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1.100.01 G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Colloidal sol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2020-12-14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63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三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晋大纳米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张家港耐尔纳米科 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成都天佑晶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 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安阳北清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 司、昆明汉德纳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大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 测中心、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同曦集团有限公司、中关村汇智抗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深圳技术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社宣、吴继贤、张峰、赵培静、何秀琼、彭红芳、周祚万、李毕忠、曹文彬、蔡昶麟、 杜华茂、陈健、谢小保、解明亮、郑苏江、钟瑜、吴征威、陈广川、张迎增、李倩、曾雅晶、陈丽琼。 GB/T39630—2020 引言 纳米银材料是纳米金属材料的重要品种,除了具有一般金属纳米材料的光、电、磁、热等效应外,还 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的抗菌性能,近年来在抗菌行业尤其是抗菌纺织品、抗菌日用品、抗 菌日化、抗菌公共卫生产品等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纳米银颗粒在固相时不易稳定存在,有团聚倾向,所以使用时常常将纳米银颗粒分散在液态介质中 形成纳米银胶体溶液,又称纳米银溶胶。 Ⅱ GB/T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银胶体溶液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抗菌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质量检验和产品验收,其他用途的纳米银胶体溶液可以 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13221纳米粉末粒度分布的测定X射线小角散射法 GB/T15445.1粒度分析结果的表述第1部分:图形表征 GB/T30544.4一2019纳米科技术语第4部分:纳米结构材料 GB/T36083一2018纳米技术纳米银材料生物学效应相关的理化性质表征指南 HG/T4317含银抗菌溶液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卫生部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GB/T30544.4—2019、GB/T36083—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胶体溶液 colloidal solution 由线性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微粒分散于介质中所组成的多相分散系统。 注1:大分子溶液为均相系统。 注2:胶体溶液也称溶胶。 4技术要求 4.1外观要求 液态、无明显沉淀。 4.2 2理化指标要求 4.2.1纳米银胶体溶液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T39630—2020 表1 理化指标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pH值 报实测值 2 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 ≤10 3 总银含量中单质银的比例/% ≥50 纳米银平均粒径/nm 4 1~100 粒度分布 5 报实测值或按协议 杂质含量/(mg/L): 按使用条件配制后,应 铅(以Pb计) <10 6 砷(以As计) <2 汞(以 Hg计) <1 镉(以Cd计) 9> 4.2.2 根据用户需要,也可提供以下指标:Zeta电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等。 4.3 抗菌要求 4.3.1 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抗菌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抗菌要求 项目 要求 稳定性 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ATCC ≥90 按标称浓度稀释至 ≥6个月; 25922或AS1.90)/% 10mg/L,作用30min 且对两种菌的抗菌率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的抗菌率 ≥90 依然≥90% aureus,ATCC6538或AS1.89)/% 4.3.2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增加其他菌种作为检验菌株,该菌种应由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4.4 毒理要求 4.4.1 纳米银胶体溶液的毒理要求(按使用条件配制后)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毒理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急性经口毒性LD50/(mg/kg) 1 >5000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性 无或轻刺激性 2 4.4.2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可增加其他毒理要求。 2 GB/T39630—2020 5检测方法 警示一一本标准中使用的样品、强酸等均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谨慎,避免溅出;挥发性有机溶剂有 害人体健康且易燃,应注意在通风栅内进行操作,并防止与明火接触。 5.1外观 外观质量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必要时可采用标准光源箱。 5.2理化分析方法 5.2.1pH值 pH值按GB/T36083—2018中4.4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 总银含量标称与实测值偏差按GB/T36083一2018中4.6规定的方法测试总银含量,并按式(1)计 算出与标称值的偏差。 X 100% ...(1) Co 式中 α—偏差; 银含量实测值; 银含量标称值。 5.2.3银价态分析,单质银占比 纳米银胶体溶液需按以下步骤进行样品制备与分析: 取样品溶液(分散质银要求不低于1.0mg),滴加到洁净的铝箔纸或定速滤纸上,常温下进行 真空干燥,直至恒重(精确至0.1mg)。制备好的样品需置于干燥容器中存放。按X射线光电 子能谱法(XPS)的要求剪下有溶质的位置,按GB/T36083一2018中4.7规定的XPS进行银 价态分析。 b)图谱分析时,需提供必要参数,如阴离子、阳离子种类和浓度 5.2.4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按GB/T36083—2018中4.2规定的方法测定。 5.2.5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按GB/T13221规定的方法测定,并根据GB/T15445.1得出体积分数累积分布和微分分 布图。 5.2.6杂质含量 5.2.6.1铅、砷、镉含量按GB/T35828一2018中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中样品处理选用微波消解法。 5.2.6.2 汞含量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测试。 3 GB/T39630—2020 5.2.7Zeta电势 Zeta电势按GB/T36083—2018中4.3规定的方法测定。 5.2.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按GB/T36083一2018中4.5规定的方法测定。 5.3抗菌性能 SA 5.3.1抗菌性能测试按HG/T4317规定的方法测定。注意取样时,不可搅动液体或混匀,只取上层液 体进行测试。 5.3.2稳定性测试方法可参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规定的稳定性试验方法,室温下存放6个 月,然后按5.3.1进行抗菌性能测试。 注:根据供需双方协商,也可采用加速试验法,即54℃~57℃恒温箱内存放14天,测试合格后可判定稳定性为 1年。 5.4毒理 5.4.1急性经口毒性LD50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2.3.1规定的方法测定。 5.4.2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2.3.3.3.3规定的方法测定。 6检验规则 6.1 检查和验收 产品应由供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或订货协议的规定,并填写质 量证明书。需方也可按本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纳来银胶体溶液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6.2 型式检验 6.2.1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表4的规定进行型式 检验: a) 原材料的批号、型号、供货厂家等有变更时; b) 生产工艺流程有变化时; c) 转厂迁址后恢复生产时; d)i 正常生产每年进行一次; e) 生产设备停产6个月以上,又开始第一次生产时; f) 用户特殊要求时。 6.2.2所有检验项目均合格,则该型式检验为通过。 6.3 3出厂检验 6.3.1产品应按批交货。每批由同一原料、同一工艺生产的纳米银胶体溶液组成。 6.3.2产品取样方法按GB/T6680的规定进行。 6.3.3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见表4。 4

pdf文档 GB/T 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第 1 页 GB/T 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第 2 页 GB/T 39630-2020 纳米银胶体溶液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04 15:27:0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