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DB63 备案号:25398-2009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2009-06-0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7-01 实施 发布 DB63/T 808—2009 前 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互助县农技推广中心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宇卫、任利平、李新苗、张剑、刘得国、祁生源、沈国琴、徐淑华、乌英其 美格、张生桐。 I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麦穗夜蛾幼虫越冬基数、越冬老熟幼虫基数、蛹及成虫基数,幼虫系统的调查方法、 预测预报技术、虫情分级规范、防治指标及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麦穗夜蛾监测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 预测 指对研究对象的未来状态进行预计和推测。 2.2 发生期预测 指预测农作物有害生物的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为害期。 2.3 发生量预测 指预测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 2.4 短期预测 是指5天~30天内对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的预测。 2.5 中长期预测 是指31天~365天内对发生趋势和发生范围的预测。 3 麦穗夜蛾生活史 3.1 形态特征 3.1.1 成虫 平均体长16mm,翅展42mm左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明显黑色基剑纹,在中脉下方呈燕飞形, 环状纹、肾状纹银灰色,边黑色;基线淡灰色双线,亚基线、端线浅灰色双线,锯齿状;亚端线波浪形 浅灰色;前翅外缘具7个黑点,缘毛密生;后翅浅黄褐色。 3.1.2 卵 圆球形,直径0.61mm~0.68mm,卵面有花纹。 3.1.3 老熟幼虫 体长33mm左右,头部具浅黄褐色“八”字纹;颅侧区具浅褐色网状纹。前胸盾板、臀板上生背线 和亚背线,将其分成4块浅褐色条斑,虫体灰黄色,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 3.1.4 蛹 长18mm~21.5mm,黄褐色或棕褐色。 3.2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 3.2.1 卵期 1 DB63/T 808—2009 卵期13天左右。 3.2.2 幼虫期 幼虫蜕皮6次,共7龄,历期240天~270天。幼虫为害期为63天~70天,初孵幼虫先取食穗部的花器 和子房,吃光后转移,老熟幼虫有隔日取食习性,6龄、7龄幼虫虫体长大,白天从小麦叶上转移到杂草 上吐丝缀合叶片隐蔽起来,也有的潜伏在表土或土缝里,老熟幼虫在麦茬根际松土内或地埂表土下及杂 草草墩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活动。 3.2.3 蛹期 每年4月底~5月中旬幼虫化蛹,预蛹期6天~11天,蛹期44天~55天。 3.2.4 成虫期 每年6月~7月成虫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白天隐蔽在麦株或草丛下,黄昏时飞出 活动,取食小麦花粉。成虫交尾后5天~6天产卵在小麦第一小穗颖内侧或子房上,一般成块,每块卵5 粒~38粒。 4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 越冬前虫口密度调查 青稞或小麦收割后至打碾时,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区,于田间、打麦场草堆、麦田附近墙 2 根表土墙缝、地边(埂)渠边石块及草丛下等处调查幼虫虫口密度数量。每块地面积大于等于1500m , 2 随机10点取样,每点调查1m ,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中(见附录A)。 4.2 春季越冬老熟幼虫调查 4月,越冬老熟幼虫化蛹之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返青始期。在冬前调查过的地块内,随机10点取 2 样,每点调查1m ,记载虫数,并计算越冬老熟幼虫存活率,填入表中(见附录B)。 4.3 蛹及羽化情况调查 在5月初开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越冬场所,定点观察100头~300头幼虫,每5天观察一次,记载麦 穗夜蛾幼虫化蛹数、化蛹率、成虫始见期、羽化率,至6月中旬结束,并将调查结果填入表中(见附录C)。 4.4 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测法 2 设置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蛾(无条件的用20W黑光灯诱蛾)。在常年虫情发生的地方,每10000 m 装设一台多功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或20W黑光灯),要求其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遮挡。虫情测报灯 (或黑光灯)的灯管下端与地表面垂直距离为1.5m。诱蛾时间从5月下旬开始(有更早见蛾记录的可适 当提早),定时检查诱到的成虫,将麦穗夜蛾雌、雄成虫数量及雌雄比填入表中(见附录D)。 4.5 幼虫系统调查 4.5.1 调查田的确定 根据当地小麦或青稞种植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早、晚熟品种田各2块进行调查,每块田面积大于 2 等于1500 m 。时间从青稞、小麦开始灌浆时进行调查,每5天调查1次。取样方法,采用Z字形(或棋盘 法)取样,每块地调查10点,每点10株,记载幼虫数量填入表中(见附录E)。 4.5.2 大田普查 在麦穗夜蛾幼虫发生盛期即麦类作物灌浆期及时进行大田普查。根据当地小麦、青稞种植情况, 2 随机选择10块~20块不同品种小麦或青稞田,每块田面积大于等于1500 m ,每块田采用Z字形取样,每 块地调查10点,每点10株,并计算有虫田率,将结果填入表中(见附录F)。 5 预测预报 5.1 中长期预报 根据4.1、4.2、4.3调查数据,结合气象部门的气象资料、海拔及麦类作物生长情况,作出麦穗夜 蛾发生趋势预报。 麦穗夜蛾中长期预测预报分级标准按表1执行。 2 DB63/T 808—2009 表1 麦穗夜蛾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分级标准 级 数 幼虫数(头/ m2) 发生程度 1 ≤2 轻度发生 2 2.1~5 中度偏轻发生 3 5.1~10 中度发生 4 10.1~15 中度偏重发生 5 ≥15 重发生 5.2 短期预报 以4.3、4.4、4.5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当地的海拔、气候等因素,以成虫始见期后推15天~20天 为成虫羽化盛期,确定为成虫防治适期;以4.3、4.4、4.5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当地的海拔、气候等 因素,确定麦穗夜蛾幼虫防治适期。麦穗夜蛾短期预测预报分级标准按表2执行。 表 2 麦穗夜蛾短期发生预报分级标准 级 数 百株虫数(头/百株) 发生程度 1 ≤5 轻度发生 2 5.1~15 中度偏轻发生 3 15.1~30 中度发生 4 30.1~50 中度偏重发生 5 ≥50 重发生 5.3 防治适期预报 5.3.1 成虫防治适期 成虫羽化盛期为成虫防治适期。 5.3.2 幼虫防治适期 幼虫数量达到 2级发生标准时为幼虫防治适期。 6 虫情发布 6.1 发布单位 省级植保部门负责全省麦穗夜蛾虫情发生趋势预测及信息发布;(市)县级植保部门负责本(市) 县的麦穗夜蛾虫情发生趋势预测及信息发布。 6.2 发布时间 短期预报须在防治期前3天~5天发布。 3 DB63/T 808—200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越冬基数调查统计表 调查田块 调查日期 县 年 月 乡 日 村 经纬度 调查员 海拔(m) 作物 2 样点数 幼虫头数(头/m ) 总数 活虫数 死虫数 成活率(%) 平均数 4 DB63/T 808—2009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老熟幼虫存活率调查表 调查田块 调查日期 样点数 县 年 月 乡 日 村 经纬度 调查员 海拔(m) 2 虫数(头/m ) 作物 存活率(%) 平均数 5 DB63/T 808—2009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蛹发育进度及羽化情况调查记载表 调查田块 县 调查日期 年 乡 月 日 村 调查员 海拔(m) 经纬度 成虫始见期 越冬幼虫数 作物 蛹数 成虫数 化蛹率(%) 羽化率(%) 6 DB63/T 808—200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雌、雄成虫数量调查表 调查田块 调查日期 年/月/日 县 乡 经纬度 村 调查员 海拔(m) 作物 灯光诱蛾(头) 雌蛾 雄蛾 合计 雌雄比 7 DB63/T 808—2009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幼虫系统调查记载表 调查田块 调查日期 样点数 县 年 月 日 乡 村 经纬度 有虫株数 调查员 海拔(m) 作物 幼虫数 三龄以下 三龄以上 生育期 百株虫量(头/百株) 平均数 8 DB63/T 808—2009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麦穗夜蛾大田调查表 调查田块 调查日期 年/月/日 县 经纬度 头/百株 乡 海拔(m) 调查田数 村 调查员 作物 有虫田数 生育时期 有虫田率(%) 防治情况 9

pdf文档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青海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808-2009 麦穗夜蛾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7 21:58:3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