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7.140. 10 x 55 G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650—2008 代替GB18650—2002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Longjing tea 2008-07-15发布 200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8650—2008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2005第78号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 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本标准代替GB18650—2002《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 本标准与GB18650—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属性由强制性国家标准改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将标准名称改为《地理标志 产品龙井茶》; 质量安全指标采用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相关 规定; 加工技术中增加“机械加工应符合龙井茶加工工艺要求”; 删除了“注:碎末茶为推荐指标”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合作总社、浙江大学、杭州西湖龙井茶商会、新昌县名茶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祖法、陆德彪、刘新、王金贤、龚淑英、戚国伟、赵玉汀、王春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650—2002。 I GB/T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1范围 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龙 井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4 茶水分测定(GB/T8304—2002,eqvISO1573:1980)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GB/T8305—2002,eqvISO9768:1994)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GB/T8306—2002eqvISO1575:1987)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787茶叶感官评审通用方法 SB/T10035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5]第1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龙井茶Longjing tea 在本标准第4章范围内采摘的符合5.2.1茶树品种要求的茶树鲜叶,按照传统工艺在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范围内加工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扁形绿茶。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规定》批淮的范围,即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为西湖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 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为钱塘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 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为越州产区。 1 GB/T186502008 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附录A。 5自然环境与生产 5.1自然环境 5.1.1龙井茶产区地处钱塘江、曹娥江流域的山地、丘陵间。温暖多雨,空气湿润。 5.1.2茶园土壤多为红黄壤及其变种,pH4.3~6.5。 5.1.3茶园环境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5.2栽培技术 5.2.1茶树品种 应选用龙井群体、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认)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 5.2.2茶园耕作 5.2.2.1浅耕:在茶树生长季节进行,深度10cm~15cm。 5.2.2.2深耕:在秋季茶园停止采摘后进行,深度20cm~30cm。 5.2.3茶园施肥 5.2.3.1施肥时期:春茶前施催芽肥,一般在2月中下旬进行;夏茶前追肥,一般在春茶结束后的4月 下旬至5月中旬进行;秋茶前追肥,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分期进行;秋冬季施基肥,一般在10月 至11月上旬结合深耕进行。 5.2.3.2肥料种类:基肥以有机肥与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无机氮肥为主。 5.2.3.3施肥配比:一般按氮:磷:钾为3:1:1比例配施。 5.2.4农药的使用 使用农药应严格遵循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5.3鲜叶 5.3.1鲜叶采摘 5.3.1.1开采要求: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个~15个茶芽符合鲜叶质量要求时即可开采。 5.3.1.2间隔时间:春茶每日或隔日采,夏茶和秋茶间隔期可适当延长。 5.3.1.3采摘方法:分批分次,提手采摘,不得掐采、授采、抓采和带老叶杂物采摘。 5.3.2鲜叶质量 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匀净。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鲜叶 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应符合表1的要求。低于四级的以及劣变鲜叶不得用于加工龙 井茶。 表1茶鲜叶质量分级要求 等级 要 求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2.5cm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在10%以下,芽稍长于叶,芽叶完 一级 整、勾净,芽叶长度不超过3cm 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在30%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 二级 过3.5 cm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30%,叶长于芽,芽叶完整,芽叶 三级 长度不超过4cm 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一芽三叶不超过50%,叶长于芽,有部分嫩的对夹叶,长度不超过 四级 4.5cm 5.3.3鲜叶运输、贮存 5.3.3.1应使用透气良好的篮篓盛装鲜叶,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不得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 2 GB/T18650—2008 味、有毒物品混运。 5.3.3.2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到加工场所。 5.3.3.3盛装、运输、贮存鲜叶,应轻放、轻翻,不得加压。 5.4加工 5.4.1加工器具:可选用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锅和其他加工机械。 5. 4. 2 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 5.4.3 加工技术: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榻、擦、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机械加工应符合龙井 茶加工工艺要求。 6要求 6.1分级 按感官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6.2感官品质 各级龙井茶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各级龙井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扁平光滑尚 扁平、尚光 扁平,稍有宽 扁平光润、挺直尖 扁平挺直,尚 尚扁平,有宽扁 润、挺直;嫩 滑,尚挺直; 扁条;绿稍 外形 削;嫩绿鲜润;勺勾 光滑;绿润; 条;深绿较暗:尚 绿尚鲜润:匀 尚绿润;尚匀 深;尚匀:稍 整重实;匀净 匀整:尚洁净 整;有青壳碎片 整有锋;洁净 整;尚洁净 有青黄片 香气 清香持久 清香尚持久 清香 尚清香 纯正 平和 滋味 鲜醇甘爽 鲜醇爽口 尚鲜 尚醇 尚纯正 汤色 嫩绿明亮 绿明亮 尚绿明亮 黄绿明亮 黄绿 嫩绿明亮、清澈 尚成朵,有嫩 芽叶细嫩成朵,勺 细嫩成朵,嫩 尚细嫩成朵, 尚嫩匀稍有 尚嫩欠匀,稍有青 叶底 单片,浅绿尚 齐,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张,绿稍深 青张,尚绿明 明亮 无霉变,无劣变,无污染,无异味 其他要求 产品洁净,不得着色,不得夹杂非茶类物质,不含任何添加剂 6. 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理化指标 项目 特级、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五级 水分/% 6.5 7.0 总灰分/% 6. 5 7.0 水浸出物/% 36.0 粉末和碎茶/% 1. 0 6.4质量安全指标 6.4.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6.4.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6.5净含量 定量包装规格由企业自定,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 3

pdf文档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第 1 页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第 2 页 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20 11:57:3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