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67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2014 - 03 - 04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6 - 05 实施 发 布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DB35/T 1421—2014 * 2013 年 9 月第一版 2013 年 9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421—201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造林技术 .......................................................................... 1 5 幼林抚育 .......................................................................... 3 6 成林抚育 .......................................................................... 3 7 有害生物防治 ...................................................................... 4 8 竹材采伐 .......................................................................... 4 9 建立档案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常见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小班档案卡 ..................................... 10 I DB35/T 1421—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 1. 1-200 9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 出 的 规 则 起 草。 本标准由 福 建 省 林 业 厅 提 出 并 归 口 。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明溪县林业局、三明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 省明溪国有林场、三明农业学校、三明市林业规划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建德、潘军、张卫明、林报运、王金盾、罗宁、陈香秀、邓宝珍、陈旭、刘 森勋、黄伙发。 II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秆竹(Pseudosasa amabilis) 材用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造林技术、幼林抚育、成 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竹材采伐和建立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茶秆竹用材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LY/T 1628 黄脊竹蝗防治技术规程 DB35/T 641 造林作业设计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竹 从竹林中挖取用于造林的带鞭竹株。 3.2 幼林 茶秆竹从造林至郁闭前的竹林。 3.3 成林 茶秆竹已经郁闭的竹林。 4 造林技术 4.1 4.1.1 造林地选择 气候 1 DB35/T 1421—2014 年平均气温15 ℃~20 ℃,年均降水量1000 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 4.1.2 地形 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的Ⅰ、Ⅱ类地。立地类型划分具体详见附录A。 4.1.3 土壤 土层厚度50 cm以上,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地块。 4.2 作业设计 造林地选择后进行作业设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林地清理、整地挖穴、造林、 用工与投资概算等,具体要求按DB35/T 641规定执行。 4.3 造林地准备 4.3.1 林地清理 7月~12月清除造林地的杂草、杂灌,保留珍贵树种和适量生长良好乔木树种。 4.3.2 整地 2 块状整地,挖明穴,穴面80 cm×60 cm、穴底60 cm×40 cm、穴深40 cm,900 穴/hm ~ 1350 穴/ 2 hm 。 4.3.3 施基肥 结合回表土施基肥,每穴施钙镁磷肥0.25 kg~0.50 kg。 4.4 造林母竹 4.4.1 选择 选择1~2年生胸径2 cm~4 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较低,鞭色鲜黄,鞭芽健壮的竹株。 4.4.2 挖掘 挖掘时做到不伤鞭芽和秆基,带土球;竹鞭无破裂,留来鞭15 cm~20 cm,去鞭20 cm~30 cm,健 壮鞭芽3个以上;竹秆留3~5盘枝条。 4.4.3 运输 挖掘后及时运输,搬运时轻拿轻放,保护土球,防止脱水,做好标记,标明竹种、产地、挖掘时间。 4.5 栽植 4.5.1 时间 12月至翌年3月。 4.5.2 方法 将母竹放入穴内,竹鞭、竹根舒展,分层覆土踏实,覆土高出母竹原土痕3 cm~5 cm,呈馒头形。 遇干旱及时浇定根水。 2 DB35/T 1421—2014 5 幼林抚育 5.1 幼林管护 禁止放牧,遇有露根、露鞭或竹蔸松动,要及时培土覆盖。 5.2 水分管理 栽植后遇连续干旱及时浇水,积水过多及时挖沟排水。 5.3 间作套种 坡度小于25°的新造竹林地,可间作套种豆类、花生、绿肥等植物,以耕代抚。 5.4 除草松土 每年除草松土2次,第1次在5月~6月,第2次在8月~9月。 5.5 施肥 栽植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施肥,第1年5月~6月施肥1 次,穴施,每穴施复合肥0.1 kg或尿素0.1 kg。 2 2 2 第2年和第3年每年施肥1~2 次,穴施或沟施,每次施尿素150 kg/hm ~225 kg/hm 或复合肥450 kg/hm ~ 2 675 kg/hm ,有条件的增施有机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要求。 5.6 补植 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及时进行补植。 5.7 留笋养竹 全部保留生长健壮的竹笋,挖除并清理退笋、病虫笋。 6 成林抚育 6.1 留笋养竹 2 在出笋盛期按照留大挖小、疏密留稀原则,每年均匀留养生长健壮的竹笋4500 株/hm ~6000 株 2 /hm ,采挖退笋、病虫笋、不符合留养要求的笋和多余的笋。采笋时从笋基部切断,整株挖起,不损伤 竹鞭,并覆土。 6.2 劈草 每年5月~9月劈草1~2次,劈尽杂草,砍除细弱、畸形和病虫危害严重的竹株。 6.3 垦复 每隔3~5年,在10月~12月垦复1次,深翻20 cm~30 cm并挖除竹蔸。坡度小于25°的林地,采用 水平带状垦复;坡度大于25°的林地,采用块状垦复。 6.4 施肥 2 2 每年5月~6月施肥1次,采用沟施,沟深15 cm~20 cm,施复合肥450 kg/hm ~750 kg/hm 或尿素150 2 2 kg/hm ~250 kg/hm 。 3 DB35/T 1421—2014 7 有害生物防治 及时开展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做好防治工作。常见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方法见本标准附录B。 8 竹材采伐 8.1 采伐原则 遵照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基本原则。 8.2 采伐年龄 4年和4年生以上的竹株。 8.3 采伐时间 10月至翌年2月。 8.4 采伐强度 2 2 按采伐后保留立竹密度12000 株/hm ~15000 株/hm 和1年生、2年生、3年生竹株比例各占1/3要求 确定采伐强度。 8.5 采伐方式 以择伐为主,严禁进行皆伐。采伐时从秆基部砍断或锯掉,伐桩尽量靠近地面,一般伐桩高度控制 在5 cm以下。伐桩应结合垦复松土清除。 9 建立档案 建立小班档案卡,详细记载竹林的生长情况及经营活动情况。具体内容见本标准附录C。 4 DB35/T 1421—2014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A.1 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见表A.1。 表A.1 级别 肥沃Ⅰ 较肥沃 Ⅱ 森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表 地形 长坡中下部、洼部、地势隐 蔽,阴坡或半阴坡 长坡中下部、中上部洼部、 段坡下部或全部,地势较不 开阔 土壤 厚土层(>100 cm)、多腐殖质层 (>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 壤土、松~散、潮湿~湿 中厚土层(51 cm~100 cm)~厚土 层(>100 cm)、多腐殖质层(> 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壤土~ 轻粘土、散~紧、湿润~潮湿 植被 阴性蕨类、五节芒、苦竹、阔叶林等群落; 盖度:0.8~1.0;高度:五节芒 2 m 以上。 软杂阔、阔叶林、五节芒、高芒萁骨群落; 盖度:0.7~0.9;高度:五节芒 1 m~2 m, 芒萁骨 1 m 以上。 中厚土层(51 cm~100 cm)~厚土 层(>100 cm)、少腐殖质层(1 cm~ 中等肥 沃Ⅲ 软杂灌、五节芒、芒萁骨、刚竹、白茅,盖 长坡中上部、段坡全部、山 5 cm,颜色较浅淡)~中腐殖质层 腿脊部,地势开阔 (6 cm~15 cm,颜色较深、略灰暗)、 度:0.5~0.8;高度:芒萁骨 0.5 m~1.0 m。 石砾质壤土~中粘土、紧、湿润~ 干 薄土层(11 cm~50 cm)~中厚土

pdf文档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421-2014 茶秆竹材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5 09:11:0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