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07.060 GB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Land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method 2006-08-28发布 2006-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0483—2006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监测 荒漠化属性的监测 6 荒漠化斑块界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记录表格式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布德科综合法计算蒸发力 参考文献 18 GB/T20483—2006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支克广、廉毅、孙力、任红玲、涂钢、王琪、吴锋。 GB/T20483—2006 引言 根据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诸因素 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为了使我国境内土地荒漠化的评价工作和相关研 究具有合理的、统一的基础资料,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明确了荒漠化各主要因子的监测季节、监测适用 装备和应使用的技术方法。同时提出了确定荒漠化斑块边界时应选择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荒漠化的发展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尤其是干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标准提出了测算各 地区气候变化情况、水分平衡程度、地下水位变化和记载人类活动应采用的资料和方法 土地的退化,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生产潜力下降。生物量的减少是荒漠化最明显的结果。本标准 提出了监测生物量的各种方法和在评估土地风蚀风积、盐化碱化、水分亏缺和水土流失等的严重程度 时,应使用的技术方法。土地荒漠化还会引起周围气象环境的恶化,如扬沙、沙尘暴增多,本标准也提出 了对这些现象的监测和统计方法。 GB/T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需要长期进行荒漠化状况监测的地区和每年实施监测工作的 时间。同时,规定了监测土地荒漠化发展程度、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应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确定荒漠化斑 块边界应使用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开展荒漠化监测工作的地区和部门。 本标准不适用于荒漠地区。本标准不包括数据库建库和成图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377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LY/T122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LY/T1233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LY/T1236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NY/T53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85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NY/T 88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 89 土壤全钾测定法 SL/T183地下水监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荒漠desert 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降水量小于60mm或湿润度小于0.05)、多变,植被稀疏低矮,土地贫的 自然地带。荒漠按地表物质可分成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等。 3.2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早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3.3 土地land 具有陆地生物生产力的系统,由土壤、植被、其他生物区系和在该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生态及水文过 程组成。 3. 4 土地退化land degradation 单位面积土地生物生产力(或经济生产力)和多样性降低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 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 1

pdf文档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第 1 页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第 2 页 GB-T 20483-2006 土地荒漠化监测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3 02:23: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