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40 B 6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Evaluation in proje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2009-02-23发布 200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233—200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 监测站设施 效益监测内容 3 效益监测指标 4 5 监测频度 6 效益监测方法 效益监测指标计算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生态监测、经济和社会指标监测调查表 参考文献 11 GB/T23233—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为及时、准确、规范地反映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变化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鸿文、李青松、杜纪山、吴礼军、张洪江、孔忠东、李保玉、樊华、史玉虎、 常丹东。 GB/T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站的布设方法,监测的项目及内容,并提出了退耕还林工 程建设效益监测的评价指标及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 2监测站设施 监测站应建立在1个具有代表性的、面积为3km~5km的小流域内。定位监测站要根据需要设 置气象站、沟口水文站、坡面径流场、集沙槽、固定标准地、调查样地等设施 2.1气象站 设施和设备,气象站四周设立围栏。 2.1.2气象站测定的基本因子:降水、蒸发、地温、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等。 2.2沟口水文站 2.2.1沟口水文站建立的位置:在流域出口处选择沟道顺直、沟床稳定、没有支沟汇水影响以及交通方 便的地方建立沟口水文站1座,以测定全流域的径流和泥沙。 2.2.2沟口水文站的附属设施:水文站的量水建筑物根据流量大小选择三角形90°溢流堰或巴歇尔测 流槽。 2.3坡面径流场 2.3.1坡面径流场的设置:针对退耕还林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按不同坡度设置,监测坡面径流、泥沙。 2.3.2坡面径流场数量:每个坡度面设立2个~3个固定坡面径流场 2.3.3坡面径流场规格:规格为5m×10m或5m×20m。 2.3.4径流场设置方法:布设径流场时应使长边垂直于等高线,短边平行于等高线。 2.3.5临时径流场设置:临时径流场作为固定径流场的补充监测手段,可根据需要设置,规格为5mX 10m或2mX5m或2mX10m 2.4集沙槽 2.4.1集沙槽的设置:在风沙区针对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林种,设置集沙槽,监测单位面积、一定时 间内的集沙量,集沙槽质地为混凝土预制件 2.4.2集沙槽数量:每个植被恢复模式和林种分别设立2个~3个固定的集沙槽。 2.4.3集沙槽规格:规格为3m×0.5mX0.5m。 2.4.4集沙槽设置方法:在布设时,要根据当地主风方向,在保持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的条件下,将混 凝土预制件埋设在与地表同一水平面上。 2.5固定标准地 2.5.1固定标准地的设置 为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区林草生长过程及生物生产力动态变化,需设置固定标准地进行定位监测。 固定标准地用GPS标定,在标准地四角地面下埋设1.2m深水泥桩作为永久标记。 2.5.2固定标准地数量 各监测站应设固定标准地3个~5个。 1 GB/T23233—2009 2.5.3固定标准地规格 2.5.3.1退耕还乔木林地:20mX20m。 2.5.3.2退耕还灌木林地:10mX10m。 2.5.3.3退耕还草地:5mX5m。 2.5.3.4未退耕地(对照标准地):10mX10m。 2.6调查样地 2.6.1调查样地的设置 在对退耕还林地林草生物量及枯落物等进行调查时,为保证调查的精度及固定标准地不受人为破 坏,在固定标准地附近设立调查样地进行补充调查。 2.6.2调查样地规格 2.6.2.1退耕还乔木林地:10m×10m。 2.6.2.2退耕还灌木林地:5m×5m。 2.6.2.3退耕还草地:2m×2m。 2.6.2.4每个样地内设枯落物样方,规格为20cm×20cm。 2.6.3调查样地数量 每个因子的监测样地不少于3个~5个。 3效益监测内容 3.1生态效益监测 3. 1.2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区域沙化面积及沙丘类型。 3. 1.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泥沙含量。 3.1.4退耕还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肥力。 3. 1. 5 区域水土流失面积。 3.1.6退耕还林地的植被恢复状况 3. 1.7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条件下的林、草生长量和收获量。 3.2经济效益监测 3.2.1退耕户家庭收人和支出。 3.2.2区域经济状况。 3.3社会效益监测 3.3.1人口变动:包括总人口、第一产业人数、第二产业人数、第三产业人数、外出劳务人数、耕作人数、 适龄儿童入学人数、贫困线以下人数等。 3.3.2土地利用:包括土地总面积、耕作总面积、农业用地面积、林业用地面积、牧业用地面积、副业用 地面积、渔业用地面积等。 4效益监测指标 4.1生态效益指标 4.1.1基本指标 4.1.1.1监测流域或区域年径流总量(包括液体径流和固体径流)。 4.1.1.2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土壤侵蚀量。 4.1.1.3年径流系数。 4.1.1.4侵蚀模数。 4. 1. 1. 5 年降水量、年蒸发量。 2

pdf文档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第 1 页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第 2 页 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11 17:31: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