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备案号:42523-2014 青 海 DB 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2014 - 06 - 0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63/T 1295—2014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侯生英、彭德良、张贵、王信、黄文坤、姚强、闫佳会。 I DB63/T 1295—2014 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范围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术语和定义、症状、发生规律、调查方法、控制原则和综合控制等 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春小麦、青稞种植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综合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小麦孢囊线虫病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在小麦、青稞上的一种病害,主要由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侵染引 起,寄主有小麦、青稞、大麦、黑麦、燕麦、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 禾本科牧草。 3.2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密度 每克土壤中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卵量或单株白雌虫量。 4 小麦孢囊线虫病症状 春小麦、青稞出苗1个月后,植株地上部分症状:麦苗受害后中下部叶片先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 展,叶片逐渐干枯;病苗植株瘦小,褪绿黄化、长势弱,分蘖少或不分蘖,类似缺水缺肥状;后期成穗 少、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低。根系症状:分蘖期开始,植株根系次生根增多,丛生,扭 结成团;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根上出现白色雌虫,柠檬形;乳熟期根部雌虫变成褐色越冬孢囊。田间长 势:病田植株高矮不齐,生长稀疏,严重地块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分布,后期早衰。 1 DB63/T 1295—2014 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生活史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一年发生一代,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孢囊四个阶段。卵在孢囊内越冬越 夏。一龄幼虫在卵内发育,经第一次蜕皮后成二龄幼虫。初侵染源为病田土中孢囊内孵化出的二龄幼虫, 麦类作物出苗后,二龄幼虫侵入幼嫩根尖,头部插入后在维管束附近定居取食,刺激周围细胞成为巨形 细胞。二龄幼虫取食后继续发育,变为豆荚型,第二次蜕皮形成长颈瓶形三龄幼虫。第三次蜕皮发育到 四龄幼虫,为葫芦形,然后成为柠檬形成虫。雄成虫由定居型变为活动型,活动出根与雌虫交配后死亡。 雌成虫后期,体躯急剧膨大,撑鼓根皮直至破裂,显露体躯于根表,以后颜色变深形成含大量卵粒的孢 囊。收获后,根部的孢囊大量脱落遗留在土壤中,孢囊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 6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气候因素、耕作制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苗期, 土壤湿润时病害发生重;连作田或连作其他寄主植物田发生重;缺肥、干旱或在砂壤土、砂土地上危害 重。土壤是该线虫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其次是农机具、人、畜、水流等的传带也可作近距离的传播。 在幼虫孵化期,若天气凉爽、土壤湿润,降雨多时病害发生重;春麦较秋麦重,春麦早播较晚播重, 冬麦晚播发病轻;病田连年种植小麦或其他寄主植物发病重;缺肥、干旱地较重;砂壤土及砂土地发病 重。 7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调查 7.1 土壤中卵量调查 7.1.1 调查方法 收获期后至播种前,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z”字形或“棋盘式” 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取15.00 厘米深度的土壤,混合均匀,自然风干后采用四分法,取200.00克土分离检测其中孢囊数,从中随机挑 取10个孢囊,压破挤出卵,制成卵悬浮液,计数每克土壤中的总虫卵数。重复测定三次,计算平均值。 单位为个/克土,保留一位小数(见附录B)。 7.1.2 发生风险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每克土壤中的卵量分为5级。 ——0 级:没有卵,无风险; ——1 级:土壤中的卵量 0.1 个/克土~4.9 个/克土;极低风险; ——2 级:土壤中的卵量 5.0 个/克土~9.9 个/克土;低风险; ——3 级:土壤中的卵量 10.0 个/克土~19.9 个/克土;中风险; ——4 级:土壤中的卵量大于 20.0 个/克土;高风险。 7.2 7.2.1 白雌虫量调查 调查方法 抽穗至灌浆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z”字形或“棋盘式” 取10个样点,每个样点挖取5株 20.00cm深度的完整根系,逐根检查根系上的白色雌虫量。统计平均单株白雌虫量,单位为个/株,保留 一位小数(见附录C)。 2 DB63/T 1295—2014 7.2.2 发生程度分级 根据根系单株白雌虫量分为5级。 ——0 级:无白雌虫,无发生; ——1 级:白雌虫量 0.1 个/株~4.9 个/株;少量发生; ——2 级:白雌虫量 5.0 个/株~19.9 个/株;轻度发生; ——3 级:白雌虫量 20.0 个/株~39.9 个/株;中度发生; ——4 级:白雌虫量大于 40.0 个/株;严重发生; 8 控制原则 无风险或无病区,不需要防治;极低、低风险和少量、轻度发生区,采取轮作、施肥等农业措施; 中风险和中度发生区,采用抗耐性品种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高风险和严重发生区,不宜 种植小麦、青稞等寄主作物。 9 9.1 综合控制措施 轮作及化学除草 与非寄主作物如豆类、薯类、油籽、胡麻、向日葵、蔬菜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禾本科杂草,如野燕 麦、雀麦、披碱草、赖草、早熟禾等;重病区,连作油菜、薯类、豆类等作物2~3年。 9.2 合理施肥 重施基肥,合理施种肥,基肥和种肥配施农家肥,早施追肥。 基肥,一般是在冬前结合秋耕施基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60)吨,碳铵(375~600)千克,过 磷酸钙(450~600)千克。春小麦基肥以秋翻、春耙两次施肥效果最好,秋翻施一次基肥次之,春耙前 施肥最差。 种肥,播种前将种肥和农家肥混合撒施后,进行翻耕整地,播种覆土,镇压。一般每公顷施碳铵150 千克,过磷酸钙(225~375)千克,并与优质农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施二元氮磷复合肥150—300 千克。 山旱地,基肥和种肥也可采用一次性施入法,播种前,每公顷先施农家肥(30~60)吨,播种时, 每公顷施碳铵6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750公斤,施磷酸二铵(75~12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整地,播 种覆土,镇压。 追肥,第一次追肥应在3叶期进行。这次施肥称为分蘖肥,要重施,大约占追肥量的2/3。每公顷 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蘖成穗率,促壮苗早发,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拔节期进行第 二次追肥,称为拔节肥,一般轻施,大约占追施量的1/3,每公顷施尿素(105~150)千克。在未追施 过分蘖肥的地块应早施拔节肥。山旱地和低产田追肥量酌减,要因地制宜。 9.3 抗耐病品种利用 选用抗耐病品种(附录D)。 9.4 化学防治 按照GB 4285、GB 8321.4、GB 8321.5、GB 8321.6中的规定,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线剂防治 (附录E)。 3 DB63/T 1295—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每克土壤卵量调查统计表 A.1 每克土壤卵量调查统计表 表A.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每克土壤卵量调查统计表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作物 孢囊量(个/200 克土) 发生 卵量(个/克土) 田块 及 编号 风险 Ⅰ 品种 Ⅱ Ⅲ 平均 Ⅰ Ⅱ Ⅲ 平均 程度 4 DB63/T 1295—2014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白雌虫量调查统计表 B.1 白雌虫量调查统计表 表B.1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白雌虫量调查统计表 调查时间: 作物 调查地点: 调查 发病 田块 不同级别株数(株) 白雌 发病率 及 总株数 株数 品种 (株) (株) 编号 病情 发生 指数 程度 虫数 (%)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个) 5 DB63/T 1295—2014 C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小麦孢囊线虫病症状 C.1 植株地上部分症状 麦苗受害后中下部叶片先发黄,而后由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干枯;病苗植株瘦小,褪绿黄化、长 势弱,分蘖少或不分蘖,类似缺水缺肥状;后期成穗少、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低。田间 长势:病田凹凸不平,呈高矮相间的山丘状,田间植株生长稀疏,病苗在田间的分布不均匀,严重地块 出现黄绿相间的分布,后期早衰。 图C.1 C.2 植株地上部分症状 根系症状 分蘖期开始,根系次生根增多,呈团状或丛生;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根上出现白色雌虫。 图C.2 根系症状 6 DB63/T 1295—2014 C.3 土壤中的孢囊 乳熟期白色雌虫变色,形成褐色柠檬形孢囊,脱落到土壤中,镜检观察,可以看到每个孢囊里含有 100~300多个卵。 图C.3 孢囊、卵及二龄幼虫 7 DB63/T 1295—2014 D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抗耐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春小麦、青稞品种 D.1 抗耐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春小麦、青稞品种 抗耐性较好的小麦品种有青春38号、互麦13号、通麦2号、互麦14号和互助红;抗耐较好的青稞品 种有昆仑10号、昆仑12号、昆仑13号、互青2号、北青3号、肚里黄和藏青311。 8 DB63/T 1295—2014 E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E.1 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表E.1 防治小麦孢囊线虫病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药剂名称 防治时期 使用方法、剂量 种衣剂 1 号和种衣剂 3 号 播种前 按药:种比 1:50 种子包衣 阿维菌素种衣剂 播种前 按药:种比 1:50 种子包衣 2 按(11.25~15.00) kg/hm , 1.8%阿维菌素乳油 出苗~拔节期 兑水 900 公斤喷施小麦根部后灌水。 9

pdf文档 DB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青海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295-20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综合控制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5 09:14:5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