2019 电冰箱用双金属片式化霜温控器.pdf
TB-T 2973.2-2019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第2部分%3A 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pdf
GB-T 15852.1-202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pdf
GB-T 29766-2021 信息安全技术 网站数据恢复产品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pdf
YD-T 4177.8-2023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第8部分:录像信息.pdf
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pdf
DB3502-T 056.1-2020 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 第1部分:总体设计 厦门市.pdf
GB-T 33172-2016 资产管理 综述、原则和术语.pdf
专利 一种基于SOAR的网络安全自动化方法及系统.PDF
教育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教育数据管理办法.pdf
T-CESA 1121—2020 人工智能芯片 面向端侧的深度学习芯片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pdf
GB-T 22710-2008 低压断路器用电子式控制器.pdf
GB-T 42097-2022 地上石油储 备 库完整性管理规范.pdf
SN-T 3653-2013 食品接触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模拟物中氟离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pdf
DB34-T 3041-2017 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 安徽省.pdf
GB-T 39334.4-2020 机械产品制造过程数字化仿真 第4部分:数控加工过程仿真要求.pdf
GB-T 18837-2015 多联式空调 热泵 机组.pdf
NY-T 4205-2022 农作物品种数字化管理数据描述规范.pdf
1
/
3
17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3.9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