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11 - 03 - 15 发布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3 - 31 实施 发 布 DB13/ T 1373—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青辉、李佩国、李蕴玉、张香斋、张艳英、张文香。 I DB13/ 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猪场猪蛔虫病、鞭虫病、球虫病、疥螨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猪场及动物诊疗单位对四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料卫生标准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T 17823 NY/T 388 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0 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 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 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3 3 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裂体增殖 虫体一次分裂产生多数新个体的分裂方式。 3.2 配子生殖 大(雌性)小(雄性)配子融合产生新虫体的繁殖方式。 3.3 孢子生殖 在外界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卵囊原生质进行分裂繁殖形成孢子化卵囊的方式。 1 DB13/ T 1373—2011 4 诊断 4.1 猪蛔虫病 4.1.1 病原 4.1.1.1 猪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雄虫长 15 cm~25 cm,雌虫长 20 cm~40 cm,新鲜虫体呈淡红色 或淡黄色,死后呈苍白色,圆柱状,两端稍细。 4.1.1.2 蛔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出,在外界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猪 吞食后,经胃到小肠,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入肝脏、肺脏。幼虫穿破肺毛细血 管进入肺泡发育,然后经气管、支气管上行后,随黏膜进入会厌,再经食道返回小肠,发育为成虫。 4.1.2 流行特点 4.1.2.1 各种日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 3~6 月龄的仔猪最易感染。成年猪不表现病症而成为带虫者。 4.1.2.2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河北省常以夏秋温暖季节最易流行。 4.1.2.3 病仔猪或成年带虫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鼠类、蝇类和其它昆虫可机械地散播虫卵。仔猪或成 年猪主要通过食入污染虫卵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4.1.3 临床症状 a) 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受阻,形成僵猪。 b) 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并有呕吐、流涎、腹泻、粪便带血等症状。 c) 蛔虫过多而阻塞肠道时,表现疝痛或肠破裂而死亡。 d) 胆道蛔虫症,腹泻、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经 6 d~8 d 死亡。 4.1.4 病理变化 a) 蛔虫移行至肺脏,肺组织表面有点状或斑状出血、水肿、瘀血。 b) 蛔虫移行至肝脏,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肝表面形成直径约 1 cm 的云雾状蛔虫斑或 乳斑。 c)肠内可见小肠黏膜卡他性炎症、出血或溃疡。 d)蛔虫进入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出现化脓性胆管炎或胆管破裂。 4.1.5 病原学诊断 4.1.5.1 粪便内病原检查 饱和盐水漂浮法:适合 2 月龄以上的猪。取粪便 2 g 置研钵中,加饱和盐水 58 ml,充分混匀,经 粪筛过滤后,吸取滤液充满两个计数室,静置 1 min~2 min,镜检计数,求出两个刻度室中的虫卵平 均数,乘以 200 即为每克粪便中的虫卵数。每克粪便含有 1 000 个以上虫卵时,即可诊断为蛔虫病。 2 DB13/ T 1373—2011 4.1.5.2 组织学病原检查 贝尔曼氏法:适合 2 月龄以内的仔猪。将病变的肝组织或肺组织捣碎, 放于铁丝网筛上(网筛预先 置于漏斗上, 漏斗下用胶管连接一个小试管), 随后加入 40℃的温水, 静置 1 h, 取试管底部沉淀物镜 检, 可见蛔虫幼虫。 4.2 猪鞭虫病 4.2.1 病原 4.2.1.1 猪鞭虫呈乳白色,雄虫长 20 mm~52 mm,雌虫长 39 mm~53 mm,头部细长,尾部 短粗,外观似鞭子。 4.2.1.2 成虫在猪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 猪吞食,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在盲肠、结肠黏膜上发育成成虫。 4.2.2 流行特点 4.2.2.1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猪。 4.2.2.2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多发。 4.2.2.3 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鼠类、蝇类和其它昆虫可机械地散播虫卵。幼猪主要通过食入 污染虫卵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4.2.3 临床症状 a) 感染轻者(虫体达数百条),轻度贫血,间歇性腹泻,消瘦,被毛粗乱无光。 b) 感染重者(虫体达数千条),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结膜苍白,贫血,顽固性腹泻,便中带有 黏液和血液。 4.2.4 病理变化 a) 盲肠、结肠充血、出血、结肠内容物恶臭。 b) 肠黏膜表面布满乳白色细针尖样虫体,虫体的前部钻入肠壁,后部游离于肠腔中。钻 入部位形成坏死性溃疡,严重的形成脓性灶突出于肠壁表面似绿豆大小结节。 4.2.5 病原学诊断 4.2.5.1 粪便内病原检查 饱和盐水漂浮法:取 10 g 左右病猪粪便,加入少量饱和盐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泥状,再加饱 和盐水至 100~200 ml,搅拌均匀,通过两层纱布过滤粪便,将滤液分装于小试管内,使液面 稍凸出试管口,经 10 min 后用载玻片轻贴液面沾取粪液,迅速翻转,加上盖玻片,镜检可见有 腰鼓形,棕黄色,两端有卵塞的鞭虫卵。 4.2.5.2 肠道内病原检查 3 DB13/ T 1373—2011 剖检病死猪,可见盲肠、结肠壁上附着有乳白色的鞭虫虫体。 4.3 猪球虫病 4.3.1 病原 4.3.1.1 猪球虫共有 14 种,分别是猪等孢球虫(I.suis)、蒂氏艾美耳球虫(E.debliecki)、粗糙艾美耳球 虫(E.scabra)、杨陵艾美耳球虫新种(E.yanglinggensis sp.)、贝氏艾美耳球虫(E.betica)、盖氏艾美耳球虫 (E.guevarai) 、 新 蒂 氏 艾 美 耳 球 虫 (E.neodebliecki)、 种 猪 艾 美 耳 球 虫 ( E.porci )、 极 细 艾 美 耳 球 虫 (E.perminuta)、光滑艾美耳球虫(E.polita)、有余体艾美耳球虫(E.residualis)、有刺艾美耳球虫(E.spinosa)、 猪艾美耳球虫(E.suis)、阿拉木图等孢球虫(I.almaataensis)。其中以猪等孢球虫致病力最强,蒂氏艾美 耳球虫和粗糙艾美耳球虫有一定的致病力。 4.3.1.2 球虫卵囊呈球形、亚球形、椭圆形或圆形,有双层囊壁。孢子化卵囊内有 2 个(等孢属球虫) 或 4 个(艾美耳属球虫)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 4 个(等孢属球虫)或 2 个(艾美耳属球虫)子孢 子。 4.3.1.3 猪球虫发育分为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在猪肠上皮 细胞内完成,而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 4.3.2 流行特点 4.3.2.1 本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以 7~14 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感染不发病成为带虫者。 4.3.2.2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河北省常以 7~8 月份高温高湿季节易感染发病。 4.3.2.3 病猪和带虫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鼠类、蝇类和其它昆虫可机械地散播虫卵。仔猪主要 通过食入污染虫卵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4.3.3 临床症状 a) 食欲减退,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 b) 腹泻,重者粪便呈液状或白色至灰白色凝乳块状或黄色水样腹泻。 4.3.4 病理变化 a) 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重者呈坏死性肠炎,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黄 色纤维性坏死。 b)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c) 肠绒毛萎缩、融合,肠隐窝增生、滤泡增生。 4.3.5 病原学诊断 4.3.5.1 粪便内病原检查 4 DB13/ T 1373—2011 饱和盐水漂浮法:取新鲜粪便 2 g 放在研钵中,加入 10 倍量饱和盐水,搅拌混和均匀,用粪筛或 纱布过滤,弃去粪渣,滤液静置 30 min,使卵囊集中于液面,用直径 0.5 cm~1 cm 的金属圈水平沾 取液面,镜检可见大量球虫卵囊。 4.3.5.2 肠组织病原检查 刮取空肠或回肠黏膜,制成抹片,镜检可见大量的裂殖子、裂殖体、球虫卵囊。 4.4 猪疥螨病 4.4.1 病原 4.4.1.1 引起猪疥螨病的病原是猪疥螨。 4.4.1.2 猪疥螨体形小,肉眼不易看见,大小为 0.2 mm~0.5 mm,呈圆形或龟形,浅黄白色 或灰白色,头、胸、腹融为一体。 4.4.1.3 4.4.2 疥螨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均在猪皮肤表面进行。 流行特点 4.4.2.1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中仔猪易感发病,且发病较重,随着年龄的增长, 症状减轻,成为带螨者和感染源。 4.4.2.2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和早春多发。 4.4.2.3 本病主要是通过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污染的圈舍、用具等间接接触 等而引起感染。 4.4.3 临床症状 4.4.3.1 剧烈瘙痒,常在猪栏、墙壁等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 4.4.3.2 病变常从眼周、颊部和耳部开始,逐渐蔓延到颈部、肩部、背部、躯干两侧、四肢及 全身。患部被毛脱落、皮肤发炎,上皮角化增厚,形成痂皮,明显凸出体表,不易剥离,皮肤增厚, 形成皱褶或龟裂。 4.4.3.3 4.4.4 4.4.4.1 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消瘦。 病原学诊断 病料的采取 在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的交界处进行刮取。先将患部剪毛,用 50% 甘油水溶液滴于皮肤患处或外 科圆刃手术刀上,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刮取物盛于平皿或试管内 等容器供镜检。被刮部的皮肤用碘酒消毒。 4.4.4.2 直接涂片检查 5

pdf文档 DB13-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河北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1 页 DB13-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2 页 DB13-T 1373-2011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河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7 22:00:3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