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ythium splendens Braun 2015-07-03发布 2015-11-2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180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慧丽、张建成、顾建锋、郑炜、徐瑛、陈先锋、段维军、陈吴健、吴志毅、杜洪忠、 吴品珊 I GB/T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2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具油镜镜头)、具透射光源的体视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不低于50X)、高压灭菌锅、天 平(感量1/100g,1/10000g)、研钵、制冰机、纯水仪、涡旋振荡器、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 离心机、真空抽干仪、低温冰箱、冷藏冷冻冰箱、超净工作台、普通PCR仪、光学PCR反应管、pH计、电 泳仪、水平电泳槽、实时荧光PCR仪、微量移液器(0.5μL、2μL、10μL、20μL、100μL、200μL、 1000μL)、PCR反应管(0.2mL、0.5mL)、锥形瓶、试管、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 3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采用分析纯。无菌双蒸水、液氮、蛋白酶K、氢氧化钠、醋酸铵、氯化钾、 无水乙醇、溴化乙锭、三氯甲烷、异丙醇、异戊醇、氨芋青霉素、利福平、制霉菌素、苯菌灵、氯化钠、 CTAB、TaqDNA聚合酶、dNTP混合物、10XPCR缓冲液、琼脂糖、DNA分子量标准、Tris/EDTA/ SDS提取缓冲液(TES)、Tris/EDTA缓冲液(TE)、Tris硼酸盐EDTA缓冲液(TBE)等。培养基及缓 冲液配制方法见附录B。 4检疫鉴定 SAC 4.1症状检查 仔细检查根部,根部症状是软化变褐,腐烂;茎部症状是出现灰色或棕黑色水渍状斑点(参见 附录A)。对可疑植物和繁殖材料的介质王应取样做进一步检验。 4.2 组织分离 选萎為及根部变褐但没有完全腐烂的植物材料,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在根茎病健交界处切取 0.5cm×0.5cm的小块组织,用1%次氯酸钠进行表面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3次,灭菌滤纸吸干表面 水分后,置于选择性培养基上,25℃~30℃黑暗培养,每天观察,待长出菌丝后,挑取菌丝尖端转移到 基础培养基上纯化,保存备用。 4.3土壤诱集 对禾本科植物叶片(如:马唐、狗尾草、稗草等)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剪成直径1cm大小的小片 作为诱饵。取5g~20g土壤样品研磨破碎放人50mL灭菌洁净烧杯中,厚度不超过2cm,缓慢加人无 菌水没过土表1cm~2cm,用吸水纸轻轻去掉形成的表面膜和漂浮的有机物残渣,每烧杯水面放置诱 饵10片左右。静置过夜,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将有菌丝体长出的诱饵取出,用无菌水洗净表面,无菌吸 1 GB/T31809—2015 水纸吸干,放人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待长出菌落后镜检,菌丝体呈棉絮状,分枝,无隔多核,挑取 菌丝尖端转移到基础培养基上纯化,保存备用。 4.4培养物观察 得到病菌纯培养物后,挑出菌丝制片。用解剖针将菌丝尽量展开,观察病菌特征。需测量不少于 30个菌丝膨大体大小,计算平均值。 4.5 5PCR鉴定方法 PCR鉴定方法见附录C。 5鉴定特征 5.1 培养性状 在基础培养基上菌落边缘整齐,气生菌丝发达,蛛丝状。 5.2形态特征 5.2.1菌丝和菌丝体 菌丝不规则分枝,菌丝宽3.5μm~9.2um,平均6.4um。培养基上菌丝膨大体丰富,叶片诱集可产 生大量菌丝膨大体。菌丝膨大体(参见附录A)球形至近球形,光滑,通常顶生,很少间生,直径25μm~ 49μm,在异宗配合腐霉中油棕猝倒病菌的菌丝膨大体直径最大,平均38μm,其余种菌丝膨大体平均 直径小于30m,菌丝膨大体内充满颗粒状原生质,菌丝膨大体需在有水的情况下经数小时萌发,萌发 时每个膨大体产生1个~6个芽管,不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5.2.2有性生殖阶段特征 有性繁殖为异宗配合,但有些分离物单培养也可以形成藏卵器,藏卵器也可以出现在老化的培养物 或培养数年的菌株上。藏卵器顶生或间生,球形,器壁光滑、薄,直径24μm~38μm。雄器异丝生,顶 生,偶尔间生,每个藏卵器1个~8个雄器,柄有时分支或分叉,多个雄器同时围绕一个藏卵器,雄器细 胞大,通常20μm×15μm,直或颈状弯曲。卵孢子游离在藏卵器内,不满器,与藏卵器的比例为1:1.2, 直径20μm~33μm,壁光滑,薄,壁厚1μm~2μm(参见附录A)。 6结果判定 以油棕猝倒病菌在寄主上的症状、分离物的培养特征、无性及有性世代阶段特征等作为鉴定依据, 进行综合判定。若以上特征与第5章鉴定特征吻合,则鉴定为油棕猝倒病菌。若菌丝膨大体平均值小 于38um,应进行分子鉴定,分子鉴定结果为阳性,可判定为油棕猝倒病菌 7样品保存与结果记录 7.1样品保存 经检验确定携带油棕猝倒病菌的样品,经登记和标记后视样品的状态采用相应的保存方式,要善保 存6个月,以备复核。保存期满后,应经灭菌处理。 GB/T 31809—2015 7.2 2菌株保存与处理 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并鉴定为油棕猝倒病菌的菌株,应妥善保存。对不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株应及时 高压灭菌处理。 7.3 结果记录与资料保存 需要保存的记录包括:样品的种类、自然状态、来源、被为害状及为害程度(无症状也要说明),诊断 时使用的方法,PCR检测应有电泳结果照片,鉴定实验室的名称,负责人和鉴定人的签字等。 3

pdf文档 GB-T 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GB-T 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GB-T 31809-2015 油棕猝倒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2023-02-09 17:31: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