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B 61 备案号:37412-2013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3 - 03 - 25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4 - 15 实施 发 布 DB63/ T 1202—2013 前 言 本规程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程由青海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规程由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启青、才让旦周、李萍、周卫芬、马建海、王晓婷、孙万桂、才让端智、李 积闰、马万军、王锐。 DB63/ 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明亮长脚金龟子虫情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控对策、 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综合防治技术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对明亮长脚金龟子的监测和综合防治。 2 术语 2.1 明亮长脚金龟子 主要发生在青海湖流域荒漠灌木林内的一种地下害虫。其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形态特征见附录A。 2.2 监测 在生物学、生态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观察明亮长脚金龟子种群动态规律。 2.3 诱捕器 用来引诱和捕获昆虫的黑色漏斗形器具。 2.4 阻隔式色诱技术 利用明亮长脚金龟子的繁殖、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在该害虫的活动范围内设置黄色诱捕器,当害 虫活动时,受到黄色诱捕器引诱,在接触诱捕器阻隔后,沿着阻隔物边缘移动将其诱导入陷阱当中,或 撞击支撑板后滑落到诱捕器下部的集虫袋内,起到阻隔其飞翔并杀死害虫的防治技术。 2.5 虫口密度 每株林木上成虫的数量;1平方米样方内幼虫、卵、蛹的数量。 2.6 有虫株率(%)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 1 DB63/ T 1202—2013 2.7 始盛期 在统计上,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达到16%,当作划分始盛 期的数量标准。 2.8 盛发期 在统计上,一般将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达50%,当作划分盛发期 的数量标准。 3 虫情监测调查 3.1 踏查 在害虫盛发期进行,每年一次。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踏查路线,了解和掌握明亮长脚金龟子 的分布地点、危害寄主和发生危害面积。踏查时观察林木枝、叶、花上是否有取食造成的缺刻及有无活 动虫体来判断有无害虫。踏查结果填入明亮长脚金龟子踏查表,踏查表参见附录B。 3.2 详查 踏查中发现有害虫发生时,设置标准地进行详细调查,标准地面积0.07公顷至0.2公顷(根据寄主 数量而定,标准地内寄主数量不少于50株),调查内容主要有受害寄主、被害株率、虫口密度等。详查 结果填入明亮长脚金龟子详查表,详查表参见附录C。 3.3 系统调查 调查时间从土壤解冻开始到越冬前结束。按不同海拔区域设置1个至3个固定监测点,监测点上按照 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或标准样方,每种类型的寄主树种设标准地3块,每块标 准地面积0.07公顷至0.2公顷。 3.3.1 卵、幼虫、蛹调查 随机挖取3个至5个1平方米土壤样方,观察记录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习性,土壤深度以40厘 米为宜。卵、幼虫、蛹期调查表内容参见附录D。 3.3.2 成虫调查 成虫羽化后,随机抽取样树30株,定期(3天—5天)进行监测调查,调查害虫发生量、危害程度、 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以及对林木造成的损失等基本情况,掌握害虫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等。 成虫期调查记录表同附录C。 4 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以沙棘叶片受害率、单株虫口密度为统计单位,将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危害)程度分为四级,见 表1。 2 DB63/ T 1202—2013 表1 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成灾 树冠叶片受害率 10%以下 11%—25% 26%—50% 51%以上 虫口密度 15 头/株—25 头/株 26 头/株—35 头/株 36 头/株—50 头/株 51 头/株以上 调查项目 5 预测预报 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人工地面调查和诱捕器诱捕方法对明亮长脚金龟子成虫的发生期、 发生量和发生范围进行预测预报。 5.1 发生范围预报 在灌木林区及毗邻地区的林、草交接处设置明亮长脚金龟子诱捕器,每1000米设1个,观察能否诱 到明亮长脚金龟子成虫,是否有害虫危害状,根据监测数据、害虫发生危害现状及飞翔距离,结合寄主 分布情况预测害虫发生范围。 采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发生面积。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1)。 发生面积=(预测或实测轻度发生标准地块数×标准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中度发生标准地块 数×标准地代表面积)+(预测或实测重度发生标准地块数×标准地代表面积)……………………(1) 5.2 成虫发生期预测 5.2.1 历期预测法 根据明亮长脚金龟子蛹的发育进度调查和期距,预测成虫的发生期。系统调查明亮长脚金龟子的化 蛹进度,查明明亮长脚金龟子林间化蛹始盛期和高峰期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分别加上当时当地气温下 各虫态的平均历期,推算出成虫发生的始盛期和盛发期。 5.2.2 物候预测 立夏时水柏枝花苞显现,此时金龟子幼虫逐渐移到土壤40厘米范围内活动,小满时幼虫开始化蛹, 水柏枝花绽放时成虫羽化出土,在沙棘完全展叶后害虫危害猖獗,常暴发成灾,沙棘落叶时害虫进入越 冬时期。 5.3 发生量预测 根据明亮长脚金龟子当代虫口基数,采用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具体计算方法见 公式(2)。 F=P(a×b)×(1-d)………………………………………………(2) 式中: F——表示下一代的数量; P-—表示现有虫口密度; 3 DB63/ T 1202—2013 a——表示雌雄比率 (雌/(雌+雄)); b——表示每雌平均产卵数; d——表示各种因素所致死亡率之和。 6 防控对策 6.1 坚持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无公害防治技术;根据不同林地类型和立地条件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 采取不同治理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扩散蔓延。 6.2 防控区划分 6.2.1 划分方法 根据明亮长脚金龟子危害程度、发生面积、防控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防控区划分为防治区、监控 区、保护区3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6.2.2 防治区 发生集中连片,虽经历年防治仍不断发生。按发生轻度、中度、重度、成灾分类施策: a) 成灾区:在治理对策上实行应急救灾,采取药物防治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灾害损失的应急 措施; b) 重度发生区:实行人工捕杀、诱捕器诱杀为主,适当辅以无公害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压低虫 口密度,防止造成严重危害和新的扩散蔓延; c) 中度发生区:人工捕杀和诱捕器诱杀相结合,压低虫口密度; d) 轻度发生区:以天敌自然控制害虫为目标,主要采用诱捕器诱杀防治,确保害虫发生保持在轻 度或轻度以下。 6.2.3 监控区 有明亮长脚金龟子发生但不形成对林木危害的区域、以前有发生但治理后未见发生的区域,与明亮 长脚金龟子发生区毗邻地区应作为重点监控区。此类地区以监测为主,定期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 控制。 6.2.4 保护区 尚未发现虫情,与发生区相连或相近的有寄主分布的区域。 7 7.1 防治技术措施 营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清除受害严重的病虫害木及无防治价值的濒死木、枯死木;加强管护,防止人畜践 踏毁坏林木,促进林分健康。 7.2 人工捕捉 从成虫羽化始盛期(6月15日—20日)开始,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捕捉。 4 DB63/ T 1202—2013 7.3 诱捕器防治 7.3.1 诱捕器的行、间距设置 ——重度发生区:按行间距 25 米×25 米,“品”字形两行设置; ——中度发生区:按行间距 50 米×50 米,“品”字形两行设置; ——轻度发生区:按间距 100 米—200 米,单行设置; ——监控区:按间距 500 米,单行设置。 7.3.2 诱捕器设置时间 在成虫羽化前(6月10日—15日)设置。 7.3.3 诱捕器的设置方法 诱捕器设置在林缘或林间空地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在林缘外设置诱捕器时,诱捕器距离寄主1米, 悬挂高度以收集口距地面50厘米为最佳。诱捕器安装使用方法参见附录E。 7.3.4 诱捕量统计检查方法 统计收集袋内诱捕昆虫种类、数量及明亮长脚金龟子雌雄比,清点后将所有害虫就地消灭。对诱捕 数量较多的,数量检查可采取称重法或刻度计数法两种方法。诱捕量调查表参见附录F。 7.3.4.1 称重法 称重法即对诱捕到的害虫全部称重,然后秤出20头金龟子的重量,换算出诱捕的金龟子数量。 7.3.4.2 刻度法 刻度法即在指形管(18厘米×2.5厘米)上按2厘米为单位作等量标记,计算2厘米处害虫的数量, 然后换算成全部害虫的数量。 7.4 药剂防治 7.4.1 药剂种类及用药量 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300倍液;触破(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500倍液;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7.4.2 防治时间 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在明亮长脚金龟子成虫羽化始盛期至盛发期进行。 7.4.3 防治方法 用高压动力喷雾机进行常用量喷雾防治,特殊环境区域(如靠近水域、林分稀疏等)采用背负式喷 雾机防治。 7.5 生物防治 利用黑蚁(Lasius niger l.)、多型虎甲红翅亚种(Cicindela hybrida nitida Lichenstein)、茧 蜂(Braconidae sp)、姬蜂(Ichneumonidae sp)和鸟类等天敌,天敌数量多的区域严禁药物防治。 5 DB63/ T 1202—2013 8 防治效果检查 8.1 检查内容 以死亡率、虫口减退率和诱捕量来表示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检查表参见附录G。 8.2 检查时间 诱捕器诱杀效果在每年成虫羽化结束后进行,其它防治措施的效果检查在防治后1天—2天检查。 8.3 检查方法 8.3.1 防前防后调查 在计划防治的林地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设置方法同3.2,标准地内随机选择20株作为标准株标记编 号,防前防后分别统计标准株上的虫口密度、害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 8.3.2 对照区调查 在未进行防治的发生区选择与防治区发生情况接近的林分设立对照区,在对照区调查虫口密度和害 虫自然死亡数,计算死亡率和虫口减退率。 8.3.3 死亡率、防治效果、虫口减

pdf文档 DB63-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青海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202-2013 明亮长脚金龟子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6 22:27:0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