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555—2023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vertigo syndrome 2023 - 09 - 28 发布 2023 - 11-16 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 3555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安市中医院、通化市骨伤医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晗硕、孙莉、项柏冬、高静静、华晓丽、董会强、张水生、李秀玲、刘寅、 曹珊、韩春霞。 DB22/T 3555 —2023 1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的辨证论治、操作、异常情况处理、注意事项和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眩晕综合征的针刺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415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辨证论治 4.1 肝阳上亢证 4.1.1 证候表现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 4.1.2 治则治法 实则泻之;治以平肝潜阳。 4.1.3 取穴 风池(双)、百会、天柱(双)、四神聪、太阳(双)、头临泣(双)、晕听区、安眠、太冲(双)、 行间(双)、侠溪(双)、肝俞(双)。 4.1.4 腧穴定位 参见附录A。 4.2 痰浊蒙窍证 4.2.1 证候表现 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倦怠嗜卧。苔白腻,脉弦滑。 DB22/T 3555 —2023 2 4.2.2 治则治法 实则泻之;治以健脾化浊,豁痰开窍。 4.2.3 取穴 风池(双)、百会、天柱(双)、四神聪、太阳(双)、头临泣(双)、晕听区、安眠、丰隆(双)、 阴陵泉(双)、合谷(双)、解溪(双)。 4.2.4 腧穴定位 参见附录A。 4.3 气血亏虚证 4.3.1 证候表现 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4.3.2 治则治法 虚则补之;治以益气养血。 4.3.3 取穴 风池(双)、百会、天柱(双)、四神聪、太阳(双)、头临泣(双)、晕听区、安眠、气海、关 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 4.3.4 腧穴定位 参见附录A。 4.4 肾精不足证 4.4.1 证候表现 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4.4.2 治则治法 虚则补之;治以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4.4.3 取穴 风池(双)、百会、天柱(双)、四神聪、太阳(双)、头临泣(双)、晕听区、安眠、太溪(双)、 肾俞(双)、三阴交(双)、内关(双)、申脉(双)。 4.4.4 腧穴定位 参见附录A。 5 操作 DB22/T 3555 —2023 3 5.1 操作前准备 使用一次性灭菌针灸针。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针灸针。 按要求消毒后进行操作。 5.2 操作方法 5.2.1 体位 体位应以操作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 5.2.2 留针 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留置20 min~30 min,可根据病情来确定留针时间,在此期间可行针。有关得 气的指征参见附录B。 5.2.3 出针 留针时间已到,当感到针下轻滑,即可出针;如针下仍沉紧者,则稍稍向上提针,待针下轻滑时即可 出针。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6 异常情况处理 应符合GB/T 33415的规定。 7 注意事项 7.1 行针时提插幅度和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 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7.2 头目等部位应注意针孔的按压。对于头皮眼周围等易出血的部位,出针时尤应注意,出针后急用干 棉球按压此时按压要适度着力切勿揉按,以免出血。对于留针时间较长的,出针后亦应按压针孔。 7.3 针刺时应避开大血管,腧穴深部有脏器时应掌握针刺深度,切不可伤及脏器。 7.4 饥饿、饱食、醉酒、大怒、大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者,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质虚弱,气血 亏损者,其针刺操作手法不宜过重,应尽量采取卧位行针。 8 禁忌 8.1 孕妇不宜刺下腹部、腰骶部等对胎孕反应敏感的腧穴。 8.2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均不应在患部直接针刺。 8.3 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应禁用针刺。 DB22/T 3555 —2023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腧穴定位 A.1 风池 足少阳胆经之穴。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A.2 百会 督脉要穴。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 寸。 A.3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 寸。 A.4 四神聪 位于脑府。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 寸,共四穴。 A.5 太阳 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A.6 头临泣 足少阳胆经穴。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A.7 晕听区 位于头部。从耳尖直上1.5 厘米处,向前、后各引2 厘米之水平线即是。 A.8 安眠 奇穴。在项部,在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 A.9 太冲 足厥阴肝经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A.10 行间

pdf文档 DB22-T 3555-2023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吉林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555-2023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555-2023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555-2023 眩晕综合征针刺治疗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10-19 06:01:0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